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关心这五粮液美酒的事儿,这几天长安城不是又开始售卖了吗,怎么还要弄什么聚会,再说那售卖的事儿?这不是多余嘛?”
那老头又仔细看了一遍告示,这才扭过身子看着一群等待解释的百姓;
“告示上说了,这几天售卖的五粮液美酒是尝试着卖几天,看看是否有人来买,还有就是给那些卖酒的大户熟悉一下卖酒的过程,让他们那些大户看看百姓对五粮液的态度,是否欢迎。”
“肯定欢迎了,如此美酒比之前十千一斗的上等浊酒不知好了多少,却只卖六千钱,我等百姓哪能不欢迎的?”
“就是就是,吴老二说的不错,百姓们当然欢迎了,可是要我说啊,六千还是太贵了,
要是能卖到三千四千一斗的话,那就更好了,闲来没事的时候,花上两三百钱,打他一斤回来,找个相好交厚的过来,炒它两个热菜,坐下吃上半夜,那是何等痛快的事儿?”
“嗨,你说的轻巧,都想叫卖三四千一斗的,问题人家李县伯买谷子不花钱嘛,卖到这个酒价上已经是够意思的了,别再贪心啦。”
“可不是嘛,说句良心话,人家那五粮液就是卖十千钱也是物有所值,人家李县伯要求天下的大户全部卖六千,已经是很为咱们百姓考虑了……”
“都先别嚷嚷,听老夫子说告示呢,一会儿夫子解释完了咱们再说话不迟,邹夫子您给说说,什么售卖权的事儿,让大家也长长见识呗!”
“就是就是,邹夫子您就赶紧说个明白吧!”
那老头抚摸着山羊胡须,咳嗽了几嗓子,拿捏了足够的架子,这才继续开头说话;
“这告示上头说啦,售卖这几天就是试试灵不灵,有人买没有,是做给那些卖酒的大户们看的,那具体的售卖权啊,要明天去户部那仓库里决定的。
比如某县,你想去售卖烈酒,就得出钱去买下来,或者百贯之资,或者千贯,老夫只是打个比方啊,具体多少告示里可没写出来的。
然后呢你交了这个钱给朝廷,这个县所有的地方只能归你一家去售卖的,然后世世代代都只能你一家去卖,
别人要是去了朝廷给你划定的地盘上卖酒,你就可以上报官府,朝廷自然会去把破坏规矩的人抓起来,
该打就打,该罚就罚,而且告示里说的清楚,罚他们坏规矩的那些银钱,一大部分要给本来卖酒的人家,一小部分归朝廷所有,事情就是这么个样子了啦,老夫就不耽搁了,还有事儿呢。”
“哎呀老夫子,您别着急走啊,这都没说清楚呢……”
“嗨,我说赵家娘子,你怎么还没听清楚,人家夫子说的够明白了,你交钱就可以买一块地方,然后你去户部买来五粮液,就在你那块地盘上售卖,多简单的事儿啊……”
众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一个穿着绸缎的中年男人,皱着眉头现在一边,仔细的把告示看了两遍,然后一声不吭的离开,回到马路上坐进一辆马车里就吩咐车夫;
“快走,去九叔家里,我有要事,不可耽搁了。”
“是郎君。”
赶车的下人答应了一声,就立刻驱赶马车离开胡同,只看那马车走的四平八稳,就知道这车夫至少也是二十年的老手了。
此人是荥阳郑氏一直犹豫不决到底该不该参与朝廷售卖烈酒的~郑氏三房族长的嫡亲长子郑通,
那老头又仔细看了一遍告示,这才扭过身子看着一群等待解释的百姓;
“告示上说了,这几天售卖的五粮液美酒是尝试着卖几天,看看是否有人来买,还有就是给那些卖酒的大户熟悉一下卖酒的过程,让他们那些大户看看百姓对五粮液的态度,是否欢迎。”
“肯定欢迎了,如此美酒比之前十千一斗的上等浊酒不知好了多少,却只卖六千钱,我等百姓哪能不欢迎的?”
“就是就是,吴老二说的不错,百姓们当然欢迎了,可是要我说啊,六千还是太贵了,
要是能卖到三千四千一斗的话,那就更好了,闲来没事的时候,花上两三百钱,打他一斤回来,找个相好交厚的过来,炒它两个热菜,坐下吃上半夜,那是何等痛快的事儿?”
“嗨,你说的轻巧,都想叫卖三四千一斗的,问题人家李县伯买谷子不花钱嘛,卖到这个酒价上已经是够意思的了,别再贪心啦。”
“可不是嘛,说句良心话,人家那五粮液就是卖十千钱也是物有所值,人家李县伯要求天下的大户全部卖六千,已经是很为咱们百姓考虑了……”
“都先别嚷嚷,听老夫子说告示呢,一会儿夫子解释完了咱们再说话不迟,邹夫子您给说说,什么售卖权的事儿,让大家也长长见识呗!”
“就是就是,邹夫子您就赶紧说个明白吧!”
那老头抚摸着山羊胡须,咳嗽了几嗓子,拿捏了足够的架子,这才继续开头说话;
“这告示上头说啦,售卖这几天就是试试灵不灵,有人买没有,是做给那些卖酒的大户们看的,那具体的售卖权啊,要明天去户部那仓库里决定的。
比如某县,你想去售卖烈酒,就得出钱去买下来,或者百贯之资,或者千贯,老夫只是打个比方啊,具体多少告示里可没写出来的。
然后呢你交了这个钱给朝廷,这个县所有的地方只能归你一家去售卖的,然后世世代代都只能你一家去卖,
别人要是去了朝廷给你划定的地盘上卖酒,你就可以上报官府,朝廷自然会去把破坏规矩的人抓起来,
该打就打,该罚就罚,而且告示里说的清楚,罚他们坏规矩的那些银钱,一大部分要给本来卖酒的人家,一小部分归朝廷所有,事情就是这么个样子了啦,老夫就不耽搁了,还有事儿呢。”
“哎呀老夫子,您别着急走啊,这都没说清楚呢……”
“嗨,我说赵家娘子,你怎么还没听清楚,人家夫子说的够明白了,你交钱就可以买一块地方,然后你去户部买来五粮液,就在你那块地盘上售卖,多简单的事儿啊……”
众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一个穿着绸缎的中年男人,皱着眉头现在一边,仔细的把告示看了两遍,然后一声不吭的离开,回到马路上坐进一辆马车里就吩咐车夫;
“快走,去九叔家里,我有要事,不可耽搁了。”
“是郎君。”
赶车的下人答应了一声,就立刻驱赶马车离开胡同,只看那马车走的四平八稳,就知道这车夫至少也是二十年的老手了。
此人是荥阳郑氏一直犹豫不决到底该不该参与朝廷售卖烈酒的~郑氏三房族长的嫡亲长子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