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东方,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中原大地上的文化学说与流派,可谓是百家争鸣,竞相开放。
三皇五帝为华夏始祖,夏、商、周承袭后裔者,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强弱间生杀争夺,兵法纵横之术开始参与尘世间的纷争。然后是百工制作、墨家机巧、医药杂卜、法儒阴阳……等等。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天下纷争,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断,百里不同俗,四方不同务,激烈的各种关系碰撞中,产生了思想的无尽火花。许多奇才异士,学派宗师,仿佛如同天授,开启了民众识别世界的能力,以后的世间万千学识无不出其范畴。
可惜的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局面只不过就出现了这一次而已。自秦汉以后,随着社稷江山的一次次统一,人间处事理念便也成了儒家大一统的天下。
元召自然可以通晓这上下千年传承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其中的迂腐与弊端。别人却没有这种本事。这个时代的学说继承者们,谁不想把自己的门派发扬光大,铭刻于昭昭青史呢!
客观来说,不得不承认,董仲舒就是儒学门徒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他的骨子里虽然是正宗的儒家传承者,但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给他将要兜售的私货,穿上了华丽的外衣,涂抹上了迷惑权利的媚药。
“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这种思想,不知道起源于何处,但它确实是一条最便捷快速的青云捷径。
当然,历代大能们学成文武之术后,如同宝物在身,要卖给哪个帝王,这却也是个技术活儿。
找到个好的买家,当然会身价倍增,彪炳青史留名后世不说,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最高的升华。相反的,要是在这样的买卖当中,差错一步,轻则丧命,重则身与名俱灭,湮灭红尘中。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后者如韩非子,碰到秦王政那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把他身上的宝物取走,留下正大光明的自己使用,而把结结巴巴的韩非子来咔嚓了,只能说这哥们儿很倒霉。
而前者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那位董仲舒先生了。这是一位真正集孔子学说大成于一身的宗师级人物。为了学以致用,董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老夫子的那一套都研究透了,才打开窗户,搬梯子下来。
相信董仲舒在刻苦钻研儒家经典的时候,一定也认真了解过孔老夫子那些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故事。因此,当他打开窗户远望山河的那一刻,心中应该是了悟了许多事。
原来在世界上,要去做成心中想做的事,只凭着满腔热血和虔诚是不行的。在循序渐进中迂回的去接近心中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才是最稳妥和正确的方法。
于是,董仲舒创立了一个打着儒家幌子的新体系。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部分理论。同时兼釆包括“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了具有神学倾向的个人思想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这就是著名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由来;然后是加强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其余的还有提出了“三纲、五常”这样的道德规范,来提高普通民众的德行水平。当然,他还捎带着提了提君王要发挥仁政,轻徭薄税,减轻人间疾苦。
他的这一套理论,用心良苦,号准了皇帝最需要的那根脉,所以,刘彻对他一见之后,大为赞赏,立即把其中对自己最为有用的那些,逐渐加以了采纳。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几条实用之策,即著名的“天人三策”对提升皇帝威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极大的加强了军民人等的思想统一,为后来取得开疆扩土的胜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基础。
董仲舒,从此以后也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学,为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记的同时,也给华夏民族的未来,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所以,在元召看来,这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儒学宗师,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从某些渠道听来的消息,这位老先生好像对他很有兴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资料,包括他曾经写出的那几首诗词,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对此,元召并不在意,儒家学说的各种漏洞,早已被后世的好事者们批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坛上的孔老夫子所赐。
要用这些论据来打击一下现在还只是一位普通讲师的董先生,元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识时务到来对自己挑战的话,那么元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就是。
元召得到的情报,一点儿都没有错。秋风起处,在长安下马陵附近的某处庄园里,闻名当世的大儒正在和他的弟子们盘膝论道。
就在不久之前,名叫董仲舒的这位饱学之士,在长安街头,曾经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怒潮。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
三皇五帝为华夏始祖,夏、商、周承袭后裔者,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强弱间生杀争夺,兵法纵横之术开始参与尘世间的纷争。然后是百工制作、墨家机巧、医药杂卜、法儒阴阳……等等。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天下纷争,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断,百里不同俗,四方不同务,激烈的各种关系碰撞中,产生了思想的无尽火花。许多奇才异士,学派宗师,仿佛如同天授,开启了民众识别世界的能力,以后的世间万千学识无不出其范畴。
可惜的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局面只不过就出现了这一次而已。自秦汉以后,随着社稷江山的一次次统一,人间处事理念便也成了儒家大一统的天下。
元召自然可以通晓这上下千年传承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其中的迂腐与弊端。别人却没有这种本事。这个时代的学说继承者们,谁不想把自己的门派发扬光大,铭刻于昭昭青史呢!
客观来说,不得不承认,董仲舒就是儒学门徒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他的骨子里虽然是正宗的儒家传承者,但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给他将要兜售的私货,穿上了华丽的外衣,涂抹上了迷惑权利的媚药。
“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这种思想,不知道起源于何处,但它确实是一条最便捷快速的青云捷径。
当然,历代大能们学成文武之术后,如同宝物在身,要卖给哪个帝王,这却也是个技术活儿。
找到个好的买家,当然会身价倍增,彪炳青史留名后世不说,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最高的升华。相反的,要是在这样的买卖当中,差错一步,轻则丧命,重则身与名俱灭,湮灭红尘中。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后者如韩非子,碰到秦王政那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把他身上的宝物取走,留下正大光明的自己使用,而把结结巴巴的韩非子来咔嚓了,只能说这哥们儿很倒霉。
而前者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那位董仲舒先生了。这是一位真正集孔子学说大成于一身的宗师级人物。为了学以致用,董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老夫子的那一套都研究透了,才打开窗户,搬梯子下来。
相信董仲舒在刻苦钻研儒家经典的时候,一定也认真了解过孔老夫子那些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故事。因此,当他打开窗户远望山河的那一刻,心中应该是了悟了许多事。
原来在世界上,要去做成心中想做的事,只凭着满腔热血和虔诚是不行的。在循序渐进中迂回的去接近心中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才是最稳妥和正确的方法。
于是,董仲舒创立了一个打着儒家幌子的新体系。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部分理论。同时兼釆包括“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了具有神学倾向的个人思想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这就是著名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由来;然后是加强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其余的还有提出了“三纲、五常”这样的道德规范,来提高普通民众的德行水平。当然,他还捎带着提了提君王要发挥仁政,轻徭薄税,减轻人间疾苦。
他的这一套理论,用心良苦,号准了皇帝最需要的那根脉,所以,刘彻对他一见之后,大为赞赏,立即把其中对自己最为有用的那些,逐渐加以了采纳。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几条实用之策,即著名的“天人三策”对提升皇帝威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极大的加强了军民人等的思想统一,为后来取得开疆扩土的胜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基础。
董仲舒,从此以后也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学,为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记的同时,也给华夏民族的未来,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所以,在元召看来,这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儒学宗师,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从某些渠道听来的消息,这位老先生好像对他很有兴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资料,包括他曾经写出的那几首诗词,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对此,元召并不在意,儒家学说的各种漏洞,早已被后世的好事者们批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坛上的孔老夫子所赐。
要用这些论据来打击一下现在还只是一位普通讲师的董先生,元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识时务到来对自己挑战的话,那么元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就是。
元召得到的情报,一点儿都没有错。秋风起处,在长安下马陵附近的某处庄园里,闻名当世的大儒正在和他的弟子们盘膝论道。
就在不久之前,名叫董仲舒的这位饱学之士,在长安街头,曾经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怒潮。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