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策身上,很难见到多数武将常有的粗犷豪气,反而极其肃穆严正,几分类同克己复礼的君子作派。

    而这一出入也为同朝官员们津津乐道。同僚们啧啧称奇,调侃江长歇当年不入仕林,实乃白费天生的文人气度!

    不过,要真让江长歇做个文官,文臣们不免心底打起咯噔,依他在边疆的表现,出人头地还不是指日可待?恐怕朝堂之上就没他们的立足之地了罢。

    征西将军的威严不止是在军中,他在家人面前也不例外。对于江蕖而言,江策始终以严父的形象存在在她的记忆中。父女之间相处的时间少之甚少,可以说,几乎从来没有单独相处过。在前世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关系一直处于僵化,仅维持表面的得体,以汝鸯在其间调度,才有偶尔几次的沟通。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江蕖从市井流言中了解到的征西将军,远比她和江策相处中了解到的多得多。

    江蕖在家中见到的时刻板着副面孔的父亲,只有在旁人的描述中,才会变得生动、丰富起来。那些御马杀敌的酣畅淋漓,那些戎韬於武帐的曲折离奇......原来才是父亲真正的、不曾给江蕖看到过的,作为将军的另一面。

    前世江策终其一生,大概也从未预想过,那个对他避之不及,态度冷漠的女儿,内心深处一直以来对他由衷佩服。但是敬而生畏,还有隔阂的缘故,父女的关系也只维持在浅薄的水平。

    而今又一次见到父亲,江蕖心底发憷。即便她按以前的年纪来算二十有余,可根植到骨子里的疏离不是一两日就能改变的。

    所有人都到了前厅。但江策不开口,厅内沉寂得针落有声。

    过了好一会,汝鸯无奈于拘谨的相处方式,率先打破寂静。她安抚孩子们,“快坐下吧。都是一家人,怎么弄得如此生分。”

    后半句略带不满的话是说给江长歇听的。

    江长歇听出来了,有些尴尬,但表面八风不动。

    他已经在尽量避免气氛凝滞,可多年军旅生活磨砺出的威势,与景象太平的京都风气格格不入。旁边伺候的下人面对收敛后的江策,依然感到压迫逼人,她们大气不敢出,手上动作轻到几近无声。

    这使环境突显得更加安静。

    江策终于开口,问的人是江琚。他沉声道,“江琚读国子监有七年了?”

    江琚立刻起身,恭敬低首回道:“是,父亲。”

    “国学学得如何?”

    “太太说你在国子监的表现一直很好,在今春考校中拔得头筹。”江策沉声道,“有几位夫子举荐你参加今年的科举,琚儿也是一样打算么?”

    江琚犹豫起来,没有立刻回答。

    开春考试后,授课的夫子们私下点评一番江琚的诗赋、经义。江琚的老师告诉他,以他如今的才识学问,中举并非难事。虽称不上十拿九稳,但老师的想法是让江琚趁早参加常科考试,若侥幸通过后再应会试、殿试,江琚一来年轻,二是凭仗父亲江策在朝中的地位,日后定然官运亨通。

    夫子们难得看到优秀的苗子,且学生自身条件极佳,都藏了份私心。

    然而,江琚却推诿了这份好意。

    他头埋得更低:“儿子自觉学艺不精,已委谢夫子的好意。只是......这是夫子私下和我论及,父亲......从何而知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