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子讨论他的儒家,人家最擅长甚至压根就是开宗立派的存在,你随便说个后来历史上延伸出来的观点出来,人家即便不同意,但肯定也能很快速度冒出n个想法,将这条‘延伸’的过程啊什么部给思量个七七八八。
这般的情况,周少瑜可不敢再和他谈儒家了,老实说,儒家的思想最终的目标还是不错的,教化万民,礼仪治国,然而到底太过理想化,人人成圣?可能么。
且不说人的心性变化,单说各个民族人种之类,总归存在敌对关系,你知礼守礼了,人家不跟你来这套嘛,历史上的朝代,养了多少白眼狼?大量的财物财宝洒出去,得到的是表面臣服,而且还是临时的,转过身立马派兵来抢掠。
而放在春秋就更不适用了,先前已经说过,这是个已经礼乐崩坏的年代,国与国之间不再彬彬有礼,侵略也愈发的直白,整个周朝,分封加上自己自立的国家不下百个,而现在只剩不过是十几二十个罢了,其中单单楚国就灭了四十余国。
而名义上的周朝天子大王,居于洛阳住的小小的地盘,早就已经败落,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存在,且不说周国的士卒战力低下,甚至于权利都没在周王的手上,更悲催。
诸侯各自为战,多的是自立为王的。
这还是春秋末期,等三家分晋到了战国,正式迈入尔虞我诈互相吞并的时代,儒家的思想就更加不适用了。
为何?因为孔子的观念,更重要一条便是恢复周礼礼制,好家伙,随便举个例子,拿楚国来说,咱都自己给自己封王了,摆明了没把周朝放眼里,你让我低下脑袋向周朝效忠然后一切仿古?开玩笑么不是。
完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单单楚国巫祝横行,信仰之人极多,势力大到连楚王都有忌惮一二的地步,真讲究个复周礼,把巫祝之说废了,信不信分分钟国大乱。
所以儒家明明出现与春秋,其学徒也不少,但偏生到了汉朝才遍地开花正式迈入巅峰做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步?摆明了这年代压根就不适用么,国都没有统一的声音不是。
至于说秦朝,好吧,人家用的是法家,以法家改革,使秦国国力迅速大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比如秦朝军功有二十级爵位,只要你立功,哪怕你出身再低,你就有往上爬的可能,至于儒?嗯,就算我守礼了,你告诉我好处在哪?
单从实际的自身利益出发,别说高层了,就算底层百姓对儒家都不会感兴趣,谁不想过好日子,谁不想做人上人,饭都吃不饱了,你跟我讲礼,吃饱了撑的?
而且周礼繁杂无比,真要往死了学,学他个十来年也就是个皮毛,骇人么不是。
所以说,就算始皇坑儒了,以当时的环境而言,压根不会有多少人有感觉,开玩笑,秦朝宰的人还少么。再说了,就算汉朝后来独尊儒术了,可先期用的也是黄老之学,推翻秦朝那是各种因素加起来的,和儒家也没什么关系,这不就结了,所以说坑儒放在暴政里头的话,未免忒牵强?可谁让后来儒家独霸上千年呢。
不过总归有的它的好处,与法相比,礼或许没有它的强制性和惩戒性,但也是一种道德上的束缚,而且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其后来演变成的忠君思想,建立以皇帝为主的绝对权威存在,也是实实在在受高层所喜的。
扯远了,这里头变迁多了去了,这时候孔子都还在呢,儒家还是个雏形,信不信你把孟子讲出来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孔子面前说道一句,人家孔子会说你大逆不道?
至于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其思想也是结合韩非的‘三纲’思想,以及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好么,儒家法家道家大结合,在孔子看来妥妥的面目非。
所以这天啊,没法聊,因为真聊起来,周少瑜说的的确是儒家没错,可和孔子的想法差远了。另一方面,也就是怕暴露太多信息,从而引起孔子的重视,然后思索推论,从而进一步完善他的理论,那影响就忒大了点。
但转念一想,似有所获。
李清照提出过,接着儒家的壳子,重新制定它内里的内容,周少瑜没打算在大梁搞什么民主变革,这玩意难度忒大,一来不仅仅是需要教育普及,而且也需要生产力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疆域这么大,你连个电话都没有,玩民主不怕玩脱了?
