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脑袋的胡思乱想,让达明不知不觉地信步来到了总制府的前院,迎头碰上了无所事事的吴七和曲八,三人一合计,决定出去找家酒店好好喝上一盅。

    三人刚来到总制府大门,便一眼看见东大街上“轰隆隆”来了一辆双辕马车,驾车的是一个黑脸膛,满脸落腮胡须,膀大腰圆,身材魁梧如同铁塔一般的彪形大汉。

    彪形大汉轻巧地跳下车,从马车下抽出一张下车凳放在地上,掀起马车门帘说:“二少爷,到地头了。”

    “哎哟喂,这一路上可把我全身的骨头都颠散了架。”

    随着一个清冷的声音,车厢里钻出一个与杨正平长得有七八分像的年轻人,清瘦的脸上白皙的几乎没有什么血色,高挺的鼻梁下是薄薄的嘴唇,虽然嘴角常常挂着微笑,但还是让人一看总觉得是个尖酸刻薄之人。头戴一顶玄鼠皮风帽,足蹬一双黑色牛皮靴,瘦削的身材紧紧裹在玄狐裘里,站在那里让人想起一个谜底为黑白分明的成语谜语:月出为夜,日出为昼。

    他在彪形大汉的扶持下下了车,似乎非常怕冷地缩了缩颈脖,又紧了紧玄狐裘,抬头看了看四周,只见街上的行人像迁徙途中的藏羚羊一样,将身体紧缩在厚厚的冬衣里面,目不斜视,紧张兮兮地快速通过总制府的大门,不由地摇摇头感叹说:“这就是西安城啊,真是令人……怎么说呢,行人莫羡长安道,长安城里人先老。”

    “四哥,这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吴七和曲八兴奋地大喊一声,撸胳膊挽袖地冲上前去,朝着彪形大汉宽厚的胸膛就是一顿乱拳捶打。

    四哥姓齐,杨家十虎中排行老四,所以叫齐四。由于他天生神力,又习得武林绝学“大力金刚功”,能够横推八匹马,倒拽九牛回,江湖上送他一个绰号“气死牛”。

    齐四对这种兄弟之间的打斗戏闹极为享受,笑嘻嘻伸开双臂将吴七、曲八的双肩搂定,毕竟兄弟之间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这些年他们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儿女,儿时的偷瓜盗果一起上,打架斗殴一起当,挨骂受罚一起扛,年长后的刀山火海一起闯,有苦有难一起尝,有哭有笑一起唱的种种经历,随着年纪的增大,都成了茶余酒后的回忆,但兄弟之情却犹如美酒,越陈越香、越久越浓。

    “老七、老八,这些年你们可好?”

    “好着呢。”曲八拍了拍胸脯,表示身体杠杠的,又关切地问道:“你为什么也不告知我们,就来了个蜗牛赴宴?是不是大奶奶身体欠安呀?”

    齐四一把推开曲八,笑骂道:“你这小猴子胡说什么,大奶奶身体康健的很。这次,我是护卫着二少爷来的。”

    二少爷是杨应宁的第二个儿子,名叫杨正定,表字禅心,今年已过了二十岁。他自幼体弱多病,杨应宁没有让他走从军之路,只是让他习武强身,走科举之路。杨正定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十四岁应童子试中了秀才,十七岁应湖广乡试高中举人第一,本来次年要赴京参加会试,可惜突发疾病,不得不在家休息养病。

    “七叔、八叔,小侄给你们问安。”就在这时,吴七、曲八听见身后有一个清声响起。回头一看,正是二少爷杨正定。

    吴七、曲八停止了与齐四的嬉闹,恭恭敬敬地走到杨正定跟前,躬身施礼说:“吴七(曲八)见过二公子。”

    “七叔、八叔,何必这么多礼。多时不见了,瞧你们的面色,似乎又年轻了许多,看来还是这关中的麦子养人啊。”

    “胡说八道,你小子一来就拿你七叔八叔开涮。当心让你爹知道了,又要数落你一阵子了。”吴七一掌拍在杨正定瘦弱的肩头上,疼得杨正定嘴角咧了咧,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逗引着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等大家笑声渐渐收小,杨正定指着达明问道:“七叔,这位是……”

    “二少爷,他是老爷和大少爷的救命恩人,名叫达明。”吴七是个大大咧咧的粗心汉子,毫无机心地接着说:“二少爷,你可不知道,这位达公子可了不得啊!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头脑聪明,老爷把他夸的是世上少有,说他是什么……什么头上长角……”

    杨正定哈哈大笑着说:“七叔,七叔,你别说了,什么头上长角,是头角峥嵘吧?”

    吴七自己也觉得好笑,没心没肺地跟着哈哈大笑,没有丝毫难为情地说:“二少爷,吴七是个大老粗,用错词说错话,正常正常。”

    曲八一拉吴七的袖子,没好气地数落说:“七哥,不懂就不要乱说,没人把你当哑巴。没学问不装有学问,外人把你当粗人,没学问却装有学问,外人把你当棒槌。”说到这里,他又转过头来,指着杨正定对达明说:“达公子,这是我家二少爷杨正定,年方二十,与你相当。幼时体弱多病,因此习文,十七岁中举,老爷曾赞许说‘乃是我杨家千里驹也’。嘤其呜矣,求其友声,达公子可与他多多亲近。”

    达明连忙上前,躬身施礼说:“原来是杨二公子,久仰兄台才学智计号称江南一绝,令尊和令兄赞不绝口,如雷贯耳。俗话说,千闻不如一见,今日相逢,二公子真乃是青年俊才,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