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河边!”王文达指着远处一群人。

    孙可望不禁问道:“怎么追上的?”

    “是杞县这边,帮忙拦下的!”王文达道:“其他县都没跑,就我们县跑了,这次我们算欠夏县令一个人情了。”

    孙可望微微颔首,遂即向远处的百姓走去。

    这群百姓有一百多人,来自几个家族,男人们聚集在一起,似乎正商议着事情。

    “大老爷过来了!”

    有人看见孙可望走过来连忙提醒,似乎是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错事,百姓们看见孙可望过来,连忙纷纷起身,都低下头去。

    这时,孙可望看着他们,沉声问道:“为什么逃跑?”

    老百姓沉默一阵,有人便道:“大老爷,没有办法啊!我们回到村里,宅子没有,田地荒芜,官府给的赈济又少,还需要自己掏钱,去重新建房子,开垦荒地,而且刚刚建好,鞑子可能又来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去南方讨生活。”

    孙可望沉声道:“南方现在也不好,工人都没事情可做,你们去了也找不到工作。”

    “那我们就去吃救济,大王不会让我们饿死的!”有百姓理直气壮的说道。

    孙可望脑海里,立时就嘣出两个字“刁民”,不过他却没有说出口。

    这会犯了梁国官场的禁忌,毕竟高大王刚召开成功的,奋进的,团结的大会,说梁国官府代表百姓的利益。

    大会的文件,已经传到各县,孙可望也学习了一遍。

    现在高大王刚提出代表人民,他就骂百姓刁民,那肯定是违背精神,会被参的。

    从唐庄的老人,还有这些百姓的口中,孙可望已经知道了百姓要走的原因,重新建设,条件太苦,而且还有刚有起色又被毁灭的危险。

    这让这些百姓,宁愿去南面吃救济。

    “大老爷!不如我们明天看看,杞县这边怎么做的吧!”王文达看孙可望的神情,不禁提议道。

    孙可望皱起眉头,我堂堂西国郡王,一个国家都治理过,还摆不平一群刁民,需要向一个县令去学习?

    次日,孙可望让周铭领着衙役看着百姓,自己则找人换了身衣物,带上斗笠,做农民打扮,领着王文达,还有几名士卒,来到杞县附近的村庄。

    孙可望站在田埂上,发现安置来杞县的难民,已经开始自己搭建屋宅,平整土地,准备播种冬小麦,不禁暗暗奇怪。

    “孙知县?”一个声音,从身后不远处响起。

    孙可望心头一惊,我都这样了,还有人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