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性子急,话头也急。何况是面对李泌,若在往常,他一定要直奔主旨了。
但今日的延英殿中,由于真正的议题太沉重,仿佛拖得一刻是一刻,德宗先查问起开凿车道至三门、让漕粮避开黄河砥柱天险一事。
李泌却躬身行一臣子大礼,陈奏道“陛下,黄河绝壁开车道,是可以在宣政殿聆听的公事,而今日延英殿内,臣想斗胆,议一议陛下的家事。”
德宗面上挤出来的几分宽怡之色,倏地荡然无存。
李泌上一次这般生硬,还是拿全家老小一百多号人口的性命,担保韩滉不会谋反的时候。
这个四朝老臣,莫看绝大多数时候慈眉善目,和静淡泊的样子,真要刚严起来,全然一副豁出去的气势。
德宗的不悦很快就浸沁了胸口。是,是朕让霍仙鸣宣你李公来的,那意思,也是挑明了,要来议非常之事,且连张延赏都不让在场,可是够看重你李泌了。但是,先开口的,怎么能是你李泌,一个臣子倒向天子兴师问罪来一般!
德宗于是冷冷道“好,朕倒要听听,李公又为少阳院准备了几箩筐好话。”
李泌叹口气,缓缓道“陛下,臣今日来延英殿的路上,回忆往昔,在君王子侄之事上,臣曾经不止一次力陈己见,看到的结果,却是既有安然无恙,更有痛彻肺腑。先帝肃宗,当年要立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臣劝先帝,广平王为嫡长子,且贤德聪颖,很快就是要封太子的,若在平定安史之乱这样的大战役中,委建宁王以重任,不是让广平王重蹈周朝吴太伯覆辙吗?所幸,肃宗帝听了臣一句,终究还是作罢。但是,没过了多久,肃宗帝的张淑妃和官宦李辅国就勾结起来,构陷建宁王欲加害广平王,请肃宗帝定其死罪,臣哭谏一天一夜,也无法令肃宗帝回心转意。”
德宗一怔。他以为李泌直接为太子求情,却不料他提到了自己的叔父,建宁王李倓。
建宁王李倓,是肃宗之子,虽与广平王李俶(代宗)不是一母所生,兄弟情谊却深厚。张淑妃与李辅国在御前诬陷李倓时,还在收复两京的战场上的李俶,急奔回灵武城要亲证弟弟的清白,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李倓善骑射,又很喜欢李适这个侄儿,安史之乱尚未爆发前,李倓常在风和日丽时带着李适于禁苑射猎。
此刻,听李泌重提这段往事,德宗目光中泛上一层哀凉,点头道“建宁王叔父,是被冤杀的。祖父性急,身边的奸佞之辈便是抓住了这一点。”
李泌心道,这哪里是性子急缓的原因呐。你祖父多疑,杀了亲子建宁王,你父亲多疑,放任了亲子郑王被害,如今到了你做天子,对你的亲生儿子,怎地也是这般。你自任有太宗皇帝的胆气与英明,却怎么忘了,太宗当年立李治为太子,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李治登基后,他的两位兄长——李承乾和李泰,都能靠着弟弟的仁心而活下来。太宗皇帝因兄弟阋墙的政变上台,尚且知道精心考虑自己身后、几个儿子都能保全下来的事。而反观你,你还活得好好的,还一言九鼎的时候,竟要被小人利用,对本无过错的亲生儿子下狠手。
李泌胸中悲怒交加,只差脱口而出“你们天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他终究,仍是一脸平静,等到德宗没有继续抒情之意的时候,才继续开口道“陛下,建宁王赴死的时候,臣就向肃宗请辞归隐。臣在肃宗尚居东宫时便侍奉他,正因此,臣无法止于寻常的君臣之情,而是好像亲历了至亲挚友家的不幸,不忍再看下去。没想到,今日,臣又要亲眼目睹一次,一次……”
德宗打断他“李公言重了,怎么说得太子有性命之忧一般。他是朕的骨肉,奉天之难中,仗剑护佑过朕的御驾,朕是那戕害良善亲子的人吗!”
德宗的调门高起来,却带着莫名的虚弱,仿佛只是借这理直气壮的嗓门,为自己接下来的意思鼓劲。
他挥挥手,令霍仙鸣扶着李泌去茵褥上坐了,又端了仿佛推心置腹的语气,切入正题“李公,你从陕虢回京之前,太子就病在东少阳院了。据他的侍臣王叔文,还有太医署蒋医令禀报,似有受诅中邪之状。太子素来谨孝仁厚,朕不信他会对朕有不轨之心,但就算他对巫蛊之事一无所知,朕也觉得,须重新考虑,谁能继承朕的大统。因为,太子,确实,才能平庸了些。”
李泌声凉如霜道“陛下,属意哪位皇子?是通王还是虔王?“(通王为德宗第三子李谌,虔王为第四子李谅)
德宗盯着李泌“李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朕却不想再卖关子,朕想立,普王李谊,为太子。“
这一天,这句话,到底还是来了!
