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顾予笙连藏都没再藏,就那样大大咧咧的站在金銮殿的殿外,眼尾带红却神情漠视的看过那些争吵的大臣。她想把这些人都记下来,这些背后落井下石的杂碎玩意,待有朝一日,她也要拿他们自己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让他们通通下台,落入左右不得的境地。
风无漠和容昭也在那一瞬间瞧见了站在殿外的顾予笙。风无漠是心头狠狠一悸,容昭则是心头狠狠一疼,他现在很想就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走向她,把小丫头瘦弱的身躯揽进自己的怀里,然后轻声告诉她,不要露出这种表情,他很心疼,也不必怕,天塌下来都由他来抗着,别人不会伤到她半分。
可是顾予笙会说什么呢,她会说,阿昭,我的天不能塌,因为我的天是顾延霍。
周公公顺着两位主子的眼神看过去,便一眼看进了顾予笙的眼睛里,那滔天的仇恨自然也没逃过。老太监心里只得唏嘘一声,大风变天了,很快就不会再是眼前这样的太平了。
容昭侧了一步,缓缓道:“父皇,儿臣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风无漠颔首,依旧是那副下颌骨朝人的傲慢模样,这是做上位者十几年养出来的习惯,一时根本改不了:“昭儿有话便说吧。”
“顾将军为我大风驻守边境十几年,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众位都能看见的。儿臣可能说话过激,但是若其心有异,我大风这十几年的太平盛世又从何而来?”容昭一席话便瞬间止了那些要立刻处置顾延霍的大臣的话头。
顾延霍虽然年轻,但是他对于大风的贡献却是不遑多让的,如果没有顾延霍,不论是蛮夷还是西凉,亦或是当年小齐国联合周边众多小国,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踏平大风。在没有顾延霍之前,大风就像是一个香饽饽,还是没有人看护的香饽饽,随便谁来都能分一口羹来吃。国库空虚,社稷堪忧,是顾延霍一点点替风无漠将这江山打下来,再护住。
护国将军的位置,顾延霍能坐这么久,一是因为男人的铁血手腕让人望而生畏,二十因为放眼大风再找不到第二个人能代替顾延霍的位置了。若有,那也应该是没出生。
“父皇,小顾大人对于顾将军的身世之事曾经私下同儿臣说过。儿臣平日里虽和顾将军走的不近,但是十分仰慕此人,所以便不肯信小顾大人所说,顾将军有意图谋反之心。”容昭道,“儿臣便也私下查了一下,最后的确是印证了顾将军是当年霍远山的遗孤,但是与此同时,儿臣还查到了一件事情。”
“何事?”风无漠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他隐约要猜到了,为什么顾予衡明明和顾延霍情同手足,却在顾延霍被敌人重伤的时候将这件事情抬出来,这是局,是做给他的局,他也没得选。
如果没猜错,这个局,便是他近些日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事情,先皇的死,霍远山的通敌叛国的罪,太后和长公主背后的人。
“儿臣查到,当年那位霍将军是因为和西凉来往的信笺而入狱。那封信如今也存在了大理寺的卷宗中,儿臣曾去大理寺借阅过这部分卷宗,就在前几日父皇您准许查阅卷宗的时候。”容昭笑了笑,明明是温文尔雅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人猛地感受到一丝寒意,“信上的内容是——我军于山涧谷布下埋伏,欲以巨石弓箭以击,但西方留有一道口子容我军撤退,王可从此处突破重围。另,军中粮草不足,朝廷已派钦差从皇城运送粮草,途径三河,盐城,荆州,王可派人沿路追杀。粮草一断,我军撑不过半月。”
