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阳府衙,高门深院,檀香木飞檐,青瓦石墙间浮雕刻虎,古朴中透着一丝威严。
府衙与城主府不同,前者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后者是长官平日里生活休息的地方,当然也不绝对,有人喜欢在城府与心腹商议政事,也有人经常在府衙办公,各有不同。
比如李唐就喜欢在城府与一众心腹商议军机要事,而不是在府衙内,只不过并州总管尚在河套,而今日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李唐处理,为了显示对其中的重视,便在府衙内召集了一众官员!
州府大殿,李唐面色平静持剑而立,身后一众并州官员则色严肃,俯身听旨:“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
“并州唐候,北驱匈奴,拓地千里.....晋卫将军,督北军事......”
这个时代不兴跪拜,在某些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还是要跪身行礼的。
比如刘邦统一天下尊为皇帝,便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便令叔孙通制定君臣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
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官职多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其间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等等。
这个时期的圣旨,也不像明清时期那样烂大街,圣旨是异常神圣的,公候或者州牧以下的官员的任命,都没有资格用到圣旨。
大都是由朝廷文书直接任免,圣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不是说皇帝突然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让身边的大臣太监亦或亲自提笔,就能弄出来的。
所谓圣旨,这个时期的皇帝是没有资格自己写,或者让身边人写的。
一份圣旨从出生,到颁布是要经过皇帝大臣以及三公,等等一系列的检阅以及最后一起印绶盖章,这个圣旨才算出炉。
至于皇帝自己盖章,颁布的圣旨,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比如唐朝的圣旨,其拟召的过程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针对某件事情各自写一道初稿,写好后送中书令或中书侍郎。
由一众官员商议帅选其中一道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熟稿,然后送交给皇帝盖个章,再交给门下省各部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确认执行,这才是真货。
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
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
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当然非法的圣旨也不少见,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却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
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
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
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晋阳府衙,高门深院,檀香木飞檐,青瓦石墙间浮雕刻虎,古朴中透着一丝威严。
府衙与城主府不同,前者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后者是长官平日里生活休息的地方,当然也不绝对,有人喜欢在城府与心腹商议政事,也有人经常在府衙办公,各有不同。
比如李唐就喜欢在城府与一众心腹商议军机要事,而不是在府衙内,只不过并州总管尚在河套,而今日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李唐处理,为了显示对其中的重视,便在府衙内召集了一众官员!
州府大殿,李唐面色平静持剑而立,身后一众并州官员则色严肃,俯身听旨:“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
“并州唐候,北驱匈奴,拓地千里.....晋卫将军,督北军事......”
这个时代不兴跪拜,在某些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还是要跪身行礼的。
比如刘邦统一天下尊为皇帝,便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便令叔孙通制定君臣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
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官职多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其间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等等。
这个时期的圣旨,也不像明清时期那样烂大街,圣旨是异常神圣的,公候或者州牧以下的官员的任命,都没有资格用到圣旨。
大都是由朝廷文书直接任免,圣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不是说皇帝突然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让身边的大臣太监亦或亲自提笔,就能弄出来的。
所谓圣旨,这个时期的皇帝是没有资格自己写,或者让身边人写的。
一份圣旨从出生,到颁布是要经过皇帝大臣以及三公,等等一系列的检阅以及最后一起印绶盖章,这个圣旨才算出炉。
至于皇帝自己盖章,颁布的圣旨,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比如唐朝的圣旨,其拟召的过程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针对某件事情各自写一道初稿,写好后送中书令或中书侍郎。
由一众官员商议帅选其中一道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熟稿,然后送交给皇帝盖个章,再交给门下省各部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确认执行,这才是真货。
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
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
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当然非法的圣旨也不少见,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却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
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
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
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