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你找我。”

    黄知文走进书房,拱手行礼。

    黄百川轻笑道:“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多礼,坐吧。”

    待黄知文坐下,黄百川轻声说道:“楚焕已经被押往丰京,交由朝廷问罪,皇上应该会给予公平的审判。”

    黄知文点头说道:“自己造的孽,就应该自己承担下来,大帅不必为他忧心。”

    黄百川最终还是没有忍心处死楚焕,而是把押往丰京,交给朝廷问罪,要是被判死刑,那也是他楚焕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说是这么说,但是现如今,黄百川主动出击,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性人物,朝廷正当倚重他的时候,所以很大概率,朝廷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刺史,轻易的得罪黄百川,楚焕的这条性命,还是留了下来。

    对此,黄知文并没有不满黄百川的所作所为,人毕竟不是动物,是人就有感情存在,黄百川千方百计的留下楚焕性命,也是人之常情。

    “知文,如今我们轻易拿下宜州,成希嗣还不知道实情,此时我们乘胜追击,从背后杀到,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我搞不明白,你为何要劝阻,非得拖延半天的时间?”

    黄百川转入正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没有任何政治利益可图的战争,那就是白费力气,让人没有动力。

    朝廷命令蔡州节度使黄百川与楚州节度使王怀烈两人出兵平叛,两人都是奉诏出兵,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各自的心思却是大不相同。

    王怀烈的心思很简单,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朝廷若是占据上风,那就趁势推一把,锦上添花,捞取功劳,要是成希嗣占据上风,那就隔岸观火斗,按兵不动,所以说,在王怀烈看来,此次出兵,就像是做买卖一样,没有任何风险,稳赚不赔。

    而黄百川的心思相比王怀烈,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地方在于,朝廷若是占据上风,黄百川也会选择一样的方式,趁势推一把,锦上添花,捞取功劳,不同的地方在于,若是成希嗣占据上风,黄百川则会率领可以调动的最大兵力,从背后立即发动进攻,全面攻打成希嗣。

    这是黄知文与黄百川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黄百川这么做为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功名,功劳这个东西,只要有机会,你肯努力,总会得到,但是名声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获得了。

    黄百川出身白巾军,他既是因为这个身份得到富贵高官,但同时也是因为这个身份,让他背负一身的污点,被所有人排挤与轻视,事实上黄百川在蔡州这么多年,一直都是非常的封闭与孤立。

    黄百川是一个有野心与抱负的人,他一直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承平五年的江南之战,他冒了那么大的风险,加入反叛朝廷之列,就是希望借助杨烈成等人的力量,逼迫朝廷妥协,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自由。

    但是一场战争下来,所有的梦想最终一场空,黄百川虽然最后自保成功,但是整个江南局面,却是有了极大的变化。

    江南地区,曾经最有实力的三个节度使藩镇,岳、鄂节度使杨烈成兵败被杀,江南节度副使,洪、江节度使赵柏安遭到皇帝赵智的猜忌,战争结束之后,被一步步减弱兵权,手下多名大将被调离江南地区,曾经威名一时,兵精粮足的洪、江藩镇军事集团,被严重削弱,总兵力被大幅度消减到只剩下万余人。

    而坐镇淮南的王怀烈,在没有了杨烈成和赵柏安这两个制衡对手之后,开始一家独大,成为整个江南地区,实力最强的节度使藩镇,而且是远超他人。

    如此一来,毗邻楚州的蔡州黄百川,他的心情与处境,那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朝廷留下黄百川,是为了制衡与防备王怀烈,这确实起到了有效作用,但这其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朝廷拥有足够的实力,让地方节度使藩镇不敢乱来,赵智这一朝,军功显赫,两次陇右战争接连取得大胜,收复大片故土,军威一时赫赫。

    在这种环境之下,不要说王怀烈,天下所有的地方节度使藩镇,哪一个对于朝廷,不是持有强烈的敬畏与忌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