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着唤了羌笛几声,无人回应,遂翻身跳下床,光着脚朝着门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喊。无奈,门被人从外面闩死了,根本打不开,我又去推了推窗户,依旧无果后,只能暂时放弃。
这像是间书房,装饰朴素无华,但又十分典雅考究。放眼看去,桌子上、架子上皆摆满了书,书案上整齐摆放着砚台纸张,笔架上挂满了笔,似才洗过,尚未干透。香炉里青烟不断,于屋内袅袅萦绕,香味极其清新淡雅。
我游了一圈下来,发现这儿除了书以外什么都没有,连口水都没得喝。这儿的书是古籍,随手翻开一卷,却是一个字也不识,这字不是汉字,也不是北邱文,反正是我不认识的字,弯弯曲曲,扭来扭去,看得人头大。再翻开一卷,仍是如此。
我扔了书,重新跑到门边扯着脖子大喊:“有没有人啊?好歹来个人招呼我一下呀,我醒了!!”
还是没有人理我。
我转身,无精打采的踱到书案边,百无聊赖地拨弄着笔架上的狼毫笔,三拨两不拨的,便将那笔给拨掉了。
笔掉到书桌底下,我弯腰去找,一探头就撞在了桌沿边,磕痛了脑门儿,伸手去摸痛处,却不想一抬手挥翻了装满水的洗笔皿,皿里的水尽数洒进了书案边装画轴的大白瓷缸里。为了防止画被打湿,我赶紧把里面的画都给抽了出来,手忙脚乱之际又推倒了画缸——
我凝着那被我砸得四分五裂的画缸愣了好一会儿,脑袋里飞速计算,得赔多少钱才能了事儿。沉默良久,扶额哀叹自己的笨手笨脚,我简直能把自己蠢哭。
我重新探身下去,一幅一幅的拾起地上的画,回首时偶然看到桌子脚下的一本画册,封面是两只立在栀子花丛中的鹧鸪鸟,画的极为传神,栩栩如生,我的目光一下就被吸引过去。
我跪坐在地上,慢慢捡起那本画册,鬼使神差的打开了第一页。
泛黄古旧的纸上,画的是个梳着总角发髻,身穿鹅黄襦裙,挽起衣袖在荷花池里摘莲蓬的少女。她身后跟着两个眉头紧锁,神色凝重的婢娥,像是担忧她会跌倒,张开手做着搀扶动作。
又一页,还是那个少女,只是面画上多了一座佛像,以及佛像下方,一板一眼认真敲木鱼念经的小和尚。仔细看,那小和尚也不是很认真,只是装的认真而已。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着的那只眼斜视大殿左边,看往靠着柱子打盹儿的少女,嘴边还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我看得起劲儿,便一页一页翻了下去。接连四五页,都是少女和小和尚之间的各种趣事。有一幅最是有意思,画的是两人同席而坐面对面吃饭的场景,少女的筷子伸向了小和尚的碗里,不知是在给小和尚添菜,还是在往外搬菜,只见少女眉开眼笑,一脸的得意,而小和尚则是嘟着嘴,气鼓鼓的盯着少女,一脸的无奈。
画面诙谐可爱,十分逗乐。
再一页,画风突变,转喜为悲。
红豆树下,少女掩面哭泣,而她对面的小和尚也难掩脸上伤心色,怅然的凝向少女,两人应该是吵架了。
由着好奇心的趋势,我又翻开了下一页。
这次场景,是在佛堂里。
佛像前是盘腿打坐的沙弥,手持念珠,闭目诵经,小和尚坐在这些沙弥中间,而少女杵在人群之外,手里抱着一个木鱼,眸中含着泪,看起来很是悲伤。
再下一页,是婚嫁场景。
看排场,还不是普通的民间嫁娶,高高悬起的两面旗帜上,一面题着齐,一面题着梁,原来是两国盟姻。
原来伤心不是因为吵架,而是为了分别。
浩浩汤汤的迎亲队伍簇拥着一辆极尽奢华的婚车,行驶在宽阔平整的街道上,车后整整齐齐排列着端持各种金器的宫娥和内侍,再之后便是佩刀的侍卫。街两侧站满了人,携幼扶老,翘首以待,是前来观礼的百姓。这画面好不热闹。
这像是间书房,装饰朴素无华,但又十分典雅考究。放眼看去,桌子上、架子上皆摆满了书,书案上整齐摆放着砚台纸张,笔架上挂满了笔,似才洗过,尚未干透。香炉里青烟不断,于屋内袅袅萦绕,香味极其清新淡雅。
我游了一圈下来,发现这儿除了书以外什么都没有,连口水都没得喝。这儿的书是古籍,随手翻开一卷,却是一个字也不识,这字不是汉字,也不是北邱文,反正是我不认识的字,弯弯曲曲,扭来扭去,看得人头大。再翻开一卷,仍是如此。
我扔了书,重新跑到门边扯着脖子大喊:“有没有人啊?好歹来个人招呼我一下呀,我醒了!!”
