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从万古一帝,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传承万代,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秦代国祚甚短,只有十五年,除了秦始皇按阴阳五行思想规定的服色外,一般服色仍是沿袭战国的习惯。

    秦国本处西陲,向来不如中原的繁文缛节,服装样式较简单,而且开始将古代做为常服的袍,正式穿着。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年,秦灭六国,秦始皇赢政建立了所谓的封建王朝开端,统一了文字,货币,服饰,度量衡等太多了。

    这个封建开端,想要千秋万代的国祚很短,很短,短小精悍,深度有力,影响悠远,秦始皇规定礼服祭服以黑为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只许庶人着白袍,你要敢穿一身黑,那就看头够不够硬。

    到了大汉汉高祖时期,采用秦朝的黑衣大冠为祭服,对一般服装,除刘邦当亭长时用竹皮自制的刘氏冠不许一般人戴之外,没有什么禁例。

    高祖之后,经过七十年左右的经济恢复,到汉文帝时,国力已经充裕起来,但汉文帝只穿弋绨、革舄、赤带,王后的裙裾长不及地,提倡节俭,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经济进一步繁荣,出现了文景之治。

    由于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上的服饰文化也逐渐由俭转奢,当时纺织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和由丝绸出口交换进来的珠玉犀象、琥珀玳瑁等高贵的装饰品,刺激着衣着生活水平的上升。

    京师贵戚的穿着打扮,逐渐超过了王制、高贵的服装面料,如锦、绣、绮、縠、冰纨等,原来属于后妃们专用,此时,富商大贾也都穿以为常,在他们嘉会宾客的时候,还拿这些高贵的丝织品裱被墙壁。

    贵族之家,僮婢亦穿绣衣丝履,这在儒家看来,是一种尊卑混乱的现象,所以儒家学者贾谊就给汉文帝上书,建议按照儒学传统思想建立服饰制度,以确定人种尊卑,但汉文帝不予实行。

    虽然汉承秦制,衣冠制度也继承了下来,但文帝却没有去施行,或者说没有去约束,这就是文帝,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推崇文景之治的妙处。

    到汉武帝元封七年决定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这个时期,服饰这种东西又逐渐开始严格规定制度了,或者说服饰的制度开始施行了,这就常人推崇的武帝,牛逼的不得了。

    普通的小脚之民,若是在他的统治下过活,你去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了。

    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五十九年,下诏采用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确定了官服制度。

    永平二年正月祀光武帝明堂位时,汉明帝和公卿诸侯首次穿着冕冠衣裳举行祭礼,这是某些学说演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衣冠制度在中原得以全面贯彻执行的开端。

    汉明帝的祭服、朝服制度包括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各有等序,它的重点在冠冕,朝服采用深衣制。

    衣冠这东西,延续隋唐时期,又有了新的变故,黄色成为君王的专用服色,文帝以赭黄色文绫袍为常服,高祖在听朝时也必穿赭黄色袍服。

    这个时期,衣冠开始在一步进化了,进化的等级分明,武朝时期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服为大科绫罗紫色袍衫,三品官服紫色,四品官服绯色,五品官服浅绯色,六品官服深绿色,七品官服浅绿色,八品官服深青色,九品官服浅青色。

    衣冠这玩意,与骑乘权如出一辙,赵怂即位后,将五代时卑不逾尊的服饰制度重新加以厘定,这一次名目更加广泛,制度也更加严谨,仅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

    这就是有些人推崇的赵怂,这就是所谓富丽繁荣的赵怂,这就是有那么点道理。

    时至大元时期亦代独具特色,从天子到官宦,质孙服的面料、颜色、花纹以及装饰的粗细,皆因身份不同而不同。

    最漂亮的质孙服,无疑是天子所服,其冬服有十一种,夏服有十五种,包括穿红粉皮服、戴红金答子暖帽,穿白毛子金丝宝服、戴白藤宝贝帽。

    官服中,装饰品发挥了特殊的效用,如一品官用雕花之玉,二品官用花犀,一直到八品用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