容昭的话说的很顺,像是将这封信背了个滚瓜烂熟:“这封信,在场的一些老一点的大臣应该也有听到过。但是其中儿臣有一点疑虑,这封信是从一名西凉内探身上搜出来的,而这名内探并不是在截杀粮草时被俘虏的,而是在宫里。”
风无漠一顿,他记得,那个时候先皇还没去世,那名西凉的内探进宫刺杀,结果不幸被抓住了。他记得,那名西凉的内探是在太后宫殿不远处被抓住的。
容昭继续道:“就在太后宫殿的不远处,我大致的问了一下大理寺知晓当年这事的人,那名内探被抓住的时间正巧也是大风军布下埋伏的时间。首先,这名内探深入皇宫刺杀,为什么要带着这封信,一般这种信应该直接送进上位者的手里,并且还属于阅后即焚的那种。这是其中一大疑点。”
“此外,当时的时间点也不太对。当初和西凉的那一战,霍将军并不是监军,而是去做主帅的,主帅虽然要上阵杀敌,但是并不能凭自己心意的想打哪就打哪,每走一步都应向监军汇报,在当时的军营,这种汇报要落于纸上,也要入卷宗,为的是如果打了败仗,好判断到底是监军指挥失误,还是主帅不听指挥。”
“儿臣也去查看了这一部分的卷宗。”容昭道,“发现这一部署一开始并没有留西侧的口子,是霍将军的主意,监军随后同意下达命令。这封写在纸上的汇报应该是抓住那名西凉内探的三天前,按这个时间算,霍将军要写下这个消息,把这个消息送到西凉人的手里起码需要两天。如果西凉人还要带着这个消息进我大风的皇宫刺杀,即使是快马加鞭,跑死两匹千里马也得需要三天左右。所以这个时间差,太过怪异。”
“但是,如果这封信是从大风寄出的。那西凉人只需要来大风皇宫的话,时间应该是正好的。”容昭顿了许久,似乎是给了众位大臣思考的时间,随后才缓缓道,“所以儿臣认为,二十七年前,定国将军霍远山通敌叛国一案,或许是冤案。如果真的是冤案,那顾将军的身份则是烈士之后,不该受此冤枉。”
容昭又看了顾予笙一眼,袍子一撩跪了下去:“请父皇明鉴。”
容昭的话并不比顾予衡的话让人轻松,甚至把各位大臣的心瞬间吊到了最高处。不过却安慰了顾予笙那颗吊了许久的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风无漠和容昭也在那一瞬间瞧见了站在殿外的顾予笙。风无漠是心头狠狠一悸,容昭则是心头狠狠一疼,他现在很想就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走向她,把小丫头瘦弱的身躯揽进自己的怀里,然后轻声告诉她,不要露出这种表情,他很心疼,也不必怕,天塌下来都由他来抗着,别人不会伤到她半分。
可是顾予笙会说什么呢,她会说,阿昭,我的天不能塌,因为我的天是顾延霍。
周公公顺着两位主子的眼神看过去,便一眼看进了顾予笙的眼睛里,那滔天的仇恨自然也没逃过。老太监心里只得唏嘘一声,大风变天了,很快就不会再是眼前这样的太平了。
容昭侧了一步,缓缓道:“父皇,儿臣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风无漠颔首,依旧是那副下颌骨朝人的傲慢模样,这是做上位者十几年养出来的习惯,一时根本改不了:“昭儿有话便说吧。”
“顾将军为我大风驻守边境十几年,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众位都能看见的。儿臣可能说话过激,但是若其心有异,我大风这十几年的太平盛世又从何而来?”容昭一席话便瞬间止了那些要立刻处置顾延霍的大臣的话头。
顾延霍虽然年轻,但是他对于大风的贡献却是不遑多让的,如果没有顾延霍,不论是蛮夷还是西凉,亦或是当年小齐国联合周边众多小国,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踏平大风。在没有顾延霍之前,大风就像是一个香饽饽,还是没有人看护的香饽饽,随便谁来都能分一口羹来吃。国库空虚,社稷堪忧,是顾延霍一点点替风无漠将这江山打下来,再护住。
