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当下主动开口:“琰儿不必避讳,这位便是为父跟你提过的何公子。年少多才,智谋不凡,深得董公器重。我等两家虽未有什么渊源,可为父对何公子一见如故”

    爹都一下说了这么多好话,蔡琰当然不会拗着来。剪水双瞳眨了一下,又施了个拂手礼,道:“见过何公子。”

    “世妹客气了,我等也不是第一次相见,用不着如此多礼。”

    “哦?”蔡邕一听这话,不由目光看向何瑾。

    何瑾便从容地解释,道:“世叔切莫误会,一次是入太尉府时,见过世妹的马车。另一次是在东市书墨坊,嗯也只见过马车。”

    “如此说来,也是一桩巧事。”蔡邕当然没深究。他相信自己的女儿,也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何瑾。

    当然,他的眼光实在太差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引了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入室。

    何瑾先帮着晒晾完了书简,然后才入室落座。

    一番客套后,便拿出一摞竹简道:“世叔,小侄最近读到《论语泰伯》一篇,其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又展开那篇竹简,一副苦恼的模样道:“小侄也不是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是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孔圣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未尝无诲焉,向来期盼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此高风亮节、一心开化民智之人,又怎会说出这等愚民之言?”

    “贤侄学而思之,不似那等死记硬背之徒。”

    一听请教的是这个问题,蔡邕明显大有兴致,抚着长须笑道:“其实,世人对此句多有误解,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说着便走到何瑾身前,指着这句话的上一句道:“贤侄你看,这还有一句,是‘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后面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连贯下来的意思是,诗、礼、乐三样皆乃教化万民的基础,一定要注重。如果百姓掌握了诗礼乐,便可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百姓还不懂这些,吾等便要教化他们,让百姓知晓和明白诗礼乐”

    听完这番解释,何瑾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竟然是这等意思!”

    “小侄险些就误入歧途,曲解了圣人的本意。世叔果然才学独步士林,一番话令人茅塞顿开!”

    听了这番奉承,蔡邕自然觉得飘飘然,连道不值一提。可一旁蔡琰眼睛仿佛会说话般,剜了何瑾一眼,仿佛已看出他故意讨好的诡计。

    但她,也没法说出来只能忍不住闷气多看了何瑾两眼,警告他别拐骗了无知学子,又跑来坑害老年人。

    然而,当看到何瑾手中那篇竹简时,不由娥眉轻蹙,咦了一声道:“世兄,这论语上的那些句读?”

    何瑾盼的就是这一句,真是越来越喜欢这位会捧哏的媳妇儿了。

    当下装出一副羞愧的样子,道:“哦,此乃在下信笔涂鸦弄出的具体句读。有了这些,理解全文就容易许多。”

    说着,他还掏出笔哈了两口气。蔡邕见状亦颇有兴趣,竟主动将研好的墨送至他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