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这是谁送来的柴火?”张淑兰一打开院门,就发现台阶下放着两捆柴火。

    陶言正在数陶兴发这几日做的竹篮,准备今日送一批到城里的杂货铺,闻言走出来一看,道:“应该是小竹竿那孩子送来的。”

    “你怎么知道?”张淑兰问。

    陶言弯腰抓起一捆柴火往身上一比:“小竹竿个子矮,他捆的柴也比较短,不然挑不起来。”

    张淑兰一瞧,还真是:“这孩子也太实心眼了些。要不要给他送回去?”

    陶言摇摇头:“那孩子倔强,我们不收他反而不好受。”

    “嗯。他跟你小时候的性格挺像,宁愿让别人占两分便宜,也不占他人一分。”张淑兰回忆起陶言小时候的样子,不禁笑了笑。

    这时候邱云淞端着一盆豆子出来:“娘,您在说谁与言儿像?”

    不等张淑兰回答,他的视线已经扫到了陶言手中的柴,有了猜测:“是小竹竿?”

    “嗯。”

    邱云淞轻笑一声:“这两捆柴不轻,他大概是花了不少力气,倒是个男子汉的样子。”

    “你是要去喂踏云吗?我去喂吧!”陶言是很喜欢踏云,他没见过比踏云更漂亮的马了。平日里只要有空就喜欢喂它。

    邱云淞将手中的盆递给他:“那你去吧。等踏云吃饱了,我们就去城里。”

    “好。”陶言点点头。

    竹篮的价被压得很低,做十天半个月也换不来多少钱,但是陶言从未劝过陶兴发,让他歇着不做,因为他知道有点事做,陶兴发这些年才不会胡思乱想。

    日子这么不紧不慢地过去几日,陶言和邱云淞的相处也越来越自然。

    偶尔陶言看着邱云淞的高大的身影想,啥时候他们能把事办了,可是见邱云淞一直都没开口,他也不好表现得心急火燎,那不是馋人家的身子嘛。

    这话他还是跟着客人学的。

    “言哥儿,后日就是元宵灯会了,你今年还去摆摊吗?”徐大婶见陶言和邱云淞从山上各背了几根长竹回来,便站在门口问。

    陶言将长竹从肩上卸下,擦了擦汗,回道:“去。”

    “那今年婶跟你一起去吧。”徐大婶眼睛一亮,笑着道,“我这几天做了一些小食,就等着后日去灯会上卖。”

    “成啊,要走的时候,我来喊您。”陶言立即应下了。

    邱云淞将自己的竹子搁在了院角后,又弯腰将陶言的陶言的也归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