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长安,秋风塞北。当长安的巨大波澜正激荡的时候,跨过草原大漠,刀甲蔽日烽烟尽处,英勇无敌的汉家儿郎正驰骋骏马,尽情奔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阴山与祁连山脉形成大半圈天然的屏障,而从天山冰峰上流淌下来的雪水汇成几条河流,滋润着这片绿草之地。这里作为匈奴人的最后一块乐土,曾经孕育出无数的彪悍战士,也是他们的祖先起源之处。
不过今天,这儿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已经成为俘虏的匈奴骑兵,眼睁睁的看着来自大汉的征服者耀武扬威马蹄飒踏,而不再敢有任何的反抗。
匈奴人被彻底打残了。在铁蹄、战刀和劲弩的威慑之下,大部分都选择了束手归降。而只有一少部分的彪悍难敌者,他们拼死冲杀出去,好不容易摆脱汉军的围堵,就此远远的遁入大漠深处,杳无踪迹。
这些终其一生一世恨汉人入骨的匈奴残部,跋涉荒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数千里,可谓是九死一生,才在极西方寻觅得另一处落脚之地。他们的后代子孙,对于大汉王朝一直充满敌视。只是力有不逮,犹如蚂蚁看大象一般,只能远远地诅咒那个越来越强大繁荣的东方帝国,心中充满对叱诧无敌的匈奴祖先怀念。
而其余选择归降臣服的匈奴族群,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如何,也不知道等待的命运怎样。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汉朝人占领了土地,驱赶着牛羊,暂时收走了他们全部的财产。
从中原而来的大批商贾、官吏以及其他各种身份的人,络绎不绝。身负着各种使命,他们不辞辛苦,来到这曾经是最强大的敌人所占据的地方。
大将军卫青把这些除了军事之外的繁杂事务,都通通交给了军中司马处理。这位名叫赵食其的随军司马,追随黑鹰军多年,也可以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了。因为早就得到过那位已经身在长安的年轻侯爷临行之前授以机宜,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卫青在戎马之余,对于这些事,只是偶尔过问一句,并不会过多的参与。因为他知道,元召考虑的很周全。漠北战役的大获全胜,其实早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想起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那个人离开之前说过的话,他的心中便无比感慨。
“匈奴大事,即将抵定。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汉王朝的飞展了……只不过,青哥,你一定要记住,对待这些异族人,是不能够斩尽杀绝的……世间事,只依靠强横的力量,永远也无法达成永久的和平……最好的方式,是收服其心。只有等到他们无比渴望融入华夏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够心甘情愿的臣服。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四海归一,实现真正的和平……。”
卫青叹了口气。自己就算是再折节读书,也达不到如此的眼界啊!元召这个人,自从那年相识,他心中就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好像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一切都了然于胸中,随手布子,皆是妙棋!
这并不是一种错觉,也不是一种没有缘由的猜测。因为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让人不得不信服。
冰河静静流淌,秋风之中,战马在长声嘶鸣,平添无数悲壮之气。汉军主营地,中军大帐之内,诸将环列。包括黑鹰军与赤火军的总共十几位将军,尽皆在此。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胜利后的喜悦,安静的听着大将军与客人的谈话,无人敢于喧哗。
大帐当中,对坐的几人。大将军卫青治军严整,作战期间严禁饮酒。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以茶相待了。
交谈其实很简短。许多事,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共识。匈奴王子余丹和已经转换身份的大漠神墨云白,这次之所以专程前来汉军大营拜会大将军卫青,也只不过是把两方面的合作重新具体确定一下而已。
这些琐事,大将军自然无心亲自关注,自有赵食其司马和其他人去实施细则。而且,卫青相信,接到自己的飞鹰传书之后,元召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选派得力人手,过来塞北实施他早已经谋划已久的计划。
两方交谈很满意。对于汉军的配合,余丹王子给予了感谢。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位身负仇恨流亡多年的匈奴王子终于回到故土,都是全部仪仗了汉朝的力量。这一点他心中自然感激。而且,从今往后匈奴族群的命运,都寄托在汉朝的对外政策上,他要在这其中选择一条最适合匈奴人生存的道路,不得不小心谨慎。
而与他相反,墨云白的态度就显得很是淡然了。现在也许还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一种宗教信仰的力量到底会有多大。但墨云白非常相信很久之前元召在天山脚下与他达成的盟约。
世间的富贵显赫、君王权力,又何足道哉?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已。而流传千古被人顶礼膜拜的,唯有圣贤!他墨云白,很想走上这条圣贤之路。
在不久之后会成为匈奴人新单于的余丹,和马上就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草原大漠精神领袖的墨云白,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他们心满意足的走了。
“大将军,汉军给予他们这么多的支持和帮助,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
全程参与整件事的军中司马赵食其,目送着他们的身影离去。转过头来,带着恭敬之色问了一句。