那么壳子里头忠君思想可绝对要保留的,以华夏历史为例,固然出了不好狗腿汉奸,但以身殉国者的死忠也大有人在。别管人家私底下为官如何,起码大义上没差。
此外对内要强调民族团结性。而对外,虽不至于完彻底的排外,但起码要坚决,并保留一定的兼容性,民族大团结嘛,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么。
至于其他的,慢慢考虑,人家董仲舒的做法,不也基本就等同以儒家为主作成一个大壳,然后兼容别的学说么。人家做的,周少瑜自然也做的,只不过相对儒家内容保留少一些或者不为主罢了。
这般的情况,周少瑜可不敢再和他谈儒家了,老实说,儒家的思想最终的目标还是不错的,教化万民,礼仪治国,然而到底太过理想化,人人成圣?可能么。
且不说人的心性变化,单说各个民族人种之类,总归存在敌对关系,你知礼守礼了,人家不跟你来这套嘛,历史上的朝代,养了多少白眼狼?大量的财物财宝洒出去,得到的是表面臣服,而且还是临时的,转过身立马派兵来抢掠。
而放在春秋就更不适用了,先前已经说过,这是个已经礼乐崩坏的年代,国与国之间不再彬彬有礼,侵略也愈发的直白,整个周朝,分封加上自己自立的国家不下百个,而现在只剩不过是十几二十个罢了,其中单单楚国就灭了四十余国。
而名义上的周朝天子大王,居于洛阳住的小小的地盘,早就已经败落,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存在,且不说周国的士卒战力低下,甚至于权利都没在周王的手上,更悲催。
诸侯各自为战,多的是自立为王的。
这还是春秋末期,等三家分晋到了战国,正式迈入尔虞我诈互相吞并的时代,儒家的思想就更加不适用了。
为何?因为孔子的观念,更重要一条便是恢复周礼礼制,好家伙,随便举个例子,拿楚国来说,咱都自己给自己封王了,摆明了没把周朝放眼里,你让我低下脑袋向周朝效忠然后一切仿古?开玩笑么不是。
完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单单楚国巫祝横行,信仰之人极多,势力大到连楚王都有忌惮一二的地步,真讲究个复周礼,把巫祝之说废了,信不信分分钟国大乱。
所以儒家明明出现与春秋,其学徒也不少,但偏生到了汉朝才遍地开花正式迈入巅峰做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步?摆明了这年代压根就不适用么,国都没有统一的声音不是。
至于说秦朝,好吧,人家用的是法家,以法家改革,使秦国国力迅速大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比如秦朝军功有二十级爵位,只要你立功,哪怕你出身再低,你就有往上爬的可能,至于儒?嗯,就算我守礼了,你告诉我好处在哪?
单从实际的自身利益出发,别说高层了,就算底层百姓对儒家都不会感兴趣,谁不想过好日子,谁不想做人上人,饭都吃不饱了,你跟我讲礼,吃饱了撑的?
而且周礼繁杂无比,真要往死了学,学他个十来年也就是个皮毛,骇人么不是。
所以说,就算始皇坑儒了,以当时的环境而言,压根不会有多少人有感觉,开玩笑,秦朝宰的人还少么。再说了,就算汉朝后来独尊儒术了,可先期用的也是黄老之学,推翻秦朝那是各种因素加起来的,和儒家也没什么关系,这不就结了,所以说坑儒放在暴政里头的话,未免忒牵强?可谁让后来儒家独霸上千年呢。
不过总归有的它的好处,与法相比,礼或许没有它的强制性和惩戒性,但也是一种道德上的束缚,而且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其后来演变成的忠君思想,建立以皇帝为主的绝对权威存在,也是实实在在受高层所喜的。
扯远了,这里头变迁多了去了,这时候孔子都还在呢,儒家还是个雏形,信不信你把孟子讲出来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孔子面前说道一句,人家孔子会说你大逆不道?
至于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其思想也是结合韩非的‘三纲’思想,以及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好么,儒家法家道家大结合,在孔子看来妥妥的面目非。
所以这天啊,没法聊,因为真聊起来,周少瑜说的的确是儒家没错,可和孔子的想法差远了。另一方面,也就是怕暴露太多信息,从而引起孔子的重视,然后思索推论,从而进一步完善他的理论,那影响就忒大了点。
但转念一想,似有所获。
李清照提出过,接着儒家的壳子,重新制定它内里的内容,周少瑜没打算在大梁搞什么民主变革,这玩意难度忒大,一来不仅仅是需要教育普及,而且也需要生产力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疆域这么大,你连个电话都没有,玩民主不怕玩脱了?
那么壳子里头忠君思想可绝对要保留的,以华夏历史为例,固然出了不好狗腿汉奸,但以身殉国者的死忠也大有人在。别管人家私底下为官如何,起码大义上没差。
此外对内要强调民族团结性。而对外,虽不至于完彻底的排外,但起码要坚决,并保留一定的兼容性,民族大团结嘛,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么。
至于其他的,慢慢考虑,人家董仲舒的做法,不也基本就等同以儒家为主作成一个大壳,然后兼容别的学说么。人家做的,周少瑜自然也做的,只不过相对儒家内容保留少一些或者不为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