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上,唐朝虽然占了益州,但房陵、西城、汉川、河池、汉阳五郡已归隋朝所有,而南部高山耸立、僚人出没,唐朝在那里的掌控力十分薄弱,所以唐朝的地盘比刘备的蜀汉政权还要小得多,这也意味着可供李渊巡视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
这天中午,李渊的巡视队伍到了义城郡。
义城郡的北部的顺政郡、东部的汉川郡都归大隋所有,巡视队伍要想继续巡视,只能往西边行走,而那又是李世民掌控的武都、平武二郡,所以浩浩荡荡的车驾早早就在官道旁边扎营。
士兵忙碌地安营扎寨,一顶顶帐篷在旷野里出现,官道两旁热闹异常。
中军大帐,李渊和几名随行重臣商议大旱问题,他已经得到几个郡太守紧急求助奏疏,请求赈济灾民,这严重的灾情使李渊十分忧虑。
陈叔达以前是绛郡太守,对地方的情况了解极深,他建议道:“圣上,微臣建议各郡县先放义仓,避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然后逐月赈灾,确保灾民留在家乡,不至大规模涌入京城,给所经郡县造成治安上的压力。”
豆卢宽亦道:“圣上,臣也赞同陈相国的意见,先放义仓,官仓不可轻动,但自古以来,开仓放粮都会滋生贪污事件,所以放粮之前,巡查官必须在场。”
李渊点了点头,“两位爱卿的建议很好,朕可以考虑,;另外,朕想派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去灾区巡视,替朕安抚灾民,你们认为谁比较合适?”
陈叔达向迎驾的窦轨使了一个眼色,窦轨起身奏道:“圣上,太子殿下屡次出巡地方、安抚灾民、监察吏情,不仅德高望重,还经验丰富;现在虽然负责与僚人和谈,可所用时间其实并不多,而且他就在益州南部灾区,能够就近为圣上分忧,臣推荐太子殿下替圣上巡视灾区。”
陈叔达、窦轨是李建成的坚定支持者,但李建成近来饱受冷落,失去了一切权力,他们一直等待机会替李建成美言,这次灾情正好是一个好机会。
他们以为李渊冷落李建成,是因为李建成留守襄阳之时,出现了李孝恭全军覆没、柴绍惨死的惨败,并不知禅让一事,导致李建成成了李渊眼中钉、肉中刺,处处不顺眼。
但李渊手中也没有什么人可派,顺驴就坡道:“好吧!朕同意这个方案,任命太子为安抚使,前往灾区视察赈灾情况。”
“圣上英明。”
“诸位爱卿,京城发生严重哄抢打砸事件,朕昨天下旨让军队戒严全城,并投放三十万石粮食平抑粮价,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京城现在流民众多,若不妥善这些流民,迟早还会起来闹事,诸位爱卿可有解决良策?”
李渊现在更关心京城情况,他昨天收到紧急快报,成都城的西、南二市都发生严重骚乱,死伤惨重,使他心都揪了起来。
裴寂起身道:“圣上,臣以为安置灾民并不仅是官府之责,地方富户也有责任为朝廷分忧,毕竟地方不靖,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圣上可以下道旨意,责令地方富户赈济灾民,要求家家户户至少赈灾三日,派朝中御史加以监督。另外要求他们将赈粥地设在城外,引异流民出城,并在城外安扎帐篷提供给他们居住,这样便可使京城无恙。”
裴寂是最了解李渊心思的大臣,他知道疯狂扩军的李渊舍不得放官粮济民,所以投其所好,提出由京城富户参与赈灾的办法。
这个办法实令李渊龙颜大悦,欣然道:“裴相国之言深合朕意,朕采纳了,裴相国立即拟旨,下发京城。”
“微臣遵命。”裴寂欣然应命。
陈叔达、窦轨、豆卢宽冷眼旁观,皱眉不言,对裴寂投主所好的行为相当厌恶。
成都城的富户差不多都被祸害光了,剩下的小门小户,也给李元吉盘剥过了几次,即便还有一些粮食,也是所剩无几,他们拿什么赈济灾民?更何况,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每家每户拿一斗米来熬粥赈济,也算是赈济了,这又救得几个流民?