他的这个忧虑,其实在诸将心中也有不约而同的想法。大家都看着卫青,想听听他的看法。
阴山与祁连山脉形成大半圈天然的屏障,而从天山冰峰上流淌下来的雪水汇成几条河流,滋润着这片绿草之地。这里作为匈奴人的最后一块乐土,曾经孕育出无数的彪悍战士,也是他们的祖先起源之处。
不过今天,这儿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已经成为俘虏的匈奴骑兵,眼睁睁的看着来自大汉的征服者耀武扬威马蹄飒踏,而不再敢有任何的反抗。
匈奴人被彻底打残了。在铁蹄、战刀和劲弩的威慑之下,大部分都选择了束手归降。而只有一少部分的彪悍难敌者,他们拼死冲杀出去,好不容易摆脱汉军的围堵,就此远远的遁入大漠深处,杳无踪迹。
这些终其一生一世恨汉人入骨的匈奴残部,跋涉荒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数千里,可谓是九死一生,才在极西方寻觅得另一处落脚之地。他们的后代子孙,对于大汉王朝一直充满敌视。只是力有不逮,犹如蚂蚁看大象一般,只能远远地诅咒那个越来越强大繁荣的东方帝国,心中充满对叱诧无敌的匈奴祖先怀念。
而其余选择归降臣服的匈奴族群,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如何,也不知道等待的命运怎样。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汉朝人占领了土地,驱赶着牛羊,暂时收走了他们全部的财产。
从中原而来的大批商贾、官吏以及其他各种身份的人,络绎不绝。身负着各种使命,他们不辞辛苦,来到这曾经是最强大的敌人所占据的地方。
大将军卫青把这些除了军事之外的繁杂事务,都通通交给了军中司马处理。这位名叫赵食其的随军司马,追随黑鹰军多年,也可以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了。因为早就得到过那位已经身在长安的年轻侯爷临行之前授以机宜,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卫青在戎马之余,对于这些事,只是偶尔过问一句,并不会过多的参与。因为他知道,元召考虑的很周全。漠北战役的大获全胜,其实早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想起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那个人离开之前说过的话,他的心中便无比感慨。
“匈奴大事,即将抵定。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汉王朝的飞展了……只不过,青哥,你一定要记住,对待这些异族人,是不能够斩尽杀绝的……世间事,只依靠强横的力量,永远也无法达成永久的和平……最好的方式,是收服其心。只有等到他们无比渴望融入华夏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够心甘情愿的臣服。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四海归一,实现真正的和平……。”
卫青叹了口气。自己就算是再折节读书,也达不到如此的眼界啊!元召这个人,自从那年相识,他心中就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好像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一切都了然于胸中,随手布子,皆是妙棋!
这并不是一种错觉,也不是一种没有缘由的猜测。因为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让人不得不信服。
冰河静静流淌,秋风之中,战马在长声嘶鸣,平添无数悲壮之气。汉军主营地,中军大帐之内,诸将环列。包括黑鹰军与赤火军的总共十几位将军,尽皆在此。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胜利后的喜悦,安静的听着大将军与客人的谈话,无人敢于喧哗。
大帐当中,对坐的几人。大将军卫青治军严整,作战期间严禁饮酒。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以茶相待了。
交谈其实很简短。许多事,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共识。匈奴王子余丹和已经转换身份的大漠神墨云白,这次之所以专程前来汉军大营拜会大将军卫青,也只不过是把两方面的合作重新具体确定一下而已。
这些琐事,大将军自然无心亲自关注,自有赵食其司马和其他人去实施细则。而且,卫青相信,接到自己的飞鹰传书之后,元召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选派得力人手,过来塞北实施他早已经谋划已久的计划。
两方交谈很满意。对于汉军的配合,余丹王子给予了感谢。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位身负仇恨流亡多年的匈奴王子终于回到故土,都是全部仪仗了汉朝的力量。这一点他心中自然感激。而且,从今往后匈奴族群的命运,都寄托在汉朝的对外政策上,他要在这其中选择一条最适合匈奴人生存的道路,不得不小心谨慎。
而与他相反,墨云白的态度就显得很是淡然了。现在也许还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一种宗教信仰的力量到底会有多大。但墨云白非常相信很久之前元召在天山脚下与他达成的盟约。
世间的富贵显赫、君王权力,又何足道哉?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已。而流传千古被人顶礼膜拜的,唯有圣贤!他墨云白,很想走上这条圣贤之路。
在不久之后会成为匈奴人新单于的余丹,和马上就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草原大漠精神领袖的墨云白,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他们心满意足的走了。
“大将军,汉军给予他们这么多的支持和帮助,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
全程参与整件事的军中司马赵食其,目送着他们的身影离去。转过头来,带着恭敬之色问了一句。
他的这个忧虑,其实在诸将心中也有不约而同的想法。大家都看着卫青,想听听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