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论南迁(1/2)
闯贼的老营兵很难容下关宁军,而鞑子的八旗兵,现在的摄政王多尔衮也还没有给吴三桂安排好什么好位置,想来投降这两方,关宁军都得做前锋,当敢死队,还真就不如跟着朝廷混,给朝廷当嫡系,南下好吃好喝,继续捞银子呢。
朱慈烺就是这个打算,关宁军这三四万人只要收编好了,不管是南下,还是入阳神出云国,那都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那时候凭借这一支军队,江南方面看着扛着刀的朱大太子还不得乖乖听话交银子,凭借军队,朱慈烺南下就不是空壳,不会成为傀儡,甚至这一支军队分出一部分人,还能远征出云国,把这只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小地方,无声无息的插上大明的旗帜。
要是吴三桂有朱慈烺这种战略思想,在北京城破之前拥护崇祯帝南下,他吴家早就一生荣华富贵了,又何必落得历史上那又臭又烂的名声。
不过吴三桂要真有这本事,也不会在康熙手上吃那么大亏,三藩之乱前,吴三桂在云贵数十年的积累,才知道反,结果几下就给满清朝廷弄的扑街了。
“我父皇也是知道南迁重要的。”点头,朱慈烺认真的看着吴襄道,“所以这几日就要传密旨给王永吉和令郎吴三桂,命关宁铁骑,从天津卫南下!而同时命冯元彪准备大海舟两百艘,水师数千人,前去登莱护驾。”
“什么,陛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吴襄闻言心神一跳,“那朝廷之中的诸位大臣,可是都已经同意南迁了?”
吴襄才刚见过崇祯帝一两日,还不懂崇祯帝的脾气,还真以为崇祯帝是那种能够独断朝纲的英武皇帝,殊不知其实南不南迁的,还不是因为崇祯皇帝想要甩锅才没有促成。
“这是密旨,提督,既然是密旨,那就得看一个密字了,朝中衮衮诸公怎么会知道陛下的心思。”看吴襄没有生疑,朱慈烺就开始忽悠了,“朝廷南迁的打算必须得秘密传信,否则一但走漏了风声,李自成就得派出他老营兵里的轻骑兵从西安出发过来围堵阻拦,同时在山海关之外的鞑虏也显然不会放弃这次机会,到时候别说南迁,没弄好就得给这两家联手起来包了饺子。”
“既然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此事,那真的要走的时候,这些人又能走出几位?”看着朱慈烺,吴襄冷汗直冒,他只觉得崇祯皇上帝心难测,这是要将朝廷上下衮衮诸公全都放弃吗?!
真是好狠的心啊!
不愧是为皇为帝的角色,想到这儿吴襄沉默了一会,他才道,“可在关外的犬子现在也在和鞑虏对峙,怕的就是出一发动全身,关宁军上下数十万家眷总不好落下,要是一同南幸,目标可就太大了。“
其实朝廷上下衮衮诸公的死活也和他吴家没什么干系,如果真的南迁成功,那他吴襄还巴不得朝廷这些衮衮诸公上上下下全都死绝,这样他吴家就能入主朝廷,抓住话语权,到时候他吴家就算因为南京还有勋贵从而当不了董卓,曹操,司马懿,但做一做诸葛亮也是不错的。
不过相对朝廷诸公勋贵门的死活而言,吴襄却是不能不照顾关宁军上上下下的家眷亲属,这几十万人才是关宁军真正的根子。
“现在也不要关宁军全部出兵,只需要提督吴家在关宁军抽调三千丁壮前来京师应该不困难,不会伤筋动骨,可对?”朱慈烺面带微笑,看着吴襄,眼神明亮,“这三千丁壮,就算拖家带口来北京,也顶多就是两三万人,有其余关宁军在山海关压阵,鞑子也不能说把你这几万人想吃就吃的,到时候你们带上山海关里的骡马大车,两三万人怎么样都能迁移到京师来的吧。”
“只要三千家丁来京师,却是不难。”
吴襄闻言想了一下,就是点头,想了一下对着朱慈烺又道,“只不过,这些人拖家带口,想来北京,一路上风雨飘摇的,总不能落了盘缠。”
说完他就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烺,目光之意很明显,那就是想要吴家出兵很简单,那就是给银子。
哪怕是他惊叹于朱慈烺个人的武力,但实际上该给的银子这一块,他吴襄还是不会松口的,这东西是实际上的利益。
“这三千家丁,来京其实还有另外的意味,万一山海关被破,关宁从了鞑虏,又或者流贼直捣黄龙,破了龙庭,这三千家丁都能是一个保障。”
看着吴襄无动于衷的样子,朱慈烺对此心中摇头,决定加重戏码:“传闻关宁军都是些聪明人,既然关宁军都是些聪明人,那吴提督,本宫且问你,要是这些家丁在闯贼手上,用来和鞑虏交战,能表现的如何,要是这些家丁落到鞑虏手上,用来和闯贼献贼的流寇兵作战,攻城略地,又能是什么表现?“
“臣惶恐!“吴襄闻言却是无法平静下来了,他起身对着朱慈烺解释道,”殿下,污蔑,这都是污蔑啊,我关宁军上上下下满门忠臣,尤其是我吴家更是寄荣华富贵于大明,怎么敢言投降虏丑,投降流寇…“
就你关宁军吴家还上上下下满门忠臣?
