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千帆说道:“给我两三年的时间,等时机成熟,我准备回来办学。”

    “办学?”张老师、赵小倩,以及在座的很多人都很诧异。

    蒙蕾倒不意外,骆千帆跟她提过此事。

    张老师问道:“办什么学校?教培机构吗?”

    “不是”,骆千帆说,“正规的学校。”

    “小学还是初中?”张老师问道。

    骆千帆说:“既有小学也有初中。不光小学初中,我还要办高中,将来还要办幼儿园。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办大学。张老师,我从老家挖走一个赵小倩,还给老家一片教育森林,够意思了吧?”

    张老师面带惊喜地问他:“你不是逗我玩吧?”

    骆千帆说:“当然不是。本来还在犹豫,现在决定了。回到虹城我就开始调研,学习办学方面的政策,条件成熟,我就回来办学,反哺教育。”

    张老师担心地问道:“那得多大的投入啊?你有那么多钱吗?”

    骆千帆说:“一步一步来,现在只是一个想法,如果可能的话,走公办民助的路子也行,或者再找几个合伙人。”

    张老师说:“办学是好事,但你得慎重点,好容易挣点钱,别再砸进去。”

    骆千帆很豪气地说:“您为教育奉献了半辈子,我砸点钱算什么?”

    话说得敞亮,其实骆千帆根本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下手之前肯定会用足各种政策资源。

    而且,他不会一开始就从农村入手,而是从市里,至少是县里开始,办成规模再反哺农村。

    办教育之前,他考虑通过房地产开发下手,抓住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先圈地挣钱,最终带动教育发展。

    当然,这一切都还早着呢,需要做最充分的准备。个中的细节没有必要跟张老师他们细说。

    张老师的心情明显好多了,似乎看到了希望。

    如果骆千帆能够回来办学,用资本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绝对是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作为骆千帆得老师,他也脸上有光。

    张老师端起酒杯,要亲自给骆千帆敬酒。

    骆千帆受宠若惊,急忙站起来回应。慢慢地,饭桌上的氛围又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小悦悦又不时发出很有感染力的笑声。

    张老师跟骆千帆说了很多话,也喝了很多酒,越说越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