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是有今儿没明儿的性格,他们被淡水河谷公司殖民之后似乎适应得非常快,好多巴西人甚至以为他们英勇的皇帝已经战死了,殊不知佩德罗二世还在顽强地作战呢。当然了,殖民政府没有全力去搜捕他,就跟肃顺、僧格林沁、端华哥仨的下落不明一样,并没有很被放在心上,唐宁有自信在自己的经营之下民众会逐渐认可政府,不管是大清还是大巴西都一样,如果佩德罗没被巴西丛林里的毒蛇咬死,算他命大。
唐宁深知巴西的矿产之丰富,全球排前几号,所以一早就派出勘探队伍了,除此之外,还要为最重要的事情林业的发展谋划谋划。亚马逊林业委员会这一次算是彻底掌控地球之肺了。之前对几个小国家的小片雨林都花大力气给他们的国家巨额无息贷款,在巴西部分的雨林到手之后,更得放在心上。
巴西的国家名字来源于巴西红木,是葡萄牙探险家最初发现巴西大陆时当时最值钱的商品,长期以来是巴西的经济支柱,是16世纪初唯一的红色染料来源。两百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巴西红木遭到无节制的砍伐,如今已经变成了树木当中的少数民族。委员会的第一项政策就是保护巴西红木,10年内逐渐减少野生巴西红木的砍伐,同时人造红木林。
对于其他树种实行砍伐一棵就要种活一棵的政策,这是对普通伐木业的规定,但有一种砍伐手段不必受到这种规定的制约。森林有一个特性,当一个地方的树木太集中,就会影响这片森林的进一步茂盛,有点像植物界的马尔萨斯陷阱。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阳光是有限的嘛。所以并不是说原始森林不去动它就是最好的保护,如果在干燥的森林里,当树木茂盛到极点的时候,甚至会自燃,那就更可惜了。
很自然地推出另一种利用森林的理论梳理森林。意思是在密林深处伐木,给新生树木腾出地方来生长,隔一段时间又换一处,由于被砍伐掉的密林空地会自然地重生,所以这是又自然又轻松的伐木方式,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密林深处不便的交通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在有了飞艇就好办了,像西伯利亚大脉计划那样规划好伐木场的能源问题,使这种伐木方式的成本大大地降低,是成功的关键。
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规整的每隔50公里就搞一个风车和建一个迷你要塞的方式肯定不适合伐木点的设计。伐木点的选择取决于森林的茂密程度,唐宁决定在密林深处每隔一段距离建造一个临时的伐木场,将附近梳理密林得来的木材都集中在临时伐木场,在那里做必要的加工,整理好木材的枝叶,切割好长度,凑够一个集装箱就可以召唤“空中卡车”来捡走。
亚马逊丛林有一些居住在高达几十米的树上的树屋族人,看到他们的三岁小孩毫无防护地在几十米高的树屋上乱跑可不要吓坏,我们的猿类祖先可不就是这样的吗?这些树屋族人只不过是继承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树上,是为了避免被靠近地面的昆虫、野兽、毒蛇、蚊虫的骚扰,唐宁决定为伐木场的工人设计新的“树屋”供他们栖息。临时住宅嘛,不用太讲究了,先选择一株粗壮高大的树木,将它的四周树木砍倒,再把自身的枝叶修理干净由上而下的一个带旋转刀片的专用套筒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这项伟业。清理枝叶是伐木过程中相当繁琐的工序,因此这个套筒的设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它的修剪半径是可能按照树干的大小自动调整的,最后的成品的光滑度会给你一个惊喜。
