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姜行本又说道:“轨道和枕木是松木,而路基则是夯实的土路,它与枕木持平,免得马失前蹄。至于轨道车的负重能力,是根据车的长度、车轮数目区分。圣上眼前所见这个模型,是目前载重最大的轨道车,一共有十六个车轮,可负重万斤左右,只需八匹马拉动即可。只要车夫技术熟练,日行五百里不在话下,而从洛阳到大兴的轨道只有八百多里,也就是说,两三天时间就能跑一趟,而沿途只需换马三次。”
“负重万斤的轨道车,能日行五百里,要是大规模建成,以后从洛阳到大兴的物资,根本无需征调民夫,更能省时,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杨侗说到这里,又问道:“能不能用十六匹马拖三十二轮的车子?运量不就增加了一倍吗?”
姜行本苦笑道:“微臣也想过,而且觉得成功的可能性还很强,只是车子载重能力有限,要是超裁,车子和车轮都吃不消。”
“就是说,轨道承受得起更多的重量,车子不行是吧?”
“不错。”
“这简单得很。”杨侗摇了摇头,这个时代的人,脑子还是比较僵化。
“请圣上明示。”姜行本激动的问道。
“一辆车的车轮、车轴承受不住那么重的货物,那你可以改成四轮、六轮、八轮车,然后把这些小车串成一串,不是一样可以吗?而且把车子的高度改成长度,既能避免翻车,还能使轨道承重力从一个点变成一个面,轨道的寿命也会因此得到增加。”
杨侗继续说道:“还有这木轨不耐腐蚀,以后也可以慢慢用铁轨代替!你们先按照木轨的模式制作模具,把铁汁一倒,一根完整的铁轨就出来了。当然了,铁轨不易钉到枕木上,所以事先要在模具上留下钉孔。”
“圣上所言如醍醐灌顶,令微臣茅塞顿开!”姜行本目光一亮,激动的躬身道。
“你们要充分的开发想象力,不能一味守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东西。”杨侗询问道:“这车,你们试过没有?安不安全?”
“圣上放心,这车造了二十五辆,每车载重跑了四趟,一百趟都没有事故发生。要是按照圣上说的方式,把车子放低改长,不仅比现在安全,还敢让马匹放开速度奔跑,不说日行千里,但至少能比现在快上百里。”
日行千里听来很快,但实际上也就是每小时四十二里左右,对于坐过飞机、高铁的杨侗来说自然不算快,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运输速度已经是顶尖了。若是用在军事用途了,那就更加了不得起了,八匹马拉万斤重物,那出征所需物资只需数百匹马就能运走干净,最重要的是这些物资能代替十万乃至更多的民夫,而且效率更多,路上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此一点,未来由轨道、运河、官道组成的交通网络便足矣让大隋王朝在以后的战争之中,牢牢的占据主动权。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要想实现这个理想,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力物力来兴建轨道。
“轨道车、马拉车这俩名都不好听,以后便将它圣武车。”
“谢圣上赐名。”
杨侗沉吟片刻,道:“自今日起,工部增加轨道司,将从事轨道的能工巧匠划入轨道司,专门做这一行,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务必精益求精。”
“喏。”
“第一条轨道已经成功,并且证明了它的价值,那接下来就要兴建新的轨道了。”
“人都是修过轨道的人,大家都有经验,而且路基也没有多大的技艺,让他们修建新的轨道不算太难。但不知圣上要修往何处?”姜行本笑道。
“就从大兴向西域延伸吧!”大隋以后的重心在西部,杨侗打算先把‘陇海──兰新线’搞出来。不说立马铺设枕木,却可以先去开山挖路、夯实路基,就算以后不成功,也能当更平、更宽、更新的新官道使用。
“喏。”
。。。。。。
“负重万斤的轨道车,能日行五百里,要是大规模建成,以后从洛阳到大兴的物资,根本无需征调民夫,更能省时,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杨侗说到这里,又问道:“能不能用十六匹马拖三十二轮的车子?运量不就增加了一倍吗?”
姜行本苦笑道:“微臣也想过,而且觉得成功的可能性还很强,只是车子载重能力有限,要是超裁,车子和车轮都吃不消。”
“就是说,轨道承受得起更多的重量,车子不行是吧?”
“不错。”
“这简单得很。”杨侗摇了摇头,这个时代的人,脑子还是比较僵化。
“请圣上明示。”姜行本激动的问道。
“一辆车的车轮、车轴承受不住那么重的货物,那你可以改成四轮、六轮、八轮车,然后把这些小车串成一串,不是一样可以吗?而且把车子的高度改成长度,既能避免翻车,还能使轨道承重力从一个点变成一个面,轨道的寿命也会因此得到增加。”
杨侗继续说道:“还有这木轨不耐腐蚀,以后也可以慢慢用铁轨代替!你们先按照木轨的模式制作模具,把铁汁一倒,一根完整的铁轨就出来了。当然了,铁轨不易钉到枕木上,所以事先要在模具上留下钉孔。”
“圣上所言如醍醐灌顶,令微臣茅塞顿开!”姜行本目光一亮,激动的躬身道。
“你们要充分的开发想象力,不能一味守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东西。”杨侗询问道:“这车,你们试过没有?安不安全?”
“圣上放心,这车造了二十五辆,每车载重跑了四趟,一百趟都没有事故发生。要是按照圣上说的方式,把车子放低改长,不仅比现在安全,还敢让马匹放开速度奔跑,不说日行千里,但至少能比现在快上百里。”
日行千里听来很快,但实际上也就是每小时四十二里左右,对于坐过飞机、高铁的杨侗来说自然不算快,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运输速度已经是顶尖了。若是用在军事用途了,那就更加了不得起了,八匹马拉万斤重物,那出征所需物资只需数百匹马就能运走干净,最重要的是这些物资能代替十万乃至更多的民夫,而且效率更多,路上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此一点,未来由轨道、运河、官道组成的交通网络便足矣让大隋王朝在以后的战争之中,牢牢的占据主动权。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要想实现这个理想,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力物力来兴建轨道。
“轨道车、马拉车这俩名都不好听,以后便将它圣武车。”
“谢圣上赐名。”
杨侗沉吟片刻,道:“自今日起,工部增加轨道司,将从事轨道的能工巧匠划入轨道司,专门做这一行,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务必精益求精。”
“喏。”
“第一条轨道已经成功,并且证明了它的价值,那接下来就要兴建新的轨道了。”
“人都是修过轨道的人,大家都有经验,而且路基也没有多大的技艺,让他们修建新的轨道不算太难。但不知圣上要修往何处?”姜行本笑道。
“就从大兴向西域延伸吧!”大隋以后的重心在西部,杨侗打算先把‘陇海──兰新线’搞出来。不说立马铺设枕木,却可以先去开山挖路、夯实路基,就算以后不成功,也能当更平、更宽、更新的新官道使用。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