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最快更新汉血丹心最新章节!
《大汉帝国史·赵充国传》对于这位出身军伍的重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大汉新疆域西洲的第一任实际管理者,他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为西洲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人都说,赵充国虽然并不是出自元召门下的弟子,但他却是最能领会这位圣贤级人物治世精神的人。西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能够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储备能力,成为大汉帝国这艘巨轮发展的最有力引擎,与赵充国在这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在西洲人的口口相传中,却是格外津津乐道于当初元公是如何的慧眼识才,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委任名不见经传的赵充国,以成就这段传世佳话的故事。
那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元召会把耗费了他无数心血才初显规模的西洲交托给这样一个人来管理。就如同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会突然之间离开,走得如此干脆一样。
元召将要回长安的消息,是和任命赵充国为西洲特区长官一起宣布的。
西州刺史这个职务,虽然和大汉疆域内各郡县的太守刺史们等级差不多,但实际上却大大不同,无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上,已经相当于一路诸侯王了。在许多人原先的预期中,就算是元召不可能长久的待在西洲,继任者也非朝廷重臣不可胜任。然而谁能想得到,天降大任,突然就降临到了作为皇帝特使来的赵充国头上呢!
在许多人艳羡的目光中,相比较于这个重大的消息,元召回长安这件事,反而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所有人都很明白,他早晚都会走。长安,那座天下最雄伟的中心城市,才是他的政治舞台。而西洲,只不过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偶尔经过的一个驿站而已。
恐怕就连赵充国自己也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在他身上所带的皇帝诏书中,其中就有一项内容是关于对他和其他人的任命。只有当他作为皇帝钦使当众宣布的时候,内心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命运的转折从离开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或者是说,从他第一次出使西洲,在元召对他所作所为那嘉许的目光中,就已经决定了下来。
想明白这一点儿的赵充国,对于眼前神态从容淡淡而笑的汉国公更是感恩戴德。在对方深邃如海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
“西洲大任,我自当殚精竭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以不负元公知遇之恩和皇帝陛下的信任!只是,千头万绪,内心惶恐……元公可否教授大计?”
新任西洲刺史赵充国诚惶诚恐地望着元召,他非常渴望对方能给他留下一个大政方针。只要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那么不管是在以后的地方发展建设方面,还是在领会长安朝堂的精神方面,他心中就有了一个底。
元召以欣赏的目光看着赵充国,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是一块经过岁月磨砺的玉质良材。只有把他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能力。而自己之所以选定他,当然是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察后,才最后做出了决定。
“充国先生不必
多想其他,更不必去过多的苛求一些条条框框。人生不过百年,无论顺流逆流,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切无所顾忌,尽力而为,如此而已……不过,有一点希望你牢记在心,这也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元召收敛了笑容,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四周都安静下来,无数目光注视处,赵充国俯身而再拜。
“但请元公指教!”
“身为华夏人,永怀华夏心!无论过去多少年,也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希望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血脉传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是我对你,还有所有留在西洲的人的共同期望。”
山河之间,声音回荡。风过如刀,镌刻大地。所有在场者闻之,无不动容。神州故土,何其有幸,数千年风华烟雨,终于孕育出元召这样的人物!而西洲新域,又是如何的幸运,等到了他的到来,这片半蛮荒之地,将再也不用经受那些轮回的苦难,它将在华夏文明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一个同样璀璨光辉的时代。
“谨受教!元公诫勉,当铭碑文刻之,千秋万代,为西洲根本……。”
以赵充国为首,所有留在西洲的上下人等一连三拜,恭敬承诺。
看着经过他精心挑选所留下的每一个人,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为这件事耗费了无数心血。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原先历史时空中昭宣时代最重要名臣之一的赵充国,他做出的最耀眼功绩,就是镇抚四夷。所以,元召才这么放心的选定他为继任者。
《大汉帝国史·赵充国传》对于这位出身军伍的重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大汉新疆域西洲的第一任实际管理者,他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为西洲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人都说,赵充国虽然并不是出自元召门下的弟子,但他却是最能领会这位圣贤级人物治世精神的人。西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能够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储备能力,成为大汉帝国这艘巨轮发展的最有力引擎,与赵充国在这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在西洲人的口口相传中,却是格外津津乐道于当初元公是如何的慧眼识才,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委任名不见经传的赵充国,以成就这段传世佳话的故事。
那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元召会把耗费了他无数心血才初显规模的西洲交托给这样一个人来管理。就如同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会突然之间离开,走得如此干脆一样。
元召将要回长安的消息,是和任命赵充国为西洲特区长官一起宣布的。
西州刺史这个职务,虽然和大汉疆域内各郡县的太守刺史们等级差不多,但实际上却大大不同,无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上,已经相当于一路诸侯王了。在许多人原先的预期中,就算是元召不可能长久的待在西洲,继任者也非朝廷重臣不可胜任。然而谁能想得到,天降大任,突然就降临到了作为皇帝特使来的赵充国头上呢!
在许多人艳羡的目光中,相比较于这个重大的消息,元召回长安这件事,反而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所有人都很明白,他早晚都会走。长安,那座天下最雄伟的中心城市,才是他的政治舞台。而西洲,只不过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偶尔经过的一个驿站而已。
恐怕就连赵充国自己也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在他身上所带的皇帝诏书中,其中就有一项内容是关于对他和其他人的任命。只有当他作为皇帝钦使当众宣布的时候,内心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命运的转折从离开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或者是说,从他第一次出使西洲,在元召对他所作所为那嘉许的目光中,就已经决定了下来。
想明白这一点儿的赵充国,对于眼前神态从容淡淡而笑的汉国公更是感恩戴德。在对方深邃如海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
“西洲大任,我自当殚精竭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以不负元公知遇之恩和皇帝陛下的信任!只是,千头万绪,内心惶恐……元公可否教授大计?”
新任西洲刺史赵充国诚惶诚恐地望着元召,他非常渴望对方能给他留下一个大政方针。只要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那么不管是在以后的地方发展建设方面,还是在领会长安朝堂的精神方面,他心中就有了一个底。
元召以欣赏的目光看着赵充国,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是一块经过岁月磨砺的玉质良材。只有把他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能力。而自己之所以选定他,当然是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察后,才最后做出了决定。
“充国先生不必
多想其他,更不必去过多的苛求一些条条框框。人生不过百年,无论顺流逆流,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切无所顾忌,尽力而为,如此而已……不过,有一点希望你牢记在心,这也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元召收敛了笑容,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四周都安静下来,无数目光注视处,赵充国俯身而再拜。
“但请元公指教!”
“身为华夏人,永怀华夏心!无论过去多少年,也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希望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血脉传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是我对你,还有所有留在西洲的人的共同期望。”
山河之间,声音回荡。风过如刀,镌刻大地。所有在场者闻之,无不动容。神州故土,何其有幸,数千年风华烟雨,终于孕育出元召这样的人物!而西洲新域,又是如何的幸运,等到了他的到来,这片半蛮荒之地,将再也不用经受那些轮回的苦难,它将在华夏文明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一个同样璀璨光辉的时代。
“谨受教!元公诫勉,当铭碑文刻之,千秋万代,为西洲根本……。”
以赵充国为首,所有留在西洲的上下人等一连三拜,恭敬承诺。
看着经过他精心挑选所留下的每一个人,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为这件事耗费了无数心血。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原先历史时空中昭宣时代最重要名臣之一的赵充国,他做出的最耀眼功绩,就是镇抚四夷。所以,元召才这么放心的选定他为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