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春天,桐梓塬上凌家大院的凌老爷凌举人驾鹤西去了。凌老爷的去世,轰动了整个桐梓塬,也惊动了当时的县政府。那时候县政府的革命党人还没有站稳脚跟,县长就像灯影子戏一样,一会这个来了,又走了。一会那个来了,也走了。但是,桐梓塬上的凌老爷的死,不得不引起当时县政府的重视,因为革命党人知道,要想在桐梓塬上站稳脚跟,还是要得到这些大门大户的支持。所以,当时的蔡县长坐着轿子,带着这人和挽章亲自前来桐梓塬凌家大院吊唁凌老爷,恭恭敬敬的给凌老爷鞠了三躬。蔡县长亲自前来吊唁,给凌家大院增加了不少的光彩,凌家大院自然十分高兴,隆重地接待了蔡县长一行。
革命党人的县长前来吊唁凌老爷,在桐梓塬上传为佳话,蔡县长都亲自前来吊唁凌老爷,别人没有不来的道理。桐梓塬上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前来吊唁凌老爷。小家小户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吊唁凌老爷,但都来帮忙。比如烧火、搭棚、挑水等一切的杂事都是要人帮忙的。凌家人除过孝子以外,其他人都做了具体的分工。特别重大的事情要凌子绶定夺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凌家的管家凌录成总的负责管理。
凌子绶定了一个大的框框,就是凌老爷的丧事要大办,能办多大就办多大,办得越大越好,办的越红火越好。凌老爷活着的时候风风光光,死了也一定要让凌老爷风风光光的升天。一切都围绕着风光来办。就凭凌老爷的这个身份办的多大,办的多风光都不为过。只有办得风光,才符合凌老爷的身份,才对得起在天之灵的凌老爷。
凌家的主事人既然定下了大的框框,凌家的管家凌录成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率领一百多名庄客,风风火火的大干了起来。这里所说的庄客,就是指凌家庄上所有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大家一起上阵,紧张的忙了起来,杀猪宰羊,各处采办,紧张得不得了。凌老爷的丧事就这样紧张起来了,大家就是一个目的,就是把凌老爷的丧事办大,办风光。凌家大院的主事人,再一次的交代,不要怕花钱,不要怕吃粮食,把事情办大就好,把事情般风光就好。
桐梓塬上的人们都知道,凌家大院里不缺钱,也不缺粮食,为了风光怎么办都行。因为凌老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个给桐梓塬上争了大光的人,是一个风光了一世的人,活得风光,死了也一定要风光。凌老爷是桐梓塬上人们的自豪,桐梓塬上的人们都以凌老爷为荣,都以凌老爷为楷模。凌老爷在桐梓塬上不光是一个有钱的大财主,也不光是桐梓塬上的第一富户,最主要的是凌老爷在桐梓塬上有几个第一,这几个第一就说明了凌老爷的伟大之处。
凌老爷是桐梓塬上出的第一个举人。让凌老爷感到十分自豪的事情,就是他这一辈子参加过院试,那就是考秀才,他第一次参加考试就考取了生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他考上秀才的那一年,还不到二十岁,相比较来说是一个最小的秀才。考举人那真的辛苦凌老爷了,多次参加乡试不中,在他四十岁的那一年,才考中了举人。凌老爷中了举人,当时激动地了不得,虽然说没有范进中举那么激动地过分,但也激动了好长时间。不管怎么说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的第一个举人,也是最后一个举人。
本来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第二年凌老爷又参加了会试,也就是现在说的国家级的考试,那是要到京城贡院里考试的,考上了以后就是贡生,就是人们说的进士。可是两次都名落西山,只好罢了。虽然没有考取贡生,但是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参加会试的人。说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参加会试的人,其实也委屈凌老爷。桐梓塬算什么,整个黄土高原上也没有几个人参加过会试。
