黄山赶忙起身还礼:“风大统领太过客气,折煞黄山。多日不见,大统领神髓内敛,武功又有精进,实在可喜可贺。”

    风间谦虚回应,赵信义左右看二人客套有趣,笑言国师与统领乃朕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无需如此见外,询问风间到此何事。

    “启禀陛下,昌王求见。”

    “昌王?”皇帝脸色顿时一凝:“他来干什么!”语气中透着愠怒。

    黄山随他多年,熟知这些年发生在皇帝身边的诸般事情,对其脾性、心病更是一清二楚。眉头不禁微皱,心想皇帝好不容易有个好兴致,此刻昌王冒然求见,定叫皇帝心中不悦,少不得挨上一顿责备。

    赵信义勤于国事,后宫子嗣不多,只得五男二女。

    一年前的五十寿宴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立长子赵淳鼎为太子。

    赵信义龙体康健,精力充盈,对这大周江山尚有诸多愿景,所以立太子的事,只是拗不过群臣之口,做做样子罢了,太子之位虚有其实。

    太子赵淳鼎,为后宫苏妃娘娘所生。

    而这位苏妃步蔓华,系大周赫赫有名的四大护国上将军、开国元勋、南国公步翼的亲生女儿。

    赵信义还是皇子的时候,便娶了步蔓华为皇子妃,那时步翼统管京城守军赤秀军以及京城治安皇城司,赵信义因此而赢得了赤秀军与皇城司的极大支持。

    赵信义登基后,出于大局考虑,并未立步蔓华为皇后,而是做了苏妃娘娘。赵信义心有愧疚,极尽宠爱,使得苏妃成为后宫粉黛三千中,皇后以外最得势的妃子。

    正所谓虎门无犬子,太子赵淳鼎倒是继承了步老将军的血脉,喜欢舞刀弄枪,性子略显浮躁。赵信义让其拜国师黄山为太子太傅,希望通过黄山磨砺其心性,学会如何做个称职的太子。

    二子赵淳祐,封祐王,系当今皇后所出。

    大周皇后闺名姓李,乃阳山郡李族之后。

    说起这阳山郡李族,可谓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族人皆为李姓,涉猎天下所有生意,其族人个个聪明绝顶,一学变会、一会便通、一通则财源滚滚,成为天底下最富有的大族。此后李族不断有人走入各国朝堂,身居高位掌握权势,呼风唤雨。即便历经数朝更迭、山河变故,阳山郡李族,依旧岿然不动,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族。

    当年李族族长慧眼识珠,于乱世中看中初出茅庐的赵修文,在最危难的时候出钱出人,助他打造赤秀军,赢下了大周的万里江山。随着赵修文称帝,李族被尊作大周国族,族人封侯拜相,又做成了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元祖因「参汤变」事件暴毙,当时的太子赵恒有死于回京途中,京城风云变幻,暴雨将至前途未明。关键时刻,李族又将族中最为聪慧美貌的族女献给赵信义做妃,表明立场,使得赵信义获得了半数朝臣支持,顺利登基。

    此番轮到赵信义感恩,李氏族女摇身一变成了母仪天下的李皇后,堪堪压过苏妃半头。

    唯一可惜的,赵淳祐出生晚了半年,排行老二,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大赵淳鼎被立为太子。不过,有李族支持,东宫之争,赵淳祐不逞多让。

    后宫之争,李皇后与苏妃;

    皇位之争,赵淳鼎与赵淳祐。

    三子昌王赵淳昌与四女延煜公主赵煜,皆为蕙妃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