被修剪过的树木已经很像一个大自然恩赐的风车桩子,可省不少钱,临时的嘛,能省则省,否则为什么要搞树屋啊。为了平衡,这里也是采用h型的风车,它的叶片是跟树屋的主体连在一起的,就像一个带风车叶片的大帽子戴在树桩上,帽沿翘起,用于集水,在亚马逊雨林,每天要下好多场雨,水的问题根本不用操心。
帽子里面就是住人的空间,它又像一个高空中的大鸟笼,而且还是双层的。下层使用面积达25平米,上层15平米,容纳三、五人编制的临时伐木场团队毫无压力。它的上层可洗澡,洗澡水可用来冲厕所,厕所的污水用塑料管道从高空通到几十米远密林里天然处理掉。
污水可不能直接倾泻在树屋的下方,他们还要下去干活的。这个神奇的鸟窝居然还可带电梯那是携带有百米长软梯的一个轴承,电机马达可使软梯载人上下,这种技术多用在直升机上,树屋的主人也享受到了这种上上下下的乐趣。
风车树屋不仅可以为伐木工人提供电力,还能用多余的电力生产氢气成为飞艇的小型补给站。诺大一辆风车日夜不停地分解水,其功率可也不小。
唐宁早就开始研发飞艇起重机,但吊起一大堆木材的重量可达几十吨,对木材进行粗加工的机械也是这个规模,使他原来的白鲸级起重机都不够用了。唐宁已经用四个直升机级的旋翼将飞艇吊车的重量提升至了15吨,还不够怎么办?简单地加大飞艇的体积会影响灵活性,不是他的风格。某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双鱼座起重机”计划,将两艘白鲸级起重机在空中合体!遇到变态级的起吊需求,甚至可以三合一、四合一,总该够了吧?
如此一来,很快就解决了起重机超高负重的问题。这一套“疏林方案”耍下来,新型的伐木工场就像飞驰在空中的蚯蚓一般一边获得高质量的木材,一边让森林更健康、拙壮、新鲜。所有临时伐木场都要保存好纪录,以便计算森林恢复的速度,为以后的开采工作积累经验。那个时候,树屋要拆走,换上只生产氢气和蓄水的纯粹补给站。
废弃的伐木场在森林回复之前还能够当成环球自然奇观旅行社的观光点。在空中鸟瞰地球之肺固然可喜,但如果能落到地面上在全球生物多样化最盛的地方呼吸一口那绝无仅有的空气,岂不是一件乐事?住在树屋上与飞鸟、爬虫、猿猴为伍,倾听那些提神的鸣叫,让人感觉真正是被大自然深情拥抱了。
在积累出足够的密林伐木经验之前,投资非常大,只有淡水河谷公司这样奇葩的机构会采用这样的技术,更让人嫉妒的是ikea、日本榫桙建筑公司等木制品巨头被唐宁分配了采购这种木材的配额,使其销路稳定,至少能保本。etro更是执行了在伐一植一政策的国家才大量采购其木制品的规定,被电讯报评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保企业,模范地球公民。
树桩风车也很适合波罗洲、新几内亚等地方。在原始森林里拉电线竿子太不雅,而弄一棵高大的树木来充当空中卡车的补给站,能使飞艇运输的能源问题得到解决,效率虽不如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程度,可也达到了能源自给自足的地步。
唐宁的新能源政策总是把石油放在次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竟似感觉不到石油时代的到来,好像石油只有用来当成化工原料的,而不是重要的能源。
其实,唐宁喜欢新几内亚超过亚马逊雨林,因为新几内亚更安全,你想,天堂鸟都能进化出安全地在地上跳舞的习性啊,那里没有毒蛇、猛兽,甚至大型哺乳动物都没有,很适合人类亲近大自然。如此得天独厚的原始森林,如果不用来发展旅游业,那真是太暴殄天物了。
在危险的亚马逊雨林,在两个树屋之间几十公里之间要徒步逾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新几内亚就可以。因此,除了复制亚马逊雨林的伐木产业之外。“没有性命之忧”地与原始森林零距离接触旅行可以成为一个旅游卖点。
新几内亚有很多被山河阻隔而从未与外界接触的原始部落,对这些人,唐宁不建议贸然去打乱他们的生活,而已经有山路相通的那数千个部落,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在与陌生部落交往时,人类专家表示,最好是以表面上看起来对双方都有利的公平的贸易方式。显然这些部落是不可能承认金子为硬通货的,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办法来“贸易”。