凌老爷也是桐梓塬上出的第一个当县长的人。这怎么追溯还不好说,反正在桐梓塬上的记载里,除了凌老爷当过县长以外,再没有发现还有哪朝哪代谁当过县官的记录。如果再往远里追溯,据说炎帝就出生在桐梓塬上,这炎帝当然要比县长大的多了,但是这个说法时间太久远,真假难辨,这真假难辨的事情就算了吧。
凌老爷还是桐梓塬上第一个见过皇上的人,这皇上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了的事情,可是凌老爷就见过皇上了。那一年朝廷要让他到南方一个小县当县长,光绪皇帝召见了他们几个去南方做官的人。那时候的南方小县,一般都称为蛮荒之地,做官的环境都十分艰苦,据说那里的人都十分刁蛮。为了鼓励他们去南方做官,而且当一个好官,光绪皇帝就召见他们。
凌老爷也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和慈禧皇太后吃过饭的人,不要说桐梓塬上没有人和慈禧皇太后吃过饭,就是整个黄土高原上也可能没有人和慈禧太后吃过饭。和慈禧太后吃过饭,这是凌老爷的荣幸。这慈禧皇太后何许人也,能和慈禧皇太后坐在一起吃饭,那是何等的荣幸就不用说了。那一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皇太后逃到了西安,当时在西安住了一年多的时候,也就是慈禧老佛爷住在西安的时候,凌老爷从南方辞官回到了西安,慈禧太后不知道为什么召见了凌老爷他们几个辞官的举人,并且赐他们和老佛爷一起吃饭。当时凌老爷十分感动,也十分的紧张,吃的什么饭凌老爷没有记住,饭是什么味道他也忘记了。这是凌老爷一生的遗憾。
就凭凌老爷在桐梓塬上创下了这几个第一,足以证明凌老爷是一个风云人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凌老爷死了,自然在桐梓塬上会引起很大的震动。
大清对凌老爷有恩典,所以凌老爷一直都说自己是大清的子民,一直都不剪辫子,到死那根辫子都在后脑勺上摆来摆去。他不允许别人说大清的不好,更不允许有人说慈禧老佛爷的不好。慈禧皇太后驾崩以后,凌老爷伤心万分,痛哭不止。他还专门到西安设的老佛爷的灵堂里给老佛爷上过香,祭奠了老佛爷。
改朝换代以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凌老爷非常生气,他憎恨袁世凯,大妈革命党人。对隆裕太后十分生气,他一直认为是隆裕太后出卖了大清朝廷,他大骂恭亲王这个鬼子六。他坚决地反对南方的革命党,更是高声大骂袁世凯这个大清的叛逆。他的小女儿凌子莹在西安上学的时候,参加了革命党,他就再不要这个女儿了,从自以后凌子莹就再也没有能回得了桐梓塬,也就再也没有回凌家大院。凌老爷去世了,凌子莹也没有回家。
凌老爷去世以后,丧事办的特别特别的隆重,是桐梓塬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么隆重,又一次创下了桐梓塬上的又一个第一。凌家的老太爷,也就是凌老爷的父亲,那一年死了以后,就已经很排场了,在桐梓塬上名气就十分大了,当时搭的是一里长棚,宴席四方来客,唱了三天大戏。当时已经创下了桐梓塬上的最高。这次凌老爷去世,当然不会亚于他的父亲凌老太爷,因为凌老太爷没有儿子的名气大。其实说起来这凌家有今天,都是凌老太爷的功劳,凌家能成为桐梓塬上的第一大财主,都是凌老太爷创下的家业。
不管怎么说,凌老爷去世了,一定要办得排场,办出气势来,要成为桐梓塬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一种气势。凌家决定要搭五里长棚。最后因为地方有限,只好搭了三里长棚,各路宾客大吃七天。他们不光是宴请宾朋,还要给要饭花子专门搭了一个大棚,四方的要饭花子云集到了桐梓塬上,大吃大喝七天。
凌家还从西安请来了戏班子,在桐梓塬上唱了七天大戏。这样不光是桐梓塬上的人了,为了看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桐梓塬看戏,凌家对所有的人管饭。
凌家还贴出告示,谁愿意给凌老爷当孝子都可以,只要给凌老爷当孝子,每人给一身孝服孝冒,丧事办完以后孝子可以把孝服和孝冒拿回家去。这样的优厚条件,吸引各方很多的人来当孝子,他们就是为了这身孝服,拿回去以后一改就是一身衣服,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到了最后,孝子特别的多,跪了一里多长。
为了让大家吃的好,喝的好。凌家决定高价收买猪、羊。最后杀了一百多头的猪,杀了一百多只羊,几乎把桐梓塬上的猪和羊都让凌家买光了。很长一段时间,桐梓塬上发生了肉荒,因为桐梓塬上没有肉卖了。