还是没有人理我。
我转身,无精打采的踱到书案边,百无聊赖地拨弄着笔架上的狼毫笔,三拨两不拨的,便将那笔给拨掉了。
笔掉到书桌底下,我弯腰去找,一探头就撞在了桌沿边,磕痛了脑门儿,伸手去摸痛处,却不想一抬手挥翻了装满水的洗笔皿,皿里的水尽数洒进了书案边装画轴的大白瓷缸里。为了防止画被打湿,我赶紧把里面的画都给抽了出来,手忙脚乱之际又推倒了画缸——
我凝着那被我砸得四分五裂的画缸愣了好一会儿,脑袋里飞速计算,得赔多少钱才能了事儿。沉默良久,扶额哀叹自己的笨手笨脚,我简直能把自己蠢哭。
我重新探身下去,一幅一幅的拾起地上的画,回首时偶然看到桌子脚下的一本画册,封面是两只立在栀子花丛中的鹧鸪鸟,画的极为传神,栩栩如生,我的目光一下就被吸引过去。
我跪坐在地上,慢慢捡起那本画册,鬼使神差的打开了第一页。
泛黄古旧的纸上,画的是个梳着总角发髻,身穿鹅黄襦裙,挽起衣袖在荷花池里摘莲蓬的少女。她身后跟着两个眉头紧锁,神色凝重的婢娥,像是担忧她会跌倒,张开手做着搀扶动作。
又一页,还是那个少女,只是面画上多了一座佛像,以及佛像下方,一板一眼认真敲木鱼念经的小和尚。仔细看,那小和尚也不是很认真,只是装的认真而已。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着的那只眼斜视大殿左边,看往靠着柱子打盹儿的少女,嘴边还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我看得起劲儿,便一页一页翻了下去。接连四五页,都是少女和小和尚之间的各种趣事。有一幅最是有意思,画的是两人同席而坐面对面吃饭的场景,少女的筷子伸向了小和尚的碗里,不知是在给小和尚添菜,还是在往外搬菜,只见少女眉开眼笑,一脸的得意,而小和尚则是嘟着嘴,气鼓鼓的盯着少女,一脸的无奈。
画面诙谐可爱,十分逗乐。
再一页,画风突变,转喜为悲。
红豆树下,少女掩面哭泣,而她对面的小和尚也难掩脸上伤心色,怅然的凝向少女,两人应该是吵架了。
由着好奇心的趋势,我又翻开了下一页。
这次场景,是在佛堂里。
佛像前是盘腿打坐的沙弥,手持念珠,闭目诵经,小和尚坐在这些沙弥中间,而少女杵在人群之外,手里抱着一个木鱼,眸中含着泪,看起来很是悲伤。
再下一页,是婚嫁场景。
看排场,还不是普通的民间嫁娶,高高悬起的两面旗帜上,一面题着齐,一面题着梁,原来是两国盟姻。
原来伤心不是因为吵架,而是为了分别。
浩浩汤汤的迎亲队伍簇拥着一辆极尽奢华的婚车,行驶在宽阔平整的街道上,车后整整齐齐排列着端持各种金器的宫娥和内侍,再之后便是佩刀的侍卫。街两侧站满了人,携幼扶老,翘首以待,是前来观礼的百姓。这画面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