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旅程,为了省钱,一路上吃的都是干粮。住过破庙,也曾露宿荒野,天当被地当床。

    第四天下午,精神倦怠的叔公和三叔,脸上的表情肉眼可见地好看了起来。

    韩铭揉着自己的腰,心里一舒,总算是结束了。以他的身体,都受不了,更别说上了年纪的长辈。他由衷佩服,古人的毅力。

    马车走上了坑坑洼洼的小路,颠簸得更为厉害了。叔公直接拉着两人下车,只留下简单的行李在车上,三人步行回家。

    走过一颗巨大的榕树,三叔吁了一口气,“总算是到家了,五哥没忘记吧?”

    韩铭摇着头笑了笑,没有说话,仔细打量着已显现出全貌的村落。

    大致用眼睛数了数,房舍不到一百间,清一色的草屋泥房。没有进行全面布局,散乱地遍布各处。几乎每家都没有院子,在屋后有一小块空地,堆着许多杂物。

    挨着村子的是一条水渠,水渠的另一边则是农田,里面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不错。对农事不太了解的韩铭,大致知道在南方,水稻是种两季的。现在田里面的,应该是第二季。

    离村子不远的地方,还能看见青色的小山丘,海拔不高,生长着许多灌木和乔木。

    随着几人进村,在外走动的村民纷纷迎了上来,“族长,您可算是回来了。这是五哥吧,都这么高了。”

    很快,他们就被人就围成了一个圈,热闹的很。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韩铭频频点头,礼貌地回复各种问题。

    这时,人群之中让开了一条道路。一位白发苍苍,身子有些佝偻,包着头巾的老媪急忙走了过来。

    她先看了叔公和三叔一眼,随后一把抓住韩铭的手,“五哥,你回来啦?老婆子还以为,这辈子都看不到你了。”

    韩铭轻轻抚着老人后背,“叔奶,以后我就在家陪着您,哪也不去。”

    “这孩子,又拿好听的哄我,现在可没糖给你吃咯。”

    说了一阵,叔公见天色不早,便让人群散开,带着几人回家了。

    叔奶一直拉着韩铭的手,絮絮叨叨地问了许多话,都是‘身体怎样’‘学业还好吗’‘有没有喜欢的姑娘’这些。

    韩铭一点也不嫌烦,听得异常认真,事无巨细地回答,还把老人逗的哈哈大笑。他第一次觉得,来到这里,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跨过一块空地就来到了家门口,低矮的大门,他要弯腰才不会碰到头。按他自己估算,这门不到一米八的高度。

    整个屋子是小三间的格局,中间是堂屋,左右两边叫东、西屋,叔公两位老人住东屋。西屋被隔成两间,是三叔夫妻和两个儿子住处。

    不经意间,韩铭知道了很多信息。叔公一共有两子两女,两女早已出嫁,一个嫁在隔壁村,一个嫁得稍远,在县城边上。

    三叔是大儿子,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和老人同住。而叔公另一个儿子,韩铭应该叫他七叔,五年前成的亲。由于老屋住不下,他就起了新的房子,自己单过。

    在古代还有现代一部分地方,同宗族人,只要不出五服,排行都是一起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