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将遣大军前来替左府守好江户本城,而左府则可放心出兵征战。”
如果这是能够拒绝的“好意”,德川家康必会断然拒绝,可惜他很清楚,京华的“好意”绝对不容拒绝。
京华深耕日本已经很久了,别人或许只是知道京华实力很强,但究竟强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完全是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
寻常日本人对于势力、权力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浅,最直观的表达无非就是石高。比如他德川家康作为左府,在秀吉晚年已经拥有了255万石的石高,雄踞日本之首,所以他也是五大老之首。
事实上,整个日本,只有丰臣秀吉本人不在“以石高论英雄”的行列,因为理论上秀吉的石高也不过220万石左右,还不如德川家康呢。
那这就有个问题了,既然家康的石高甚至超过秀吉,那凭什么是家康臣从秀吉而不是反过来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前文有说过,简单来讲就是丰臣氏的220万石指的是丰臣家的直辖领地和藏入地。如果算上忠于丰臣家的大名,如宇喜多秀家、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等人的领地,那么丰臣政权几乎占有全日本一半的领地。
其次,丰臣秀吉并不重视领地名义上的大小和领地的粮食产量,而是比较看重更加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城市,包括由丰臣政权直辖的金银矿山以及类似大坂、堺町等商贸城市。
后世有人读日本战国史或者江户幕府史会有种疑问,即秀吉为何只留给秀赖65万石藏入地?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实际上秀吉留给秀赖的是220万以上藏入地、各种金银矿山资源,以及直辖的商业城市,而绝不是仅只有65万石藏入地。
至于后来秀赖的藏入地从220万以上减少到了65万石,主要是由于关原之战后由德川主持的封赏和地方大名对地方藏入地的私自吞并。
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一件事,秀吉的藏入地分散全国,但同时相对集中在近畿和北九州——即后来剩下的那65万石。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有检地、监督地方大名、秀吉战略等因素共同促成。
抛开一般人懒得细细计算的大量庞杂数据,简单来说结论如下:德川家康手底下的粮产量虽然不少,但以他的财力能养活的军队其实也就七万左右,且装备水平只是一般偏上,除了旗本众(亲军)之外,大多不算顶尖。
丰臣秀吉则不同,抛开那220万石藏入地先不说,他还有每年黄金4400枚,银93000枚的收入,再加上亲藩谱代的力量,与拼了老命也只能养兵七万的德川相比,他能轻松拉起二十五万大军。
这就是财力的巨大差距!
然而,那又如何呢?现在的家康已经基本清楚了京华的实力。京华如果愿意,不仅同样可以轻松拉出二十万以上的大军来日本,而且其装备水平——尤其是火器部队和骑兵部队——足以完全碾压日本最为精锐的军队。
差点忘了,还有海军,这一点上日本与京华更是完全没得比。就以征朝战争中双方海军的表现来推断,京华甚至不必动用两洋舰队中实力更强的南洋舰队,只一个北洋舰队就能把全日本海军吊起来随便打。甚至家康怀疑,光凭关东分舰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海军的压倒性优势对于日本而言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是不言而喻的,那意味着京华可以随时进攻其想进攻的任何位置,日本军队只有疲于奔命顺便吃屁的份。
打了一辈子仗的德川家康深知,这种仗根本没得打,怎么打怎么输,半分胜算也没有,徒惹人笑罢了。
家康所能依赖的唯有一点,即高务实虽然有这样的力量,但他一定不会轻易发动这种规模的力量。同样作为“统治者”,家康很清楚力量不可滥用的道理,他相信高务实对此的理解绝不会比他浅薄。
说起来,秀吉这几年最大的失策又何尝不是滥用力量?即便他的滥用的确也有他的无奈,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非到万不得已,战争永远是下下之策。以势压人,以势服人,这才是上上之道。家康其实一直都是个中高手,而现在看来,高务实显然也一样。
既然是用势,那双方比较的就是谁更加势大,其他阴谋诡计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正如此刻的家康,由于深知对手绝不会比自己笨,所以当对方摆明要用这种以势压人的阳谋时,家康能做的也唯有服从。
“定南殿如此照拂,家康感激涕零,焉敢多言……今后也请三崎殿多多关照。”德川家康心中苦涩,胖乎乎的脸上却露出万分感激的颤抖,瞧那模样,甚至有种马上要哭出来的冲动。