李泌如被箭矢穿胸,心生急痛。
但今日的延英殿中,由于真正的议题太沉重,仿佛拖得一刻是一刻,德宗先查问起开凿车道至三门、让漕粮避开黄河砥柱天险一事。
李泌却躬身行一臣子大礼,陈奏道“陛下,黄河绝壁开车道,是可以在宣政殿聆听的公事,而今日延英殿内,臣想斗胆,议一议陛下的家事。”
德宗面上挤出来的几分宽怡之色,倏地荡然无存。
李泌上一次这般生硬,还是拿全家老小一百多号人口的性命,担保韩滉不会谋反的时候。
这个四朝老臣,莫看绝大多数时候慈眉善目,和静淡泊的样子,真要刚严起来,全然一副豁出去的气势。
德宗的不悦很快就浸沁了胸口。是,是朕让霍仙鸣宣你李公来的,那意思,也是挑明了,要来议非常之事,且连张延赏都不让在场,可是够看重你李泌了。但是,先开口的,怎么能是你李泌,一个臣子倒向天子兴师问罪来一般!
德宗于是冷冷道“好,朕倒要听听,李公又为少阳院准备了几箩筐好话。”
李泌叹口气,缓缓道“陛下,臣今日来延英殿的路上,回忆往昔,在君王子侄之事上,臣曾经不止一次力陈己见,看到的结果,却是既有安然无恙,更有痛彻肺腑。先帝肃宗,当年要立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臣劝先帝,广平王为嫡长子,且贤德聪颖,很快就是要封太子的,若在平定安史之乱这样的大战役中,委建宁王以重任,不是让广平王重蹈周朝吴太伯覆辙吗?所幸,肃宗帝听了臣一句,终究还是作罢。但是,没过了多久,肃宗帝的张淑妃和官宦李辅国就勾结起来,构陷建宁王欲加害广平王,请肃宗帝定其死罪,臣哭谏一天一夜,也无法令肃宗帝回心转意。”
德宗一怔。他以为李泌直接为太子求情,却不料他提到了自己的叔父,建宁王李倓。
建宁王李倓,是肃宗之子,虽与广平王李俶(代宗)不是一母所生,兄弟情谊却深厚。张淑妃与李辅国在御前诬陷李倓时,还在收复两京的战场上的李俶,急奔回灵武城要亲证弟弟的清白,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李倓善骑射,又很喜欢李适这个侄儿,安史之乱尚未爆发前,李倓常在风和日丽时带着李适于禁苑射猎。
此刻,听李泌重提这段往事,德宗目光中泛上一层哀凉,点头道“建宁王叔父,是被冤杀的。祖父性急,身边的奸佞之辈便是抓住了这一点。”
李泌心道,这哪里是性子急缓的原因呐。你祖父多疑,杀了亲子建宁王,你父亲多疑,放任了亲子郑王被害,如今到了你做天子,对你的亲生儿子,怎地也是这般。你自任有太宗皇帝的胆气与英明,却怎么忘了,太宗当年立李治为太子,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李治登基后,他的两位兄长——李承乾和李泰,都能靠着弟弟的仁心而活下来。太宗皇帝因兄弟阋墙的政变上台,尚且知道精心考虑自己身后、几个儿子都能保全下来的事。而反观你,你还活得好好的,还一言九鼎的时候,竟要被小人利用,对本无过错的亲生儿子下狠手。
李泌胸中悲怒交加,只差脱口而出“你们天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他终究,仍是一脸平静,等到德宗没有继续抒情之意的时候,才继续开口道“陛下,建宁王赴死的时候,臣就向肃宗请辞归隐。臣在肃宗尚居东宫时便侍奉他,正因此,臣无法止于寻常的君臣之情,而是好像亲历了至亲挚友家的不幸,不忍再看下去。没想到,今日,臣又要亲眼目睹一次,一次……”
德宗打断他“李公言重了,怎么说得太子有性命之忧一般。他是朕的骨肉,奉天之难中,仗剑护佑过朕的御驾,朕是那戕害良善亲子的人吗!”
德宗的调门高起来,却带着莫名的虚弱,仿佛只是借这理直气壮的嗓门,为自己接下来的意思鼓劲。
他挥挥手,令霍仙鸣扶着李泌去茵褥上坐了,又端了仿佛推心置腹的语气,切入正题“李公,你从陕虢回京之前,太子就病在东少阳院了。据他的侍臣王叔文,还有太医署蒋医令禀报,似有受诅中邪之状。太子素来谨孝仁厚,朕不信他会对朕有不轨之心,但就算他对巫蛊之事一无所知,朕也觉得,须重新考虑,谁能继承朕的大统。因为,太子,确实,才能平庸了些。”
李泌声凉如霜道“陛下,属意哪位皇子?是通王还是虔王?“(通王为德宗第三子李谌,虔王为第四子李谅)
德宗盯着李泌“李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朕却不想再卖关子,朕想立,普王李谊,为太子。“
这一天,这句话,到底还是来了!
李泌如被箭矢穿胸,心生急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