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玥理解的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爹爹和娘亲做主就是。”
说完宁爷爷明天提亲的事情,明玥到底有些不自在,就匆匆离开正院。
到了第二天,明玥吃过早食,先去了兴农署点卯,然后去皇庄巡视实验田,但因着今天宁爷爷要上门提亲,明玥就有点不在状态,频频走神。
好在她身边只跟了个玉衡,没有别人,勉强巡视完实验田,临近正午前,回到司农寺。
长安取了午食过来时,跟明玥道:“大人,之前长寿来过一趟,给大人送了家里做的卤肉,给其他几位大人的,小的已经送过去,并且长寿还带了老爷和太太的话,让你安心,事情妥了。”
长安是不知道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但明玥却知道,她便松了口气,这下彻底安心。
吃了午食,消了会食之后,明玥便回到办公房,午歇了半个时辰,醒来后开始整理种田日志。
下午在忙碌中过去,明玥不仅仅整理好种田日志,她还写了一部份嫁接技术方面的手稿,毕竟身上挂了弘文馆学士的官职,也不能什么贡献都不做,白拿奉禄。
去年明玥是年末入朝为官的,因为不到职田分配期,她愣是等到今年端午前后,才分得职田,因为她得永安帝器重,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所以户部的官员有心讨好她,给她划分的职田是成片的,就在雍州周边,都是上好的良田。
明玥在职田一划分到名下后,就提出自己管理职田,户部的管员并不意外,这位可是种田小能手,手底下就不缺精农事的人,派自己人去管职田,秋收那产量,户部官员都能预计会是大丰收,因此心里超级羡慕明玥。
明玥身上挂了两职,兴农署署令和弘文馆学士,前者是正五品的官,有职田六百亩,后者是从四品的官,有职田七百亩,两份职田相加,有十三顷良田呢。
户部的官员在明玥离开后,悄悄的算了算,一千多亩,如果一年两季种,夏收和秋收的收成叠加在一起,那可不老少。
若那职田朝庭管着,定租每亩六斗米,或者五斗面,但衙门什么都不管,粮种啥的都是佃农们自己负责,所以朝庭的职田,一般都是靠衙门强摊职田,但这样一来,地里的收成委实算不上多好。
这就是自己管理与朝庭管理的区别,户部接待明玥的这位官员,也是听闻过明玥的行事作风,知道她行事相当大气。
如今自己管着职田,若像外面的地主一般行事,负责粮种,甚至还安排人教授农事,如此精细经营,再加上增产的稻种和麦种,若她与其它地主一般,收四成租子,应该会有农户抢着租种。
明玥的职田是由明朗和杨氏亲自接手在管理,他俩没有插手老大明玮的食肆,也没插手老二明珩药铺里的事情,管着家里的庄子,每天其实清闲的很。
而明玥将佃租的条件一放出去,她职田所在村子里的农户,的确都抢着要租种她的职田,毕竟粮种明玥自己负担,还出牛帮忙耕种,甚至提供了鸡苗、鸭苗和鹅苗,又大手笔的买下村里荒地。
等明玥提供的秧苗全部插到水田里,又开始建庄子和挖大池塘,这些需要请人,村里的青壮,还有部份妇女,不必出远门就有活干,有工钱拿,对明家人感恩戴德。
有那么一两个会算数的,偷偷算了一下,若亩产真能平均每亩达到4.5石左右,抛去上交的四成租子,他们还能余了2.7石左右的粮食,比种自己地的收成,还要高一点点。
眼下明玥培育的麦种和稻谷并没有推广开来,上等良田亩产,也只有两石多,但他们还要交赋税,交完赋税剩下的,也就一石多点。
佃户们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明玥挖大池塘的用意,但朝中不少官员,还有明家人却知道,他们家的小丰庄,就有一口不小的池塘,明玥他们搬到庄子上后,又将池塘扩大了很多,自然又蓄了更多的水,然后又卖了一些荒地,又挖了几个水塘。
几年经营下来,那几个水塘平时不仅养鱼、放鸭子,还种了莲藕,盛夏时荷花盛开,变成一景的同时,最大的作用,是防止水塘里的水过度蒸发。
