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周延儒是朝廷首辅,府门高深,不是想拜见就能拜见的,所以龚鼎孳找到了吴伟业。吴伟业和首辅周延儒都是南直隶宜兴人,其父当年是周延儒的好友,坊间有一种传言,说吴伟业崇祯四年能中榜眼,乃是因为主考官周延儒之功。周延儒认出了他的笔迹,知道他是故人之字,所以才点他为榜眼。

    龚鼎孳对这种传言是不信的,吴伟业的才气在那摆着呢,除非主考官是瞎子,否则不可能不点他。

    入仕之后,吴伟业和周延儒并无往来,因为次年周延儒就被罢相了,直到去年才重获起用。虽然有这层关系,但吴伟业自命清高,除了在朝中相遇,叫一声阁老好之外,私下里从来也没有想过到周延儒的府上去拜会,拉拢一下关系,因此当听到龚鼎孳托自己去“排队”时,他摇头像是拨浪鼓,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罢职成了一介布衣,心灰意冷的他原本十天前就要离开京师的,但因为处理宅子和一些旧物的琐事而耽搁了行程,现在见到好友外放高升,他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说……

    “梅村兄,求你了,帮小弟这一次吧。”龚鼎孳再次请求。

    “不可能的。”吴伟业借酒浇愁:“我和周延儒多年没有往来了,他未必认我,再者我一介布衣,有什么资格去见首辅啊?”

    龚鼎孳望着吴伟业愁眉紧锁地样子,不觉轻轻一笑说道:“梅村兄何必郁郁?陛下虽然罢了你的职,但小弟以为并不是什么坏事,假以时日,梅村兄你必然能东山再起,到时入阁拜相了,可千万不要忘记小弟我呀……”

    说得隐晦,但意指太子的意思却很明显。

    “你就不要再揶揄我了好不好?”吴伟业苦笑的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还入阁拜相呢,我现在都无颜去见江东父老了,不怕孝升你笑话,当年我离开家乡,来到京师的时候,我就在心中誓,我吴伟业有朝一日,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做出一番事业来,光耀我吴家的门楣,现在可好……无过被黜,成了一介布衣,可怜我寒窗苦读十几年啊,呜呜……”

    说道最后,竟然有点哽咽。

    龚鼎孳却是笑:“梅村兄还是看不开啊,今上虽然对你不满,但国本对你有意啊,风物长宜放眼量,何必为眼前烦恼呢?小弟是没有你这样的机遇,不然笑都来不及呢。”

    “你知道什么?”吴伟业倒也不隐瞒,长叹一声:“国本内心未必看得上我!不过是瞧我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没有为他找麻烦罢了,一天两天或能想起我,时间长了,焉能想起我吴伟业是谁?不说我了,就是王铎王学士,国本都未必有尊敬之意,倒是对没有功名,不知何方人物的吴有性、宋应星等人尊尊敬敬,唉,也不知国本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没什么奢望了,明日我就打算离京,回宜兴做一个教书先生。”

    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龚鼎孳不动声色的一笑:“梅村兄,跟小弟讲讲呗,国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虽然这三个月来不在京师,但对京师朝堂的动静龚鼎孳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京师有流言,兵部尚书陈新甲、侍郎吴甡现在都是太子的人,属于太子党,这一次到两淮盐运司担任副使,龚鼎孳隐隐觉得,这后面怕也是有太子的影子。对太子这个人,他没有太多的了解,虽然他对很多事情都不在意,但事关“国本”,他却不能不关心一下。

    所以今天和吴伟业会面,一来想请吴伟业帮忙“排队”,二来也是想要了解一下国本,从而对扬州之行有一个更清晰的判断。

    吴伟业正想找个人倾诉呢,于是一股脑的将自己这三四个月以来的委屈、苦恼、无奈、隐忍,统统讲给龚鼎孳听。虽然吴伟业直接提到太子的时候并不多,只将他如何辛劳的筹集粮饷,保障后勤,一趟一趟的往京郊跑,光鞋子就磨破了十几双,每天晚上回到宅子,栽倒在榻上,爬也爬不起来的苦楚说给龚鼎孳听。龚鼎孳听着听着,就对太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太子不喜欢虚言,喜欢实干者。

    吴梅村若不是兢兢业业做了那么多后勤事务,怕早就被太子踹到一边了。

    有此了解,龚鼎孳对扬州之行,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虽然吴伟业不愿意到去见周延儒,但耐不住龚鼎孳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同意了。第二天下午,他和龚鼎孳来到首辅周延儒周府的门前,带着厚礼,递上名刺,原本以为就算是要见,也得等明天了,毕竟等着要见首辅大人的人都排到街角巷子口了。

    但不想名刺递进去,周延儒很快就同意见他们两人了。

    “梅村兄之名,果然不同凡响!”龚鼎孳赞。

    黄昏,天空忽然飘起了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