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林小麦拿出钥匙打开林茂反锁着的房间门,“老板,进来吧。”

    麦希明跟在她身后走进房间,见房间里光线昏暗,径直走到窗边往两边拉开窗帘。就着亮堂了许多的光线,林小麦拿着林茂的钥匙,打开了林茂床头写字台第一格抽屉。

    她还有些心虚地低声嘀咕道:“爸爸从来不让我们翻这个书桌里的东西,小时候他每天算账,然后把现金也是放这个抽屉里的,攒得差不多了就拿去银行存定期。我看过爸爸数钱放钱,就是不知道里面还装了啥……”

    麦希明不问自行熟,到客厅里搬来一张四脚凳,坐在林小麦身边看她翻找林茂的抽屉,忽然“哈”的一声,说:“没想到你爸还喜欢收藏古董?”

    顺着她的视线,林小麦也发现了抽屉深处一个物件儿,她摸了出来,“好重,好凉,好滑……这是铜做的……我看看,底下有字。哇,嘉庆……年份模糊了,看不清楚,龙源路铜盆森家制……竟然是铜盆森?!铜盆森的后人都绝户了多少年了,这……这是名匠手笔啊??”

    麦希明眯着眼睛,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那已然被把玩得起了包浆的物件,说:“没想到你爸爸抽屉里有这种古老的东西,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叔叔过去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把手指伸进物件里面摸了摸,林小麦打开台灯,放到台灯下看,“里面好多道线,看起来是刻度。喔……这东西里面底部有字……写着……霸王升?”

    眼看着林小麦眯着眼睛对着那霸王升一惊一乍的,也顾不上保持社交距离了,麦希明拉着椅子坐近了些,“能给我看看吗?”

    林小麦递给他,“给。我想起来了,还说名字怎地那么眼熟呢。这是一种标准量器,家里开粉店的,自己磨浆做粉的,都会备一个。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做工这么精致的量升,所以一时半会儿没认出来。”

    接过霸王升在手里观察把玩,麦希明问:“为什么叫霸王升?”

    林小麦说:“从前文盲很多,特别是做勤行的,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煮东西又需要看分量啊,所以就做这种标准的量器出来,一开始叫做‘量天尺’,后来发现有一种攀援在悬崖上的花,也叫‘量天尺’,量天尺花又叫霸王花,就把霸王花的名字挪到了这家伙什上来,换了个更加霸气的名字,叫霸王升。有了霸王升,只要教会弟子们看线下料,各步骤记得滚瓜烂熟,就能够差不离的出师了。”

    麦希明微微点头道:“这也算是个聪明办法……虽说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那要是遇到笨点儿的,就传不齐整了嘛?”

    轻轻叹了口气,林小麦说:“谁说不是呢。”

    她把台灯往抽屉上方拽了拽,让台灯灯光更好地照到抽屉里面,越过两捆捆得整整齐齐的票据钞票,林小麦又有了新发现:“这儿有个本子,我看看是啥……”

    瞄了一眼林小麦手里那个中间夹了不少加页,还自己用针线加固过封皮书脊的红色胶皮本子,麦希明道:“翻开看看?”

    翻开扉页,上面写了一行字“为人民服务”,林小麦噗嗤笑出声来,挽了挽长发,说,“年代特色……这本子估计比我还要大好多呢。我们看看下一页,嗯,食材记?”

    麦希明却看不懂扉页上林茂的笔迹,问:“怎么这上面的字比划如此少?”

    林小麦说:“这是二简字,老爸那一代人很习惯用的。在很久之前,我们的文字专家把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办了夜校和扫盲班。后来发现,我们的文盲率太高了……而且好多人年纪大,就连简体字都记不住,就进一步地变化出二简字。在短短十年间消灭了文盲,还有了义务教育。我们这一代用二简字反而不多了,但还是一眼就能看,而且我们看繁体字也是一眼就能看懂的,算是……特殊技能?”

    笑眯眯地横了她一眼,麦希明说:“厉害厉害。不过别扯远了哈。食材记,是记什么的?”

    林小麦又翻开一页,说:“字面意义来看,是记录食材的吧。我们家也有惯常合作的进货商,你看看,第一页就是了,陈记牛肉,地址在青萝大市场,北街102档,电话号码……下面是另一家牛肉,这家姓叶的,牛肉没有陈记新鲜,但他能弄到一些稀罕东西,牛杂是最上等的。”

    “原本我们家是不认识这种十万大山里养牛的人的,是有段时间,我家这边来了一档卖牛杂的流动摊贩……每天下午四点多来开档,卖两个小时。老爸见他一个外地人在本地讨生活不容易,正好那个时候我们家不开门做生意,就让他在屋檐下做生意,算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投桃报李地,牛杂档的梁大叔就把这家牛杂商介绍过来了。后来做了两年,他生意做大了,就回老家入室经营了,偶尔还会寄些土特产过来。”

    听她介绍着第一页上的那些供货商,渐渐地麦希明兴致也下去了,说:“既然如此,是你们家经营的资料,我这个外人还是回避下吧……”

    话音未落,林小麦又翻过一页,忽地“咦”的一声,说:“不对了啊……这记录的是什么?北艮村,密植白玉瓜、紫皮脆豆角,梁四,电话号码……住址是北艮村北约三街64号,不是梁伯家后面两条巷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