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玉瑶而言,新罗局势越糟,对她便越不利。

    当时出兵援助新罗是遭到不少大臣反对的,只不过是被高玉瑶强势镇压,此举在一开始的确起到了不小的效果,暂且稳定了新罗局面也就稳定了之间的商贸,这意味着钱袋子。且还大胜了一场壮了声威。

    奈何到底低估了新罗的糜烂,按照新罗的国力,即便乱起,也还不至于养不起大梁的军队,整个新罗高层都是极为有财富的。只是这些人一毛不拔将压力层层下压不说,还趁机大发横财,使得不明就里的百姓直接怪罪到了大梁身上,认为他们的负担就源自于大梁。

    这锅背的,多叫人恼。

    于是遣人前往新罗问责也是应有之举,可那又怎么样呢?推出来的新罗女王不过傀儡,哪怕她态度摆的再低,言语再谦卑,那也无用。高玉瑶要的是新罗继续负担大梁驻军粮饷,而不是一个没实权傀儡的恭谦。

    此番遭遇,自然让高玉瑶对新罗统治阶层愈发不满,至于那位女王,基本是不看在眼里的。她可是听回来的使臣说了,堂堂一国女王,居然落魄到衣裳打补丁的地步!固然是可怜,但高玉瑶同情心还没那么旺盛。

    她现在要考虑的,反而是新罗乱局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高压之下,高玉瑶掌握大梁权柄,但这不意味着无人反对她。一部分是隐忍,一部分是直臣。眼下局面几乎让高玉瑶当初出兵援助的举措成为笑话,必然会有人借题发挥,想要借此让高玉瑶收敛一二,吐出部分权力。

    不管如何应对,收兵已是必然之举,大梁没可能去负担这么远的后勤,闹不好运送一个人的口粮,就得花费十几二十人口粮的代价,不划算。只是怎么撤,也需要有讲究。

    大多朝代,立国越久,文人权柄也就越重,大梁也同样逃不出此节,而且因为有三大将军府的缘故,朝廷自身的军事结构并不完善,且完被文人把持。高玉瑶自然有自己的亲信,但相比起来,显然武人那边更受拥戴。

    兵权一向是高玉瑶所看重的重中之重,当初为何会私下达成协议放萧姽婳入蜀?因为那时候武人大多拥戴的是萧姽婳,所以她必须走,她一走,亲信之人必然一应跟随,且人走茶凉,影响力降低,这般一来高玉瑶才有直接肆意插手兵权的便利。

    而如今萧姽婳早已离去,在大梁无甚影响力,而三大将军府同样已尽去,大梁自身的军事实力更是扩张了一圈又一圈,还按照以前的国策治军,显然落后了,而且还容易受到文臣的制衡。若无事还好,一旦有事,那些文臣颠覆肯定做不到,但有时候的确会有不小的麻烦。

    加之此时新罗局面不利,肯定有人伺机发难,反正怎么做都少不得一番扯皮,不如索性玩一把大的。

    是日,高玉瑶下了条子,让几位丞相议一议成立新衙门——大都督府。消息一传开,炸锅的人不少,因为高玉瑶透出的意思,大都督府将主要由武人做主,这意味着,军政分离。

    若按照周少瑜的目光来看,此事毫无不妥之处,但对于此时的文人而言,这就是分他们的权力乃至地位,权力一旦分立,武人自成体系,其他的先不提,单有一点,无需在求着文人什么的武人,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低人一等’。

    让一群粗鄙之人和自己平起平坐?你让心气极高的文人们如何接受的来?相比之下,新罗那边的问题反到不是什么大事了。

    议论纷纷,处于言语风暴中心的高玉瑶自然不急着表态,身为上位者,自然要有上位者应有的姿态,直接上阵肉搏那叫怎个一回事。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武人们巴不得立刻成立大都督府呢,为了此事成行,又怎么可能只是坐视看戏。

    一时间大梁京师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高玉瑶是个有手段的。”周少瑜不得不承认高玉瑶这招用的好。如果视线不被转移,新罗一事不管如何处置,对于高玉瑶的威望都会造成打击,毕竟结果并不好。

    可大都督府一事引爆,无人在关注那事不说,高玉瑶还能借此进一步收拢军权,以这位的魄力,既然提出来了,那自然是能做到的,再反对也是白搭。无非也就是从别处施展手段安抚一番让文人集团妥协,总归无非就是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八个字。

    “怕是如此一来,武官阶层,几乎尽是高玉瑶的亲信了吧。”武媚娘接嘴道,而后莫名笑了笑。

    周少瑜不解,问道:“你笑什么?”

    “自是笑高玉瑶了。”武媚娘摇头晃脑一下,道:“用人之道,向来都是个大学问,高玉瑶是个有手段的不假,不过这点上仍旧稍显稚嫩了一些,观其用人作风,基本以任人唯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