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此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方辰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感慨良多,甚至感觉如果自己是张宇的话,恐怕真有种无力的窒息感。

    他此时真正体会到了华夏企业崛起的意义。

    在前世,特别是1998年之后,哪有这么多的幺蛾子,散热板坏了就坏了,打个电话给厂家,直接就再换一块了,压根不会谈钱的事情,一台几百万的设备,去谈几十块钱的散热板费用,这不是搞笑吗。

    至于说什么检测费,压根就是扯淡,厂家巴不得过来检测。

    当然了,如果检测出问题,厂家维修依旧是要收钱的。

    但这种方式,显然比不管有毛病没毛病,先在检测上被宰一刀来的让人舒坦。

    可这种方式在现在就是奢望,富士通,朗讯他们这些国外公司把持着技术,形成了实质上的垄断,那自然是他想怎么收费就怎么收费。

    现在他嫌弃富士通太黑,可说不定朗讯他们更黑。

    垄断给予他们这样的底气,爱用不用,用的话就要按照我的规矩来的底气。

    念头一转,方辰自嘲的笑了笑,他有什么好感叹的,这种路数又不是富士通他们独有的,这些国外企业对华夏不一直都是如此。

    这些国外大企业在进入华夏之后,可以说是都相互商量好的,压根就不存在竞争这两个字,各自划分地盘,你的地盘做你的,我的地盘做我的,互不干涉,互不攻击,建立攻守同盟,通过垄断获得暴利。

    对于他们来说,打的你死我活太不划算了,市场占有率再高,可比起垄断能获得的利润来说,还是有些太低了,最终只能便宜华夏人。

    如果华夏一旦在该技术上获得突破,那么这些国外企业就急了,降价,大规模的降价,企图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绞杀刚刚诞生的华夏企业。

    如果不能绞杀的话,那就收购,以强大的资本来收购与其竞争的华夏企业。

    他前世有个朋友是干化工的,有一种材料只有欧美有,而且世界的用量也都不多,一吨大概三十万吧。

    好不容易国内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了,一吨二十万,然后欧美那边直接联系他那个朋友,说降价,降到十七万一吨。

    当时他那个朋友就把文件摔在了桌子上,不买,降价都不买。

    后来,他那个朋友给方辰说,他不能买啊,如果买了的话,国内的那家材料企业说不定就要倒了。

    因为这种材料,本来用的就不多,方辰那个朋友的公司,就已经是那家材料企业最大的客户了。

    那家材料企业,如果倒了的话,欧美那边肯定是要涨到三十万的,甚至更贵,所以他宁愿用国内二十万一吨的材料。

    降价竞争不成,那就收购。

    去年申城家化和庄臣合资,原本占据国百分之二十市场份额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庄臣向申城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就是为了将美加净品牌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