桐梓塬上凌老爷的丧事办得实在太红火了,太风光了,风光的让人眼热,叫人叹服,更多地是叫人生气,生气人和人差别怎么是这么的大。财东就是财东,有钱人就是有钱人,有钱就可以肆意挥霍,挥霍的叫人心惊担颤,挥霍的叫人眼花缭乱。人们纷纷的议论着,纷纷的惊叹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革命党人的县长前来吊唁凌老爷,在桐梓塬上传为佳话,蔡县长都亲自前来吊唁凌老爷,别人没有不来的道理。桐梓塬上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前来吊唁凌老爷。小家小户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吊唁凌老爷,但都来帮忙。比如烧火、搭棚、挑水等一切的杂事都是要人帮忙的。凌家人除过孝子以外,其他人都做了具体的分工。特别重大的事情要凌子绶定夺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凌家的管家凌录成总的负责管理。
凌子绶定了一个大的框框,就是凌老爷的丧事要大办,能办多大就办多大,办得越大越好,办的越红火越好。凌老爷活着的时候风风光光,死了也一定要让凌老爷风风光光的升天。一切都围绕着风光来办。就凭凌老爷的这个身份办的多大,办的多风光都不为过。只有办得风光,才符合凌老爷的身份,才对得起在天之灵的凌老爷。
凌家的主事人既然定下了大的框框,凌家的管家凌录成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率领一百多名庄客,风风火火的大干了起来。这里所说的庄客,就是指凌家庄上所有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大家一起上阵,紧张的忙了起来,杀猪宰羊,各处采办,紧张得不得了。凌老爷的丧事就这样紧张起来了,大家就是一个目的,就是把凌老爷的丧事办大,办风光。凌家大院的主事人,再一次的交代,不要怕花钱,不要怕吃粮食,把事情办大就好,把事情般风光就好。
桐梓塬上的人们都知道,凌家大院里不缺钱,也不缺粮食,为了风光怎么办都行。因为凌老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个给桐梓塬上争了大光的人,是一个风光了一世的人,活得风光,死了也一定要风光。凌老爷是桐梓塬上人们的自豪,桐梓塬上的人们都以凌老爷为荣,都以凌老爷为楷模。凌老爷在桐梓塬上不光是一个有钱的大财主,也不光是桐梓塬上的第一富户,最主要的是凌老爷在桐梓塬上有几个第一,这几个第一就说明了凌老爷的伟大之处。
凌老爷是桐梓塬上出的第一个举人。让凌老爷感到十分自豪的事情,就是他这一辈子参加过院试,那就是考秀才,他第一次参加考试就考取了生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他考上秀才的那一年,还不到二十岁,相比较来说是一个最小的秀才。考举人那真的辛苦凌老爷了,多次参加乡试不中,在他四十岁的那一年,才考中了举人。凌老爷中了举人,当时激动地了不得,虽然说没有范进中举那么激动地过分,但也激动了好长时间。不管怎么说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的第一个举人,也是最后一个举人。
本来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第二年凌老爷又参加了会试,也就是现在说的国家级的考试,那是要到京城贡院里考试的,考上了以后就是贡生,就是人们说的进士。可是两次都名落西山,只好罢了。虽然没有考取贡生,但是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参加会试的人。说凌老爷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参加会试的人,其实也委屈凌老爷。桐梓塬算什么,整个黄土高原上也没有几个人参加过会试。
凌老爷也是桐梓塬上出的第一个当县长的人。这怎么追溯还不好说,反正在桐梓塬上的记载里,除了凌老爷当过县长以外,再没有发现还有哪朝哪代谁当过县官的记录。如果再往远里追溯,据说炎帝就出生在桐梓塬上,这炎帝当然要比县长大的多了,但是这个说法时间太久远,真假难辨,这真假难辨的事情就算了吧。