朱慈烺就是这个打算,关宁军这三四万人只要收编好了,不管是南下,还是入阳神出云国,那都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那时候凭借这一支军队,江南方面看着扛着刀的朱大太子还不得乖乖听话交银子,凭借军队,朱慈烺南下就不是空壳,不会成为傀儡,甚至这一支军队分出一部分人,还能远征出云国,把这只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小地方,无声无息的插上大明的旗帜。
要是吴三桂有朱慈烺这种战略思想,在北京城破之前拥护崇祯帝南下,他吴家早就一生荣华富贵了,又何必落得历史上那又臭又烂的名声。
不过吴三桂要真有这本事,也不会在康熙手上吃那么大亏,三藩之乱前,吴三桂在云贵数十年的积累,才知道反,结果几下就给满清朝廷弄的扑街了。
“我父皇也是知道南迁重要的。”点头,朱慈烺认真的看着吴襄道,“所以这几日就要传密旨给王永吉和令郎吴三桂,命关宁铁骑,从天津卫南下!而同时命冯元彪准备大海舟两百艘,水师数千人,前去登莱护驾。”
“什么,陛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吴襄闻言心神一跳,“那朝廷之中的诸位大臣,可是都已经同意南迁了?”
吴襄才刚见过崇祯帝一两日,还不懂崇祯帝的脾气,还真以为崇祯帝是那种能够独断朝纲的英武皇帝,殊不知其实南不南迁的,还不是因为崇祯皇帝想要甩锅才没有促成。
“这是密旨,提督,既然是密旨,那就得看一个密字了,朝中衮衮诸公怎么会知道陛下的心思。”看吴襄没有生疑,朱慈烺就开始忽悠了,“朝廷南迁的打算必须得秘密传信,否则一但走漏了风声,李自成就得派出他老营兵里的轻骑兵从西安出发过来围堵阻拦,同时在山海关之外的鞑虏也显然不会放弃这次机会,到时候别说南迁,没弄好就得给这两家联手起来包了饺子。”
“既然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此事,那真的要走的时候,这些人又能走出几位?”看着朱慈烺,吴襄冷汗直冒,他只觉得崇祯皇上帝心难测,这是要将朝廷上下衮衮诸公全都放弃吗?!
真是好狠的心啊!
不愧是为皇为帝的角色,想到这儿吴襄沉默了一会,他才道,“可在关外的犬子现在也在和鞑虏对峙,怕的就是出一发动全身,关宁军上下数十万家眷总不好落下,要是一同南幸,目标可就太大了。“
其实朝廷上下衮衮诸公的死活也和他吴家没什么干系,如果真的南迁成功,那他吴襄还巴不得朝廷这些衮衮诸公上上下下全都死绝,这样他吴家就能入主朝廷,抓住话语权,到时候他吴家就算因为南京还有勋贵从而当不了董卓,曹操,司马懿,但做一做诸葛亮也是不错的。
不过相对朝廷诸公勋贵门的死活而言,吴襄却是不能不照顾关宁军上上下下的家眷亲属,这几十万人才是关宁军真正的根子。
“现在也不要关宁军全部出兵,只需要提督吴家在关宁军抽调三千丁壮前来京师应该不困难,不会伤筋动骨,可对?”朱慈烺面带微笑,看着吴襄,眼神明亮,“这三千丁壮,就算拖家带口来北京,也顶多就是两三万人,有其余关宁军在山海关压阵,鞑子也不能说把你这几万人想吃就吃的,到时候你们带上山海关里的骡马大车,两三万人怎么样都能迁移到京师来的吧。”
“只要三千家丁来京师,却是不难。”
吴襄闻言想了一下,就是点头,想了一下对着朱慈烺又道,“只不过,这些人拖家带口,想来北京,一路上风雨飘摇的,总不能落了盘缠。”
说完他就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烺,目光之意很明显,那就是想要吴家出兵很简单,那就是给银子。
哪怕是他惊叹于朱慈烺个人的武力,但实际上该给的银子这一块,他吴襄还是不会松口的,这东西是实际上的利益。
“这三千家丁,来京其实还有另外的意味,万一山海关被破,关宁从了鞑虏,又或者流贼直捣黄龙,破了龙庭,这三千家丁都能是一个保障。”
看着吴襄无动于衷的样子,朱慈烺对此心中摇头,决定加重戏码:“传闻关宁军都是些聪明人,既然关宁军都是些聪明人,那吴提督,本宫且问你,要是这些家丁在闯贼手上,用来和鞑虏交战,能表现的如何,要是这些家丁落到鞑虏手上,用来和闯贼献贼的流寇兵作战,攻城略地,又能是什么表现?“
“臣惶恐!“吴襄闻言却是无法平静下来了,他起身对着朱慈烺解释道,”殿下,污蔑,这都是污蔑啊,我关宁军上上下下满门忠臣,尤其是我吴家更是寄荣华富贵于大明,怎么敢言投降虏丑,投降流寇…“
就你关宁军吴家还上上下下满门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