唐宁深知巴西的矿产之丰富,全球排前几号,所以一早就派出勘探队伍了,除此之外,还要为最重要的事情林业的发展谋划谋划。亚马逊林业委员会这一次算是彻底掌控地球之肺了。之前对几个小国家的小片雨林都花大力气给他们的国家巨额无息贷款,在巴西部分的雨林到手之后,更得放在心上。
巴西的国家名字来源于巴西红木,是葡萄牙探险家最初发现巴西大陆时当时最值钱的商品,长期以来是巴西的经济支柱,是16世纪初唯一的红色染料来源。两百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巴西红木遭到无节制的砍伐,如今已经变成了树木当中的少数民族。委员会的第一项政策就是保护巴西红木,10年内逐渐减少野生巴西红木的砍伐,同时人造红木林。
对于其他树种实行砍伐一棵就要种活一棵的政策,这是对普通伐木业的规定,但有一种砍伐手段不必受到这种规定的制约。森林有一个特性,当一个地方的树木太集中,就会影响这片森林的进一步茂盛,有点像植物界的马尔萨斯陷阱。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阳光是有限的嘛。所以并不是说原始森林不去动它就是最好的保护,如果在干燥的森林里,当树木茂盛到极点的时候,甚至会自燃,那就更可惜了。
很自然地推出另一种利用森林的理论梳理森林。意思是在密林深处伐木,给新生树木腾出地方来生长,隔一段时间又换一处,由于被砍伐掉的密林空地会自然地重生,所以这是又自然又轻松的伐木方式,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密林深处不便的交通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在有了飞艇就好办了,像西伯利亚大脉计划那样规划好伐木场的能源问题,使这种伐木方式的成本大大地降低,是成功的关键。
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规整的每隔50公里就搞一个风车和建一个迷你要塞的方式肯定不适合伐木点的设计。伐木点的选择取决于森林的茂密程度,唐宁决定在密林深处每隔一段距离建造一个临时的伐木场,将附近梳理密林得来的木材都集中在临时伐木场,在那里做必要的加工,整理好木材的枝叶,切割好长度,凑够一个集装箱就可以召唤“空中卡车”来捡走。
亚马逊丛林有一些居住在高达几十米的树上的树屋族人,看到他们的三岁小孩毫无防护地在几十米高的树屋上乱跑可不要吓坏,我们的猿类祖先可不就是这样的吗?这些树屋族人只不过是继承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树上,是为了避免被靠近地面的昆虫、野兽、毒蛇、蚊虫的骚扰,唐宁决定为伐木场的工人设计新的“树屋”供他们栖息。临时住宅嘛,不用太讲究了,先选择一株粗壮高大的树木,将它的四周树木砍倒,再把自身的枝叶修理干净由上而下的一个带旋转刀片的专用套筒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这项伟业。清理枝叶是伐木过程中相当繁琐的工序,因此这个套筒的设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它的修剪半径是可能按照树干的大小自动调整的,最后的成品的光滑度会给你一个惊喜。
被修剪过的树木已经很像一个大自然恩赐的风车桩子,可省不少钱,临时的嘛,能省则省,否则为什么要搞树屋啊。为了平衡,这里也是采用h型的风车,它的叶片是跟树屋的主体连在一起的,就像一个带风车叶片的大帽子戴在树桩上,帽沿翘起,用于集水,在亚马逊雨林,每天要下好多场雨,水的问题根本不用操心。
帽子里面就是住人的空间,它又像一个高空中的大鸟笼,而且还是双层的。下层使用面积达25平米,上层15平米,容纳三、五人编制的临时伐木场团队毫无压力。它的上层可洗澡,洗澡水可用来冲厕所,厕所的污水用塑料管道从高空通到几十米远密林里天然处理掉。
