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政府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

    拉姆斯多夫为首的代表团“如同案板上一条待毙的鳟鱼”一般“垂死挣扎”,又提出“俄罗斯帝国愿意考虑以贵国原本的提案为基础,对双方的历史和现实加以考虑”,“以上帝为见证,俄罗斯帝国愿意表达慷慨的善意”。

    但中国方面的回复却是毫无余地,“中华帝国政府认为修正后的提案更加符合当前的实际,也是公平合理的……要谈历史,我们就谈一谈历史……西元1662年明朝灭亡,之后的满清政权属于部落民建立的伪政权,中方不予承认,而1662年俄国的疆域在东方只抵达喀山……那个时代,诸鞑靼部落对明朝封贡,整个西伯利亚和中亚事实上属于明朝疆域,中方只是收回故土……按照这个原则,分界线应该直接划在乌拉尔……谈现实,敝国事实上已经把据大部分领土拿到手中,顺便说一句,我们刚刚得到通报,鄂毕河上的苏尔古特已经被我方收复……”。

    面对如此情况,以口才著称的法国特使劳埃德颇有创造性地提出,“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位于东经三十度,中华帝国首都北京位于东经一百一十度,而拟议中的分界线位于东经七十度附近,正好是两国首都的中位线,这是非常公允的建议”。

    这个被维特称为“旷世奇谈”的外交理论被英国特使尼科尔森大为称赞,认为“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位英国外交老手露骨地提出,“这样也好,俄罗斯可以回到欧洲国家的本位上来,无须分散精力于东方”,“以上帝的名义,欧洲需要俄罗斯”。

    为了安抚沙皇,也是为了把俄国彻底拉上英国的战车,尼科尔森代表伦敦方面抛出了致命的糖果,“如果俄国愿意加入大英帝国的军事同盟,英俄法,甚至还包括中英同盟体系内的中国,就将对德奥意土,以及德国拉过去的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芬兰阵营重新构成优势”,一旦爆发战争,“站在胜利者一边的俄国不但可以收回芬兰,波兰-立陶宛,还可以从罗马尼亚,土耳其获得充分的补偿”,而这些富庶的地区“百倍于西伯利亚的荒原与中亚的沙漠”。

    对战争已经厌烦透顶,尤其是对圣彼得堡暴民“劫掠了俄罗斯绅士和忠实臣民的财物”,导致自己损失惨重而深感愤恨的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在其挪用海军军费包养的法国芭蕾舞演员埃尔莎的撺掇之下,也卖力地劝说沙皇“面对现实,俄罗斯对东方的扩张已经难以为继,而回到西方,与英法盟国一起瓜分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重新统一希腊人和斯拉夫人,建设第三罗马才是要务”。

    已经成为沙皇夫妇精神支柱的“圣僧”拉斯普京也不甘寂寞地宣布,“东方的异教神威力大得异乎寻常,上帝已经发出了神谕,暂时退让……将集中力量于蔑视神灵的苏维埃”。

    在维特的笔下,“英法两国特使如同老鹰抓小鸡一般围着桌子围堵拉姆斯多夫伯爵,逼迫其立即签字”,“皇后每天十次歇斯底里,逼迫陛下必须遵从圣人的神谕,不要让皇室陷入血海”。

    已经被一连串的打击折磨得精神衰弱疲惫不堪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终不得不对现实低头。

    但这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也有着现实可行性的问题。拉姆斯多夫直言不讳的向中国和调停各方表态,“现在的问题不是舍不舍得,而是任何一个俄国政府如果就此达成条约就一定被人民推翻,那个时候签了也是白签,既然如此就干脆不签”,“俄罗斯帝国方面的态度是诚恳的,愿意尽一切努力让英法盟友满意,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首先要生存”。

    这倒的确是大实话。

    即使踌躇满志如郑宇,也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签署了条约,沙皇政府却被愤怒的民众推翻,赔款化为泡影,而红色苏维埃掌握了俄国,则势必煽动俄国的民族情绪,中国也许暂时可以控制这些遥远的领土,但时间久了,等俄国缓过这口气,遥远的国境线就变成了可怕的陷阱。

    毕竟,这个时代的西伯利亚太过荒凉,而获得了领土,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建设,要投资,还要大规模地移民。中国目前有没有能力消化如此庞大的战利品?

    经过反复讨论,中国方面最终“勉为其难”的作出让步:在领土上,双方退回到中国前次要求的叶尼塞河一线,但在中国的强烈坚持下,叶尼塞河沿克季河向西,接鄂毕河向南一直到托木河向西接额尔齐斯河和草原总督区边境,包括新西伯利亚和巴尔瑙尔在内都要作为中国的领土,因为“新西伯利亚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标志”,“中华帝国已经将其命名为安西城”。

    作为回报,中国方面允许把鄂木斯克,以及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及其附近完整的西伯利亚铁路路段及其以南一百公里划出草原总督区,依然归属俄国,但与此同时,鄂毕河接草原总督区以东,到新国境线,需要作为“中国拥有特别利益的新经济特区”,“中华帝国,以及英法德美奥之居民可以自由往来,居住,经商,并接受其本国的领事裁判权”。

    最终,在复杂的博弈和反复的争吵之后,沙皇“终于作出了一个无比艰难,却让所有人在悲伤之余如释重负的决定”。

    五月二十日,在英美代表的各自监督下,以电报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代表,分别于北京和基辅签署了和平协定,并将由外交特使在英美代表陪同下完成两国换文。

    这一《北京-基辅》条约规定:

    第一,中华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一致认可,两国之前签订之一切条约全部作废,并从五月二十五日凌晨零时起结束战争状态;

    第二,中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一致确认,从五月二十五日凌晨零时起,两国之边界在叶尼塞河,自入海口向南,再沿克季河向西接鄂毕河,向南一直到托木河向西接额尔齐斯河和草原总督区边境,该线以东,以及该线河流的全部水域均归属中华帝国。此外,原草原总督区,自恩巴河和里海以东,西伯利亚铁路线以南,凡原俄国草原总督区恩巴河接托博河以东,西伯利亚铁路线南五十公里以南,以及土耳其斯坦总督区所属地区全部归属中华帝国。此外,北冰洋上的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和佛兰格尔岛及其附属海域,均由中华帝国处置;

    第三,俄罗斯帝国决定,自五月二十五日凌晨零时起,自鄂毕河向南经托博尔河向南接西伯利亚铁路以东至新中俄国境线,作为“西伯利亚经济特区”,凡属中,英,法,美,德,奥各国居民可自由往来,定居,经商,上述各国于该地享有领事裁判权;

    第四,中华帝国保证,在伊尔库茨克以西(不包括新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部分,驻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在中亚方面塔什干-阿斯卡纳-撒马尔罕以西,中华帝国驻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此款有效期二十年,到期后双方重新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