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农村小学里,学校的公共区域没有一个垃圾桶,但并不影响学校保持干净整洁。

    并不是说学生们都不乱扔垃圾,主要是三年级以上每个班都会在学校里负责一块卫生区域,主要是教学区的花坛,以及周边的水泥地,还有教学楼后面草坪绿化带。

    不过如果哪个班忘记打扫公共区的卫生,一阵风,那块区域的垃圾还是能被风卷起来形成一个垃圾龙卷风。

    杨阳看着自己手里的冰淇淋纸壳,还有刚捡起来的糖纸,有些无奈。

    他老婆八成是忘记了这一点,他也不好意思让别三四年纪的小学生帮忙打扫他们留下的垃圾。

    当然六年级也不行。

    而拿着垃圾专门去教室扔也不太一会事,有种欺负卫生委员的意思。

    这年头愿意当卫生委员的都是一些傻乎乎的小姑娘。

    别人一个星期只用打扫一次公共区域,她们倒好天天挥舞着扫把,没想过骑着飞上天,只知道一大早带着轮值生,去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简直都快成了人民的公仆了。

    反正离开车棚左拐不远就是学校垃圾集中处理处,杨阳走几步路,随手将这垃圾扔到那里。

    这个年代没有垃圾分类的说法,不会有老师过来让他捡回来重新扔一次。

    这种倒垃圾的方式,对于十几年后的某些地方,简直是殿堂级的享受。

    简单粗暴,不管什么垃圾扔一个固定的地方就成,也不用担心资源浪费,稍微有一丁点能换钱的东西,来收垃圾的老伯都能给你挑出来。

    扔完垃圾了以后,杨阳顺便又在学校食堂旁边公用水池洗了一下手。

    不过别误会,这里的食堂并不是对所有学生开放的。

    除了老师之外,每一个想要在食堂吃饭的学生都要先报名,然后带米和饭盒,然后食堂的阿姨将所有学生的米收集到一起,放到一个锅里做好,然后再分到每一个人的饭盒中。

    只有米饭没有菜,学生们要自己带一点榨菜或者咸鸭蛋,简单的算是解决了中午的一顿饭。

    这是学校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风俗。

    杨阳读的学校,是乡里的第一座小学,到现在有三十年的历史,可以想象一下,四十几年前在农村的有多少低保户,住的距离学校又远,孩子们只出一点米,能中午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不过到了2002年,原本放饭盒的窗口,饭盒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孩子就算不能回家吃饭,都会被父母给两三块钱去学校附近的早午餐店解决温饱。

    杨阳记得这个时候如果下雨的话,杨妈会给他三块钱在学校附近找地方吃饭。

    一大碗肉汤糯米饭,两块钱。(小碗一块)

    一大碗草苗炒年糕,三块钱。(小碗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