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步入冰点的英德贸易,德意志帝国政府发出了“到东方去”的号召。
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对新占的俄属波兰,新纳入德国体系内的芬兰,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在内的东方加强投资和贸易;
另一个是对东亚联合体地区加强商贸合诈,实现“东西方大联合”。
伴随着中国方面潮水一般涌入的订单,东欧地区对德国商品的大量需求,德国工商界如同上足了发条的阄钟一般疯狂地运转了起来。无数挂着中国龙旗,或是德意志帝国红白黑三色国旗的商船载运着机床光学仪器,化学染料,原材料,农产品纺织品,牲畜,汽车,军械,穿梭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连英国的苏伊士运河通航费收入也增加了不
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这些咽喉水道的英国人,心情复杂地看着中德两国的船队来来往往,大多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不列颠和平的时代……
仿效英国,法国也紧跟着采取了类似的“法兰西特惠制”,力图把法国本土与非洲,拉美亚洲的各法国殖民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面对德国在欧洲,中国在亚洲咄咄逼人的攻势,英法不得不采取更加紧密的协作进行抗衡。(看文字小说就到‘网’)
继以天文数字的贷款稳定住了俄国沙皇政府并一步步推动沙俄政府转入攻势之后,英法两国也分别与俄国完成了商务修约。
作为贷款的附加条件,沙俄政府确认把对英的“惩罚性关税”下降到60%,对美降低到20%,对法国进一步降低到1%,同时敞开大门欢迎英法美的投资。
而在修订商约中,俄国还进一步出让了西伯利亚铁路的部分附加条件,尤其对英法美在新设立的“西西伯利亚自由贸易区”投资经商给与了很多便利条件,试图把英法美更深地拉入西西伯利亚以作为中俄未来的缓冲,遏制中国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英法两国的“民主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具备“优势的军事存在”,就难以对抗中德的进一步扩张。
法国人的感受比英国人要强烈得多。
早在一九o六年八月,志得意满的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宣布德国将致力于“维护摩洛哥的独立列强在摩洛哥利益均沾”。紧接着,德国首相皮洛夫发出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
这一强硬表态震惊了法国朝野。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法国人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不惜一战”,维护法国在摩洛哥的“宗主国地位”。法国内阁爆发激烈冲突,外长德尔卡塞在铺天盖地的谩骂中辞职,总理克列孟梭兼任外长。
这位强硬派马上与英国方面联手对德国施压,同时又对中国方面表达善意,加紧推动中法修订商约的谈判,以便拉拢中国。
英国方面的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硬。
白厅方面直接表示,英国“将与巴黎方面站在一起”,并“不惜一切代价面对破坏西欧和平的行为”。
德皇立即指派驻华大使询问中方的意见。(看文字小说就到‘网’)
中国方面委婉地表示,国家刚刚经历大战,“不可能马上从事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需要时间“医治伤痛”。
冷静下来的德皇也意识到自己需要足够的时间消化胜利品,随即派出特使与英法方面谈判,最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达成《阿尔赫西拉斯协议》,法国保证摩洛哥“独立”,德国则承认法国对摩洛哥有“警察权”。
尽管这一次的危机在英国的介入和中国的斡旋下平息,但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了德国迫在眉睫的威胁。
眼看俄国内战悬而未决,而且无论如何,俄国都已经被削弱到“无法再对任何一个强国构成有力威胁”的状况,法国人在审视其国家安全状况的时候,愕然发现其领土已经被充满敌意的强国所包围。
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对新占的俄属波兰,新纳入德国体系内的芬兰,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在内的东方加强投资和贸易;
另一个是对东亚联合体地区加强商贸合诈,实现“东西方大联合”。
伴随着中国方面潮水一般涌入的订单,东欧地区对德国商品的大量需求,德国工商界如同上足了发条的阄钟一般疯狂地运转了起来。无数挂着中国龙旗,或是德意志帝国红白黑三色国旗的商船载运着机床光学仪器,化学染料,原材料,农产品纺织品,牲畜,汽车,军械,穿梭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连英国的苏伊士运河通航费收入也增加了不
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这些咽喉水道的英国人,心情复杂地看着中德两国的船队来来往往,大多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不列颠和平的时代……
仿效英国,法国也紧跟着采取了类似的“法兰西特惠制”,力图把法国本土与非洲,拉美亚洲的各法国殖民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面对德国在欧洲,中国在亚洲咄咄逼人的攻势,英法不得不采取更加紧密的协作进行抗衡。(看文字小说就到‘网’)
继以天文数字的贷款稳定住了俄国沙皇政府并一步步推动沙俄政府转入攻势之后,英法两国也分别与俄国完成了商务修约。
作为贷款的附加条件,沙俄政府确认把对英的“惩罚性关税”下降到60%,对美降低到20%,对法国进一步降低到1%,同时敞开大门欢迎英法美的投资。
而在修订商约中,俄国还进一步出让了西伯利亚铁路的部分附加条件,尤其对英法美在新设立的“西西伯利亚自由贸易区”投资经商给与了很多便利条件,试图把英法美更深地拉入西西伯利亚以作为中俄未来的缓冲,遏制中国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英法两国的“民主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具备“优势的军事存在”,就难以对抗中德的进一步扩张。
法国人的感受比英国人要强烈得多。
早在一九o六年八月,志得意满的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宣布德国将致力于“维护摩洛哥的独立列强在摩洛哥利益均沾”。紧接着,德国首相皮洛夫发出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
这一强硬表态震惊了法国朝野。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法国人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不惜一战”,维护法国在摩洛哥的“宗主国地位”。法国内阁爆发激烈冲突,外长德尔卡塞在铺天盖地的谩骂中辞职,总理克列孟梭兼任外长。
这位强硬派马上与英国方面联手对德国施压,同时又对中国方面表达善意,加紧推动中法修订商约的谈判,以便拉拢中国。
英国方面的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硬。
白厅方面直接表示,英国“将与巴黎方面站在一起”,并“不惜一切代价面对破坏西欧和平的行为”。
德皇立即指派驻华大使询问中方的意见。(看文字小说就到‘网’)
中国方面委婉地表示,国家刚刚经历大战,“不可能马上从事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需要时间“医治伤痛”。
冷静下来的德皇也意识到自己需要足够的时间消化胜利品,随即派出特使与英法方面谈判,最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达成《阿尔赫西拉斯协议》,法国保证摩洛哥“独立”,德国则承认法国对摩洛哥有“警察权”。
尽管这一次的危机在英国的介入和中国的斡旋下平息,但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了德国迫在眉睫的威胁。
眼看俄国内战悬而未决,而且无论如何,俄国都已经被削弱到“无法再对任何一个强国构成有力威胁”的状况,法国人在审视其国家安全状况的时候,愕然发现其领土已经被充满敌意的强国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