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

    —摘自《礼仪之邦》

    课堂里郎朗的声音传出,里面坐着一个个四五岁粉雕玉琢的小孩子,正摇头晃脑的唱着诗词歌。

    虞歌趴在窗前,一脸笑意的看着,院子里的桂花飘了下来,正好落在她的发间。

    若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有书读,那该多好。

    这般稚嫩的学童,脸上全是天真浪漫,他们还不知道这世间有多险恶。

    “姑娘,你来了。”

    下课的夫子摸着山羊胡走了过来,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一腔的才华无处可使,是这位姑娘,给了他这个机会。

    白纱拂面,这女子可真如仙子一般善良。

    “辛苦夫子了,肯屈驾来这私塾教育这些孩子。”虞歌有礼的说道,看着那群孩子嬉戏打闹的地方,眼角不自觉的沾染了笑意。

    “还是姑娘有善心,为这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们专门建了这一座学堂,要不然老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姑娘许久没来了,这一次来,待多久走?”

    “七日吧。”

    虞歌刚来大炎的时候,曾在南疆见过两个奔跑着儿童,那时候,在一些落后贫穷的山村,饿殍满地,无家可归的孩子大有人在,或许是动了恻隐之心,她才将那些孩子交给了南疆的魅林族人。

    并且在她到达洛阳的时候,在这远离京城的后山中,建了一处学堂,又专门请了一些人,经常来打扫,将这些无家的孩子全部接了过来。

    每一次看到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虞歌便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担。

    他们开心,她也自然的露出了笑颜,孩子,最是天真无邪,他们已经没有了家人,以后的日子,虞歌不要他们过得如同自己的童年一般。

    夫子走了之后,虞歌趴在桂花树上,难得露出了放松自在的表情。

    “虞姐姐,虞姐姐回来了。”

    一个眼尖的小孩子瞥到了那一抹倩影,他一招呼,那些正在玩闹嬉戏的孩童们立马停了下来,然后欣喜的朝着虞歌跑了过来。

    这些孩子很有礼貌,跑到虞歌身旁的时候,就自动列成了几个小队,然后在最年长的那个小孩子指挥下,奶声奶气的说着:“虞姐姐好,虞姐姐,我们想你了。”

    虞歌笑着,看着孩童们期盼的眼神,一个一个的摸了他们扬起的头颅。

    当摸到最后一个孩子时,他扭过了头,不自然的说:“虞姐姐,我十二岁了。”

    虞歌笑着,还是摸了摸他的头,这是她与孩子们一贯打招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