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心里有点忐忑,听闻京中好些人好男风,他刚被开完玩笑,便总是往偏里想,有点儿战战兢兢的。

    他在门口犹豫了好长时间,才伸出手来敲门。

    “进来罢。”是余靖宁开的口。

    李知听这声音,听起来应当是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少年人,这才放心地推门进去了。

    “世子爷?谭大学士?”李知是和这两人打过照面的,虽说说不上多么熟识,但李知好歹也能把他们的脸和名字对上。

    “来了。”先开口的是谭怀玠,他手里还捏着茶杯,“你是伯朝兄的学生罢,我记得我舅兄就收了一个学生,你唤作李知对不对?”

    “正是在下。”李知向他二人躬身行礼。

    “坐罢,别太拘谨了。”余靖宁冲着人道。

    谭怀玠继续对着人笑,把杯子放了下来:“我与世子爷原本是打算在这酒楼之中谈些政事,不曾想这楼下也在论政,于是就一时兴起听了一阵。李四郎少年风流,我听闻上回国子监群监生雨中谏言,领头的也是你,是不是。”

    李知含蓄地颔了颔首。

    “我们二人如今是想邀你一同论政,想必若是你的老师陈伯朝在场,也会赞同我们带上你的。”谭怀玠招呼小二给李知倒茶,又添了一副碗筷“你方才用过饭了,现下想与我们再用些也成,若是不想用,光喝些茶也是好的。”

    “哦,对了。”谭怀玠忽然想起来些甚么,“你喝酒吗?若是喝酒,与世子爷喝两杯也成。”谭怀玠本人酒量不怎么样,和余靖宁说话的时候都是以茶代酒

    李知冲着二人道了谢,便落座端正坐好了。

    余靖宁和谭怀玠问了问他在国子监学问如何之类的事儿,寒暄了一阵子,便很快切入正题了。

    “如今倭患之事,确实与关了海禁脱不开关系。”余靖宁没吃几口菜,就搁下了箸,专心说话,“但是如今既然起了战事,实在是没办法在这时候再提重开海禁的事儿,只能延后再议了,当务之急的是,我觉得大衡的海防有很大问题。”

    李知竖起耳朵来赶紧听着,恨不得抽出个小本子来把谭怀玠和余靖说的话记下来,就差嫌自己没长八只手了。

    “我曾经在辽东待过,当时我以为只要修筑了稳固的防线,就不会再有旁人入侵了,但如今我觉得,这个在海上不大试用。”余靖宁屈起食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大衡抗击倭寇,这么久都没结束,反而愈演愈烈了,从文官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和十三港被封锁脱不开干系,但倘若从武将的角度来看,便能看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大衡的海防太空虚了。我看了先前抗倭的战报,都是倭寇登陆,而后抗倭的卫所兵将他们再赶至海上,虽说也有水师也有近海作战的时候,但是大部分却都是这个作战套路。我们从来没有在海上跟他们真正地打过一仗。”余靖宁这样道。

    “所以说?”李知听了半天,终于从自己为何没有带纸笔的难受中解脱了出来,开口道,“所以说,我们只是被迫地在防御,当倭寇登陆的时候,再将他们赶出去。但是倭寇是极其熟悉海上的,一旦让他们重新逃到了海上,那他们便彻底逃脱了大衡的管制。如此这般,倭寇便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杀之不尽,赶之不竭。”

    “正是此理。”谭怀玠笑道,“我大衡骑兵有西北,步兵有川军,可是唯独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如今浙江福建的战役,正是暴露出了我大衡海防的弱点,不可不提。”

    “我当初在辽东之时,见过觉华岛上的水师。”余靖宁接着道,“炮只有几门,火铳也几乎不会用。莫说是这些,有些兵士连甲都没有,与旁的军种简直不能比。虽说江南富庶,但我总觉得未必要好到哪里去,大衡水师的船,到现在还是隆武初年的样式,当年的确是一等一的大船了。可放到如今来看,这些船根本承不住重炮,而轻型的佛郎机炮在真正遇上大海战的时候,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小规模战役可以以‘奇’致胜,可若是当真打了大战,拼得还是人力物力,以及火铳大炮。”

    余靖宁是武将,看东西的角度自然是和谭怀玠他们不同,他去见过了辽东土地,并且自己着手修建了辽东防线,将兀良哈三卫直接并入辽东都司,但他却还没有见过东南是甚么样子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大衡绝不能陷入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余靖宁看了一眼谭怀玠,皱了皱眉头,“若是可以,我也想请旨去东南前线,但是这事儿……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