护国将军的位置,顾延霍能坐这么久,一是因为男人的铁血手腕让人望而生畏,二十因为放眼大风再找不到第二个人能代替顾延霍的位置了。若有,那也应该是没出生。
“父皇,小顾大人对于顾将军的身世之事曾经私下同儿臣说过。儿臣平日里虽和顾将军走的不近,但是十分仰慕此人,所以便不肯信小顾大人所说,顾将军有意图谋反之心。”容昭道,“儿臣便也私下查了一下,最后的确是印证了顾将军是当年霍远山的遗孤,但是与此同时,儿臣还查到了一件事情。”
“何事?”风无漠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他隐约要猜到了,为什么顾予衡明明和顾延霍情同手足,却在顾延霍被敌人重伤的时候将这件事情抬出来,这是局,是做给他的局,他也没得选。
如果没猜错,这个局,便是他近些日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事情,先皇的死,霍远山的通敌叛国的罪,太后和长公主背后的人。
“儿臣查到,当年那位霍将军是因为和西凉来往的信笺而入狱。那封信如今也存在了大理寺的卷宗中,儿臣曾去大理寺借阅过这部分卷宗,就在前几日父皇您准许查阅卷宗的时候。”容昭笑了笑,明明是温文尔雅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人猛地感受到一丝寒意,“信上的内容是——我军于山涧谷布下埋伏,欲以巨石弓箭以击,但西方留有一道口子容我军撤退,王可从此处突破重围。另,军中粮草不足,朝廷已派钦差从皇城运送粮草,途径三河,盐城,荆州,王可派人沿路追杀。粮草一断,我军撑不过半月。”
容昭的话说的很顺,像是将这封信背了个滚瓜烂熟:“这封信,在场的一些老一点的大臣应该也有听到过。但是其中儿臣有一点疑虑,这封信是从一名西凉内探身上搜出来的,而这名内探并不是在截杀粮草时被俘虏的,而是在宫里。”
风无漠一顿,他记得,那个时候先皇还没去世,那名西凉的内探进宫刺杀,结果不幸被抓住了。他记得,那名西凉的内探是在太后宫殿不远处被抓住的。
容昭继续道:“就在太后宫殿的不远处,我大致的问了一下大理寺知晓当年这事的人,那名内探被抓住的时间正巧也是大风军布下埋伏的时间。首先,这名内探深入皇宫刺杀,为什么要带着这封信,一般这种信应该直接送进上位者的手里,并且还属于阅后即焚的那种。这是其中一大疑点。”
“此外,当时的时间点也不太对。当初和西凉的那一战,霍将军并不是监军,而是去做主帅的,主帅虽然要上阵杀敌,但是并不能凭自己心意的想打哪就打哪,每走一步都应向监军汇报,在当时的军营,这种汇报要落于纸上,也要入卷宗,为的是如果打了败仗,好判断到底是监军指挥失误,还是主帅不听指挥。”
“儿臣也去查看了这一部分的卷宗。”容昭道,“发现这一部署一开始并没有留西侧的口子,是霍将军的主意,监军随后同意下达命令。这封写在纸上的汇报应该是抓住那名西凉内探的三天前,按这个时间算,霍将军要写下这个消息,把这个消息送到西凉人的手里起码需要两天。如果西凉人还要带着这个消息进我大风的皇宫刺杀,即使是快马加鞭,跑死两匹千里马也得需要三天左右。所以这个时间差,太过怪异。”
“但是,如果这封信是从大风寄出的。那西凉人只需要来大风皇宫的话,时间应该是正好的。”容昭顿了许久,似乎是给了众位大臣思考的时间,随后才缓缓道,“所以儿臣认为,二十七年前,定国将军霍远山通敌叛国一案,或许是冤案。如果真的是冤案,那顾将军的身份则是烈士之后,不该受此冤枉。”
容昭又看了顾予笙一眼,袍子一撩跪了下去:“请父皇明鉴。”
容昭的话并不比顾予衡的话让人轻松,甚至把各位大臣的心瞬间吊到了最高处。不过却安慰了顾予笙那颗吊了许久的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