如果这是能够拒绝的“好意”,德川家康必会断然拒绝,可惜他很清楚,京华的“好意”绝对不容拒绝。
京华深耕日本已经很久了,别人或许只是知道京华实力很强,但究竟强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完全是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
寻常日本人对于势力、权力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浅,最直观的表达无非就是石高。比如他德川家康作为左府,在秀吉晚年已经拥有了255万石的石高,雄踞日本之首,所以他也是五大老之首。
事实上,整个日本,只有丰臣秀吉本人不在“以石高论英雄”的行列,因为理论上秀吉的石高也不过220万石左右,还不如德川家康呢。
那这就有个问题了,既然家康的石高甚至超过秀吉,那凭什么是家康臣从秀吉而不是反过来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前文有说过,简单来讲就是丰臣氏的220万石指的是丰臣家的直辖领地和藏入地。如果算上忠于丰臣家的大名,如宇喜多秀家、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等人的领地,那么丰臣政权几乎占有全日本一半的领地。
其次,丰臣秀吉并不重视领地名义上的大小和领地的粮食产量,而是比较看重更加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城市,包括由丰臣政权直辖的金银矿山以及类似大坂、堺町等商贸城市。
后世有人读日本战国史或者江户幕府史会有种疑问,即秀吉为何只留给秀赖65万石藏入地?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实际上秀吉留给秀赖的是220万以上藏入地、各种金银矿山资源,以及直辖的商业城市,而绝不是仅只有65万石藏入地。
至于后来秀赖的藏入地从220万以上减少到了65万石,主要是由于关原之战后由德川主持的封赏和地方大名对地方藏入地的私自吞并。
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一件事,秀吉的藏入地分散全国,但同时相对集中在近畿和北九州——即后来剩下的那65万石。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有检地、监督地方大名、秀吉战略等因素共同促成。
抛开一般人懒得细细计算的大量庞杂数据,简单来说结论如下:德川家康手底下的粮产量虽然不少,但以他的财力能养活的军队其实也就七万左右,且装备水平只是一般偏上,除了旗本众(亲军)之外,大多不算顶尖。
丰臣秀吉则不同,抛开那220万石藏入地先不说,他还有每年黄金4400枚,银93000枚的收入,再加上亲藩谱代的力量,与拼了老命也只能养兵七万的德川相比,他能轻松拉起二十五万大军。
这就是财力的巨大差距!
然而,那又如何呢?现在的家康已经基本清楚了京华的实力。京华如果愿意,不仅同样可以轻松拉出二十万以上的大军来日本,而且其装备水平——尤其是火器部队和骑兵部队——足以完全碾压日本最为精锐的军队。
差点忘了,还有海军,这一点上日本与京华更是完全没得比。就以征朝战争中双方海军的表现来推断,京华甚至不必动用两洋舰队中实力更强的南洋舰队,只一个北洋舰队就能把全日本海军吊起来随便打。甚至家康怀疑,光凭关东分舰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海军的压倒性优势对于日本而言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是不言而喻的,那意味着京华可以随时进攻其想进攻的任何位置,日本军队只有疲于奔命顺便吃屁的份。
打了一辈子仗的德川家康深知,这种仗根本没得打,怎么打怎么输,半分胜算也没有,徒惹人笑罢了。
家康所能依赖的唯有一点,即高务实虽然有这样的力量,但他一定不会轻易发动这种规模的力量。同样作为“统治者”,家康很清楚力量不可滥用的道理,他相信高务实对此的理解绝不会比他浅薄。
说起来,秀吉这几年最大的失策又何尝不是滥用力量?即便他的滥用的确也有他的无奈,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非到万不得已,战争永远是下下之策。以势压人,以势服人,这才是上上之道。家康其实一直都是个中高手,而现在看来,高务实显然也一样。
既然是用势,那双方比较的就是谁更加势大,其他阴谋诡计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正如此刻的家康,由于深知对手绝不会比自己笨,所以当对方摆明要用这种以势压人的阳谋时,家康能做的也唯有服从。
“定南殿如此照拂,家康感激涕零,焉敢多言……今后也请三崎殿多多关照。”德川家康心中苦涩,胖乎乎的脸上却露出万分感激的颤抖,瞧那模样,甚至有种马上要哭出来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