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蓁才发了微博不久,下面就涌入了大量评论。

    她托着腮认真想了想,其实如果昨晚沈宋不来打扰自己的话,可能那条她被沈宋接下班的条漫发到了晚上。苏蓁心情很好地回复了一条。

    【susuzhen:今晚没有意外的话就会更新哦,你们干嘛这么期待优等生的脸?不可能的,别想了。】

    苏蓁满意地点了发送,这群粉丝挺可爱,她总忍不住想要逗逗她们。

    当苏蓁收到上面下发的文件时,她很快放下手机,仔细浏览了起来。

    苏蓁日常工作是负责传统文化宣传,先前部门里没有太重视这一块的宣传,导致如今社会上很多人对传统文化都一知半解,国学也成了小众爱好。最让苏蓁感慨的是她曾经找一部古代的志怪,跑遍了宣海市书店都没能寻到,上网淘过,可这样不是主流文化的书籍很少,并且价格也十足昂贵,倒是日本的不少民间传说很齐全。从印刷和销量来看,足够说明如今大家的选择喜好。虽不能断言说日本压过了国内同类型的,但从侧面能反应出来,市场对古籍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大,受众群体很小。

    苏蓁认为,受众群体小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书普遍不被众人知晓,没有曝光,就没有人知道,进一步想了解喜欢的人就更少了。如此一来,恶性循环,这个圈子只会越来越小。

    苏蓁今日原本是要科普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没想到忽然下发的文件,让她做出对民族服饰的讲解。

    最近几年,汉服兴起,对传统服饰起到了很大一部分的影响,国内的文化输出在这一块仍旧受到不少限制。苏蓁记得很清楚大二的暑假,她和室友约着去了北欧,室友作为汉服娘,塞满了一行李箱的各种汉服,不过当她出门时,不少人夸室友像是仙女的同时,几乎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你是偷国人吗?这是偷国的传统衣服吧?”

    而现在,苏蓁手中的这份文件,让她看了不由有些想摩拳擦掌。

    她早就想重拳出击了!

    前段时间,汉服娘室友疯狂在微信上轰炸她:“啊啊啊啊!苏蓁蓁!你什么时候搞一次古代服装的科普啊!你不知道最近我爱的小哥哥主演的古装剧,居然被偷国说什么那是他们国家的衣服帽子!气死我了!这些人还要不要脸了啊!生气死了!”

    上一次在旅行途中,她的这位汉服娘室友已经炸过一次,最开始还很耐心地跟人解释自己是中国人,后来问的人太多,室友背上直接贴了一张“我是中国人,这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标签在背上,不仅是汉服娘不能容忍别人将自己国家的衣服安上别国的名字,苏蓁想,任何一个国人都无法忍受。

    只不过之前上面没有规划,苏蓁也只能用自己的私人微博偶尔上传一些自己去博物馆拍摄的照片,像是一只萤火虫一样,用微小的力量努力发光,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苏蓁先写好宣传文稿,然后报上审核,通过后,她再拿着自己手中的官方账号发布。她手中的“国宣部国学中心”的账号在外网多个平台都有粉丝,苏蓁对应的该作成图片的作成图片,该发表文字直接发表,同时在国内的各大平台上也发了同一样一份。

    【国宣部国学中心V:今天带大家走进古代圆领服装和圆帽,圆领袍在我国究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不过自从魏晋开始,已能考据,同时,也出现了圆帽。根据辽宁的棒台子屯和三道壕的汉墓壁画(见下图一),可观中间有三位骑吏,第一个人头戴着笠子形缨盔帽,这种在元、明两朝中比较常见,同时在我们邻国的古代也常见,毕竟那时候领国作为元的附属,不过这种帽子在魏晋时期算比较少见,但不是没有。再举例唐朝,敦煌85窟的一处唐壁画(见下图二)部分,这三猎户均穿着圆领袍,再见敦煌壁画中这一民间乐人部分,男子均穿圆领袍,由此可见,圆领袍早在我国出现……】

    关于圆领袍和圆帽的古代服饰的解说,苏蓁在下班前终于全部发了出去,她活动了一下脖子,坐在她对面的傅蓉忽然抬头,冲着苏蓁竖起了大拇指。

    苏蓁:“???”

    傅蓉举起手机,“我看见你刚才发的微博啦,油管上你做的视频我也看了,简直太厉害了!我给你说过没有,之前我在追的古偶,在海外播出,结果一群偷国人天天在弹幕区嘲,说什么我们偷他们国家的衣服,我看了就迷惑,我那时候不是只顾着跟她们对骂了吗?看见你这个,我觉得已经可以直接糊她们一脸了!”

    苏蓁抿唇笑了笑,外人谁能想到其实她们国宣部人人一个小号,只要有空闲时间,天天都翻墙出去跟人对骂呢?哦不,应该叫以理服人,她们都是用证据和历史说话的好青年。

    “对了,你家里那位今天还来接你吗?”傅蓉冲着她挤了挤眼睛。

    苏蓁脸色顿时一下爆红,还没有回答,她的手机已经欢快地响了起来。

    苏蓁低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电话是沈宋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