不过圣命已决,他们也不敢去触皇帝的霉头,只有事情发生以后,皇帝才会知道裴寂的富户赈济方案,是多么可笑。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道:“赵尚书让人回报。”
这天中午,李渊的巡视队伍到了义城郡。
义城郡的北部的顺政郡、东部的汉川郡都归大隋所有,巡视队伍要想继续巡视,只能往西边行走,而那又是李世民掌控的武都、平武二郡,所以浩浩荡荡的车驾早早就在官道旁边扎营。
士兵忙碌地安营扎寨,一顶顶帐篷在旷野里出现,官道两旁热闹异常。
中军大帐,李渊和几名随行重臣商议大旱问题,他已经得到几个郡太守紧急求助奏疏,请求赈济灾民,这严重的灾情使李渊十分忧虑。
陈叔达以前是绛郡太守,对地方的情况了解极深,他建议道:“圣上,微臣建议各郡县先放义仓,避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然后逐月赈灾,确保灾民留在家乡,不至大规模涌入京城,给所经郡县造成治安上的压力。”
豆卢宽亦道:“圣上,臣也赞同陈相国的意见,先放义仓,官仓不可轻动,但自古以来,开仓放粮都会滋生贪污事件,所以放粮之前,巡查官必须在场。”
李渊点了点头,“两位爱卿的建议很好,朕可以考虑,;另外,朕想派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去灾区巡视,替朕安抚灾民,你们认为谁比较合适?”
陈叔达向迎驾的窦轨使了一个眼色,窦轨起身奏道:“圣上,太子殿下屡次出巡地方、安抚灾民、监察吏情,不仅德高望重,还经验丰富;现在虽然负责与僚人和谈,可所用时间其实并不多,而且他就在益州南部灾区,能够就近为圣上分忧,臣推荐太子殿下替圣上巡视灾区。”
陈叔达、窦轨是李建成的坚定支持者,但李建成近来饱受冷落,失去了一切权力,他们一直等待机会替李建成美言,这次灾情正好是一个好机会。
他们以为李渊冷落李建成,是因为李建成留守襄阳之时,出现了李孝恭全军覆没、柴绍惨死的惨败,并不知禅让一事,导致李建成成了李渊眼中钉、肉中刺,处处不顺眼。
但李渊手中也没有什么人可派,顺驴就坡道:“好吧!朕同意这个方案,任命太子为安抚使,前往灾区视察赈灾情况。”
“圣上英明。”
“诸位爱卿,京城发生严重哄抢打砸事件,朕昨天下旨让军队戒严全城,并投放三十万石粮食平抑粮价,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京城现在流民众多,若不妥善这些流民,迟早还会起来闹事,诸位爱卿可有解决良策?”
李渊现在更关心京城情况,他昨天收到紧急快报,成都城的西、南二市都发生严重骚乱,死伤惨重,使他心都揪了起来。
裴寂起身道:“圣上,臣以为安置灾民并不仅是官府之责,地方富户也有责任为朝廷分忧,毕竟地方不靖,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圣上可以下道旨意,责令地方富户赈济灾民,要求家家户户至少赈灾三日,派朝中御史加以监督。另外要求他们将赈粥地设在城外,引异流民出城,并在城外安扎帐篷提供给他们居住,这样便可使京城无恙。”
裴寂是最了解李渊心思的大臣,他知道疯狂扩军的李渊舍不得放官粮济民,所以投其所好,提出由京城富户参与赈灾的办法。
这个办法实令李渊龙颜大悦,欣然道:“裴相国之言深合朕意,朕采纳了,裴相国立即拟旨,下发京城。”
“微臣遵命。”裴寂欣然应命。
陈叔达、窦轨、豆卢宽冷眼旁观,皱眉不言,对裴寂投主所好的行为相当厌恶。
成都城的富户差不多都被祸害光了,剩下的小门小户,也给李元吉盘剥过了几次,即便还有一些粮食,也是所剩无几,他们拿什么赈济灾民?更何况,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每家每户拿一斗米来熬粥赈济,也算是赈济了,这又救得几个流民?
不过圣命已决,他们也不敢去触皇帝的霉头,只有事情发生以后,皇帝才会知道裴寂的富户赈济方案,是多么可笑。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道:“赵尚书让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