当然这样的美景,会吸引一些学子过来赏景,白露村里有那脑子灵活的,就扩建了一些房,租给学子们小住。
说完宁爷爷明天提亲的事情,明玥到底有些不自在,就匆匆离开正院。
到了第二天,明玥吃过早食,先去了兴农署点卯,然后去皇庄巡视实验田,但因着今天宁爷爷要上门提亲,明玥就有点不在状态,频频走神。
好在她身边只跟了个玉衡,没有别人,勉强巡视完实验田,临近正午前,回到司农寺。
长安取了午食过来时,跟明玥道:“大人,之前长寿来过一趟,给大人送了家里做的卤肉,给其他几位大人的,小的已经送过去,并且长寿还带了老爷和太太的话,让你安心,事情妥了。”
长安是不知道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但明玥却知道,她便松了口气,这下彻底安心。
吃了午食,消了会食之后,明玥便回到办公房,午歇了半个时辰,醒来后开始整理种田日志。
下午在忙碌中过去,明玥不仅仅整理好种田日志,她还写了一部份嫁接技术方面的手稿,毕竟身上挂了弘文馆学士的官职,也不能什么贡献都不做,白拿奉禄。
去年明玥是年末入朝为官的,因为不到职田分配期,她愣是等到今年端午前后,才分得职田,因为她得永安帝器重,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所以户部的官员有心讨好她,给她划分的职田是成片的,就在雍州周边,都是上好的良田。
明玥在职田一划分到名下后,就提出自己管理职田,户部的管员并不意外,这位可是种田小能手,手底下就不缺精农事的人,派自己人去管职田,秋收那产量,户部官员都能预计会是大丰收,因此心里超级羡慕明玥。
明玥身上挂了两职,兴农署署令和弘文馆学士,前者是正五品的官,有职田六百亩,后者是从四品的官,有职田七百亩,两份职田相加,有十三顷良田呢。
户部的官员在明玥离开后,悄悄的算了算,一千多亩,如果一年两季种,夏收和秋收的收成叠加在一起,那可不老少。
若那职田朝庭管着,定租每亩六斗米,或者五斗面,但衙门什么都不管,粮种啥的都是佃农们自己负责,所以朝庭的职田,一般都是靠衙门强摊职田,但这样一来,地里的收成委实算不上多好。
这就是自己管理与朝庭管理的区别,户部接待明玥的这位官员,也是听闻过明玥的行事作风,知道她行事相当大气。
如今自己管着职田,若像外面的地主一般行事,负责粮种,甚至还安排人教授农事,如此精细经营,再加上增产的稻种和麦种,若她与其它地主一般,收四成租子,应该会有农户抢着租种。
明玥的职田是由明朗和杨氏亲自接手在管理,他俩没有插手老大明玮的食肆,也没插手老二明珩药铺里的事情,管着家里的庄子,每天其实清闲的很。
而明玥将佃租的条件一放出去,她职田所在村子里的农户,的确都抢着要租种她的职田,毕竟粮种明玥自己负担,还出牛帮忙耕种,甚至提供了鸡苗、鸭苗和鹅苗,又大手笔的买下村里荒地。
等明玥提供的秧苗全部插到水田里,又开始建庄子和挖大池塘,这些需要请人,村里的青壮,还有部份妇女,不必出远门就有活干,有工钱拿,对明家人感恩戴德。
有那么一两个会算数的,偷偷算了一下,若亩产真能平均每亩达到4.5石左右,抛去上交的四成租子,他们还能余了2.7石左右的粮食,比种自己地的收成,还要高一点点。
眼下明玥培育的麦种和稻谷并没有推广开来,上等良田亩产,也只有两石多,但他们还要交赋税,交完赋税剩下的,也就一石多点。
佃户们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明玥挖大池塘的用意,但朝中不少官员,还有明家人却知道,他们家的小丰庄,就有一口不小的池塘,明玥他们搬到庄子上后,又将池塘扩大了很多,自然又蓄了更多的水,然后又卖了一些荒地,又挖了几个水塘。
几年经营下来,那几个水塘平时不仅养鱼、放鸭子,还种了莲藕,盛夏时荷花盛开,变成一景的同时,最大的作用,是防止水塘里的水过度蒸发。
当然这样的美景,会吸引一些学子过来赏景,白露村里有那脑子灵活的,就扩建了一些房,租给学子们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