凌老爷还是桐梓塬上第一个见过皇上的人,这皇上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了的事情,可是凌老爷就见过皇上了。那一年朝廷要让他到南方一个小县当县长,光绪皇帝召见了他们几个去南方做官的人。那时候的南方小县,一般都称为蛮荒之地,做官的环境都十分艰苦,据说那里的人都十分刁蛮。为了鼓励他们去南方做官,而且当一个好官,光绪皇帝就召见他们。
凌老爷也是桐梓塬上第一个和慈禧皇太后吃过饭的人,不要说桐梓塬上没有人和慈禧皇太后吃过饭,就是整个黄土高原上也可能没有人和慈禧太后吃过饭。和慈禧太后吃过饭,这是凌老爷的荣幸。这慈禧皇太后何许人也,能和慈禧皇太后坐在一起吃饭,那是何等的荣幸就不用说了。那一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皇太后逃到了西安,当时在西安住了一年多的时候,也就是慈禧老佛爷住在西安的时候,凌老爷从南方辞官回到了西安,慈禧太后不知道为什么召见了凌老爷他们几个辞官的举人,并且赐他们和老佛爷一起吃饭。当时凌老爷十分感动,也十分的紧张,吃的什么饭凌老爷没有记住,饭是什么味道他也忘记了。这是凌老爷一生的遗憾。
就凭凌老爷在桐梓塬上创下了这几个第一,足以证明凌老爷是一个风云人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凌老爷死了,自然在桐梓塬上会引起很大的震动。
大清对凌老爷有恩典,所以凌老爷一直都说自己是大清的子民,一直都不剪辫子,到死那根辫子都在后脑勺上摆来摆去。他不允许别人说大清的不好,更不允许有人说慈禧老佛爷的不好。慈禧皇太后驾崩以后,凌老爷伤心万分,痛哭不止。他还专门到西安设的老佛爷的灵堂里给老佛爷上过香,祭奠了老佛爷。
改朝换代以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凌老爷非常生气,他憎恨袁世凯,大妈革命党人。对隆裕太后十分生气,他一直认为是隆裕太后出卖了大清朝廷,他大骂恭亲王这个鬼子六。他坚决地反对南方的革命党,更是高声大骂袁世凯这个大清的叛逆。他的小女儿凌子莹在西安上学的时候,参加了革命党,他就再不要这个女儿了,从自以后凌子莹就再也没有能回得了桐梓塬,也就再也没有回凌家大院。凌老爷去世了,凌子莹也没有回家。
凌老爷去世以后,丧事办的特别特别的隆重,是桐梓塬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么隆重,又一次创下了桐梓塬上的又一个第一。凌家的老太爷,也就是凌老爷的父亲,那一年死了以后,就已经很排场了,在桐梓塬上名气就十分大了,当时搭的是一里长棚,宴席四方来客,唱了三天大戏。当时已经创下了桐梓塬上的最高。这次凌老爷去世,当然不会亚于他的父亲凌老太爷,因为凌老太爷没有儿子的名气大。其实说起来这凌家有今天,都是凌老太爷的功劳,凌家能成为桐梓塬上的第一大财主,都是凌老太爷创下的家业。
不管怎么说,凌老爷去世了,一定要办得排场,办出气势来,要成为桐梓塬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一种气势。凌家决定要搭五里长棚。最后因为地方有限,只好搭了三里长棚,各路宾客大吃七天。他们不光是宴请宾朋,还要给要饭花子专门搭了一个大棚,四方的要饭花子云集到了桐梓塬上,大吃大喝七天。
凌家还从西安请来了戏班子,在桐梓塬上唱了七天大戏。这样不光是桐梓塬上的人了,为了看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桐梓塬看戏,凌家对所有的人管饭。
凌家还贴出告示,谁愿意给凌老爷当孝子都可以,只要给凌老爷当孝子,每人给一身孝服孝冒,丧事办完以后孝子可以把孝服和孝冒拿回家去。这样的优厚条件,吸引各方很多的人来当孝子,他们就是为了这身孝服,拿回去以后一改就是一身衣服,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到了最后,孝子特别的多,跪了一里多长。
为了让大家吃的好,喝的好。凌家决定高价收买猪、羊。最后杀了一百多头的猪,杀了一百多只羊,几乎把桐梓塬上的猪和羊都让凌家买光了。很长一段时间,桐梓塬上发生了肉荒,因为桐梓塬上没有肉卖了。
桐梓塬上凌老爷的丧事办得实在太红火了,太风光了,风光的让人眼热,叫人叹服,更多地是叫人生气,生气人和人差别怎么是这么的大。财东就是财东,有钱人就是有钱人,有钱就可以肆意挥霍,挥霍的叫人心惊担颤,挥霍的叫人眼花缭乱。人们纷纷的议论着,纷纷的惊叹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