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刘备嗅着米粥的香味,悠悠醒来。锅中所煮,皆是楼桑本季新米。开袋稻香扑鼻,熬出来的粥,更是香气四溢。

    等刘备洗漱完毕,黄盖端来米粥。围着火塘,与众人一起食用。

    白毦精卒,浑身披挂,整日不见卸甲。

    须知,一副铁甲,十分沉重。

    汉时铁甲一般分两种,一为札甲,长方形甲片,胸背两甲在肩部用带系连,有的还加披膊,为汉代铠甲的主要形式。另一种甲采用鱼鳞甲片(但在腰部、肩部等活动部位,仍用札甲形式)。

    札甲一般由超过六百片的铁片穿缀而成,重量超过四十斤(10公斤),而鱼鳞甲则由两千至三千片铁片穿缀而成,重量超过六十斤(15公斤)。

    搪瓷札甲又比普通札甲更重。

    身披挂,约重六十斤。整日甲不离身,等同于负重而行。再加上背后弓箭、铁盾,腰间连弩、长刀,麻绳、飞爪……总重,不下百斤。

    然而这些壮汉,却举重若轻,行动如常,并不受限。足见有多强悍。

    最主要是,武卒间相互照应,精通战场合击术。

    程普暗自揣摩。若是被一伍精卒合围,他能否有必胜的把握。

    听闻刘备是以魏武卒的标准,在两万余众的邑民中选拔。以一敌三是常态。满伍可战百人不败。满什可杀百人将!满百可斩千人众!

    披荆斩棘,称之锐!

    此次买马,便是为了武装白毦精卒。甚至不惜只身犯险。足见少君侯之重视。

    想到这里,程普又不禁深看了刘备一眼。蓄养部曲家将,甚至门客死士,都不新鲜。然而,如白毦精卒精良者,却世间罕有。如此精兵强将,楼桑少君侯扬名北地,却非侥幸。

    熄灭塘火,队伍再次出发。

    午后便遇上了第一处乌桓部落。阎柔深谙胡语,寥寥几句,便能取得主人家信任。放一队人马从自家草场奔驰而过。

    在皮毛帐篷间一路穿行,日落时分,终于抵达了王庭所在。

    刘备端坐马背,打量着王庭连片的帐篷群,穿行其间的汉、胡人等,不由心生感慨。一行人马如此简单就能直入王庭。从刘备的认知角度来判断,所谓的右北平郡乌桓王,也不过如此。

    若遣一刺客杀之,群龙无首,乌桓岂不自乱?

    好在,他此来只为贩马。

    听闻草原上有大群野马。乌桓人的良驹,多是野马驯化。若遇马王,便是一等一的神驹。阎柔所托之人,与乌桓王近臣相熟。交给阎柔的信物和刘备的名帖,也被大帐外的乌桓武士,送入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