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哈图能不能看穿此策?答案是能的。
对于高务实的用兵风格,布日哈图这几年做了充分的研究。除了他扫平安南的那次,布日哈图实在搞不到详细资料,只能用高务实提交给朝廷的战报和朝廷下发的邸报中得到一鳞半爪的信息之外,高务实在北疆的三次大战,布日哈图都已经反反复复研究过多次。
布日哈图甚至自信的认为,他就是对高务实作战风格最为了解的人。
在布日哈图看来,高务实指挥作战虽然在旁人看来有时候很大胆,比如他会使用弱势步兵正面迎击优势骑兵,但他本身不属于冒险,而是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掌握了新式战术、应用了新式兵器的步兵可以做到这一点。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辛爱、炒花、博硕克图三人都只能做到知己而无法知彼,他们完全不清楚也不了解自己的敌人已经发生的那些变化,依然以为骑兵在面临绝境时不顾伤亡的冲阵足以击溃一切敢于阻拦的步兵。
这,就是漠南、辽南、西北三战高务实“以步制骑”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除了这种看似神妙万方的“以步制骑”之外,高务实的作战风格就变得很平常了,其用兵布阵甚至称得上保守。
当然,高务实的排兵布阵虽然并不显得有何天才之处,但布日哈图仍然发现高务实的另外两个优点。
其一是他料敌极准,总能判断出对方的意图,然后顺势利用。甚至有时候他会故意设套,让他的敌人顺着他希望的思路钻进套中,任他摆布。
其二则是他对于兵种、兵器的使用从不囿于常规。譬如说过去的北方作战是极少使用水师的,但在辽南之战中高务实偏偏动用了“水师”。炒花之败,其实大半就败在对水师毫无了解,也毫无抵抗力之上。
又譬如说,高务实使用大炮与过去任何明军将领都不同,他极少把大炮分散开来使用,绝不会给某个只有数百人的部队配备火炮。高务实军中的火炮一贯集中使用,每每开炮都是惊天动地、挡者披靡。
这样的做法之下,虽然不像过去明军那样各条战线都有火炮压阵,但其当面之敌的压力却是成倍的增加,以至于根本不可能用血肉之躯挡住。往往是一顿火炮轰击之后,敌军要么重创,要么崩溃,面对接下来的步兵突击再无抵抗之力。
布日哈图已经可谓是知己知彼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轻易破解,更遑论百战百胜。
蒙古人纵横四海的时候,他们的对手吃过一次亏、两次亏、三次亏后,难道还不算知己知彼?当然算。
那么他们扭转败局了吗?显然没有。
他们依旧被蒙古人打得找不着北,除了南宋靠着坚固的城防扛了那么多年之外,其他敌人在蒙古人面前几乎都只有一路败到亡国的份。
当某种军事上的战术优势大到对方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合适的手段来应对的时候,“天下无敌”就出现了。
应付这种战术层面的绝对性“无敌”,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战略覆盖或者国力硬拼。
南宋抵抗蒙古多年,算是国力硬拼的典型,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失败其实不是这个战法失败,而是其内部、外部的各种因素加在一块儿,导致了战法无法继续顺利的执行下去,同时还出现了个别意外因素导致崩溃加速。
然而,国力硬拼这种事从来只有中原对游牧,断不可能是游牧对中原。图们麾下的部众总人口还远不如区区一个“地广人稀”的辽东,拿什么国力去和大明硬拼?想也别想。
所以,布日哈图只能从战略层面想法子。
大的战略方面,布日哈图已经想过办法了,比如搞出西北之乱,调动明军主力平叛、延缓明军的决战备战,这就是大战略之一。
但事到如今,辽东方面的战况已经到了这一步,布日哈图也不得不做出更小一些的战略,以使蒙古不会继续在“高务实风格”的战争中如前三次作战一样吃了大亏。
对于高务实的用兵风格,布日哈图这几年做了充分的研究。除了他扫平安南的那次,布日哈图实在搞不到详细资料,只能用高务实提交给朝廷的战报和朝廷下发的邸报中得到一鳞半爪的信息之外,高务实在北疆的三次大战,布日哈图都已经反反复复研究过多次。
布日哈图甚至自信的认为,他就是对高务实作战风格最为了解的人。
在布日哈图看来,高务实指挥作战虽然在旁人看来有时候很大胆,比如他会使用弱势步兵正面迎击优势骑兵,但他本身不属于冒险,而是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掌握了新式战术、应用了新式兵器的步兵可以做到这一点。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辛爱、炒花、博硕克图三人都只能做到知己而无法知彼,他们完全不清楚也不了解自己的敌人已经发生的那些变化,依然以为骑兵在面临绝境时不顾伤亡的冲阵足以击溃一切敢于阻拦的步兵。
这,就是漠南、辽南、西北三战高务实“以步制骑”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除了这种看似神妙万方的“以步制骑”之外,高务实的作战风格就变得很平常了,其用兵布阵甚至称得上保守。
当然,高务实的排兵布阵虽然并不显得有何天才之处,但布日哈图仍然发现高务实的另外两个优点。
其一是他料敌极准,总能判断出对方的意图,然后顺势利用。甚至有时候他会故意设套,让他的敌人顺着他希望的思路钻进套中,任他摆布。
其二则是他对于兵种、兵器的使用从不囿于常规。譬如说过去的北方作战是极少使用水师的,但在辽南之战中高务实偏偏动用了“水师”。炒花之败,其实大半就败在对水师毫无了解,也毫无抵抗力之上。
又譬如说,高务实使用大炮与过去任何明军将领都不同,他极少把大炮分散开来使用,绝不会给某个只有数百人的部队配备火炮。高务实军中的火炮一贯集中使用,每每开炮都是惊天动地、挡者披靡。
这样的做法之下,虽然不像过去明军那样各条战线都有火炮压阵,但其当面之敌的压力却是成倍的增加,以至于根本不可能用血肉之躯挡住。往往是一顿火炮轰击之后,敌军要么重创,要么崩溃,面对接下来的步兵突击再无抵抗之力。
布日哈图已经可谓是知己知彼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轻易破解,更遑论百战百胜。
蒙古人纵横四海的时候,他们的对手吃过一次亏、两次亏、三次亏后,难道还不算知己知彼?当然算。
那么他们扭转败局了吗?显然没有。
他们依旧被蒙古人打得找不着北,除了南宋靠着坚固的城防扛了那么多年之外,其他敌人在蒙古人面前几乎都只有一路败到亡国的份。
当某种军事上的战术优势大到对方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合适的手段来应对的时候,“天下无敌”就出现了。
应付这种战术层面的绝对性“无敌”,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战略覆盖或者国力硬拼。
南宋抵抗蒙古多年,算是国力硬拼的典型,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失败其实不是这个战法失败,而是其内部、外部的各种因素加在一块儿,导致了战法无法继续顺利的执行下去,同时还出现了个别意外因素导致崩溃加速。
然而,国力硬拼这种事从来只有中原对游牧,断不可能是游牧对中原。图们麾下的部众总人口还远不如区区一个“地广人稀”的辽东,拿什么国力去和大明硬拼?想也别想。
所以,布日哈图只能从战略层面想法子。
大的战略方面,布日哈图已经想过办法了,比如搞出西北之乱,调动明军主力平叛、延缓明军的决战备战,这就是大战略之一。
但事到如今,辽东方面的战况已经到了这一步,布日哈图也不得不做出更小一些的战略,以使蒙古不会继续在“高务实风格”的战争中如前三次作战一样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