污水可不能直接倾泻在树屋的下方,他们还要下去干活的。这个神奇的鸟窝居然还可带电梯那是携带有百米长软梯的一个轴承,电机马达可使软梯载人上下,这种技术多用在直升机上,树屋的主人也享受到了这种上上下下的乐趣。
风车树屋不仅可以为伐木工人提供电力,还能用多余的电力生产氢气成为飞艇的小型补给站。诺大一辆风车日夜不停地分解水,其功率可也不小。
唐宁早就开始研发飞艇起重机,但吊起一大堆木材的重量可达几十吨,对木材进行粗加工的机械也是这个规模,使他原来的白鲸级起重机都不够用了。唐宁已经用四个直升机级的旋翼将飞艇吊车的重量提升至了15吨,还不够怎么办?简单地加大飞艇的体积会影响灵活性,不是他的风格。某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双鱼座起重机”计划,将两艘白鲸级起重机在空中合体!遇到变态级的起吊需求,甚至可以三合一、四合一,总该够了吧?
如此一来,很快就解决了起重机超高负重的问题。这一套“疏林方案”耍下来,新型的伐木工场就像飞驰在空中的蚯蚓一般一边获得高质量的木材,一边让森林更健康、拙壮、新鲜。所有临时伐木场都要保存好纪录,以便计算森林恢复的速度,为以后的开采工作积累经验。那个时候,树屋要拆走,换上只生产氢气和蓄水的纯粹补给站。
废弃的伐木场在森林回复之前还能够当成环球自然奇观旅行社的观光点。在空中鸟瞰地球之肺固然可喜,但如果能落到地面上在全球生物多样化最盛的地方呼吸一口那绝无仅有的空气,岂不是一件乐事?住在树屋上与飞鸟、爬虫、猿猴为伍,倾听那些提神的鸣叫,让人感觉真正是被大自然深情拥抱了。
在积累出足够的密林伐木经验之前,投资非常大,只有淡水河谷公司这样奇葩的机构会采用这样的技术,更让人嫉妒的是ikea、日本榫桙建筑公司等木制品巨头被唐宁分配了采购这种木材的配额,使其销路稳定,至少能保本。etro更是执行了在伐一植一政策的国家才大量采购其木制品的规定,被电讯报评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保企业,模范地球公民。
树桩风车也很适合波罗洲、新几内亚等地方。在原始森林里拉电线竿子太不雅,而弄一棵高大的树木来充当空中卡车的补给站,能使飞艇运输的能源问题得到解决,效率虽不如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程度,可也达到了能源自给自足的地步。
唐宁的新能源政策总是把石油放在次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竟似感觉不到石油时代的到来,好像石油只有用来当成化工原料的,而不是重要的能源。
其实,唐宁喜欢新几内亚超过亚马逊雨林,因为新几内亚更安全,你想,天堂鸟都能进化出安全地在地上跳舞的习性啊,那里没有毒蛇、猛兽,甚至大型哺乳动物都没有,很适合人类亲近大自然。如此得天独厚的原始森林,如果不用来发展旅游业,那真是太暴殄天物了。
在危险的亚马逊雨林,在两个树屋之间几十公里之间要徒步逾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新几内亚就可以。因此,除了复制亚马逊雨林的伐木产业之外。“没有性命之忧”地与原始森林零距离接触旅行可以成为一个旅游卖点。
新几内亚有很多被山河阻隔而从未与外界接触的原始部落,对这些人,唐宁不建议贸然去打乱他们的生活,而已经有山路相通的那数千个部落,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在与陌生部落交往时,人类专家表示,最好是以表面上看起来对双方都有利的公平的贸易方式。显然这些部落是不可能承认金子为硬通货的,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办法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