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只有一更,但是万字。)
清早不起误一日,熟读诗书的董难言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毫不陌生,教少年认字读书的老者曾经说过,道理千万,知道容易做到难。
正在山边吐纳练气的董难言对此深表同意,少年也想在舒适的被窝里再多睡一会,多躺一会,像宋皆宜那样无事吹山风,有事
闭目中的董难言轻轻一笑,少女还真没有什么事。
天已凉,落叶宗许多树木都已枝枯叶落,一片萧瑟,继续入定,其实董难言心里有些焦虑,从董爷爷去世到现在拜入落叶宗,已经快五年了,过了这个年,他只有的这十年命数,就已经过半了。
尽管勤勤奋奋的练气,储物袋里的灵玉石早已十去七八,但身上这些窍穴好像无底洞一样,难以填满,还好那门早积晨光,夜采月露,藏华入窍的神通,董难言修行的还算顺利,不然,少年可就要沮丧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后,董难言从入定中起身,雷打不动的练起那套零落剑法,在知道宋皆宜成为登楼境后,少年除了羡慕之外,更加勤奋。
抛开命数,这么刻苦修行,提升境界,是因为,提着枯枝练剑的少年恨不得马上就境界拔高,成为登楼境,看看铁匠大叔留给他的东西。
少年心心念念,里面一定要有功法啊,一定要有剑法啊。
这几日在修行练气的疲惫之余,董难言就会搬张椅子,坐在闲情逸致的宋皆宜身旁,跟上次木楼外说天下时一样,拽着少女的一角青色袖口,虚心又好奇的听着宋皆宜说一些故事,其中就包括着铁匠大叔张三的。
世间道理一箩筐,难抵天青三寸长,昏昏天幕无穷尽,一剑斩破露日光。
听到这句话的董难言联想到那日自家屋顶上持剑向天的男子,少年心头一阵快意,这是何等的潇洒无束。
不过少年快意之余又有些费解,询问身旁眼中放光的少女,“世间道理一箩筐,难抵天青三寸长,难道是说大叔不讲道理吗?”
正在练剑的少年自嘲一笑,他当时怎么能这么想。
听到董难言这种没脑子的问题,少女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少年,“你怎么一点悟性也没有呀。”
不允许身边的傻少年对她心目中崇拜的男子妄加猜测,宋皆宜耐心解释着这段话的由来。
九州外有一座暗无边界的囚书岛,岛主修为通玄,据说早年间因为被一些酸腐儒士所欺,失了读书人的身份,所以后来哪怕修为通玄后,仍是对此耿耿于怀,记恨在心,视为生平之耻。
怨恨读书人的囚书岛岛主每年都会将一些读书人抓进囚书岛,男子倒也不以修为压人,只是立下一条规矩,“若是能在道理上说的过他,便可出岛。”
不过这个岛主当真有大学问,多年来,不见天日的囚书岛满是读书人,竟是没有一人能在道理上说的过他。
后来甚至连一些儒家圣贤都被囚在岛中,但囚书岛岛主不以修为压人,硬是与读书人讲道理,所以一时儒家也不好出手对付,再加上男子修为高深,就算是有人想要去要人,也要先掂量一下自身有没有那个能耐。
宋皆宜眼中神采奕奕,“后来,下山历练的张三在神州结交了一位朋友,是一名修为平平的读书人,不过不巧的是,这名读书人被囚书岛岛主抓进岛中。”
昏无边界,漆黑沉沉中,男子对着擅进岛内的少年笑问道“你可知道,外人入我囚书岛,不管是谁,若无真才实学可是走不出去的?”。”
寻友而来的张三笑道“早在神山上,就深知岛主修为通玄,囚书岛的规矩,自然知道。”
清早不起误一日,熟读诗书的董难言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毫不陌生,教少年认字读书的老者曾经说过,道理千万,知道容易做到难。
正在山边吐纳练气的董难言对此深表同意,少年也想在舒适的被窝里再多睡一会,多躺一会,像宋皆宜那样无事吹山风,有事
闭目中的董难言轻轻一笑,少女还真没有什么事。
天已凉,落叶宗许多树木都已枝枯叶落,一片萧瑟,继续入定,其实董难言心里有些焦虑,从董爷爷去世到现在拜入落叶宗,已经快五年了,过了这个年,他只有的这十年命数,就已经过半了。
尽管勤勤奋奋的练气,储物袋里的灵玉石早已十去七八,但身上这些窍穴好像无底洞一样,难以填满,还好那门早积晨光,夜采月露,藏华入窍的神通,董难言修行的还算顺利,不然,少年可就要沮丧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后,董难言从入定中起身,雷打不动的练起那套零落剑法,在知道宋皆宜成为登楼境后,少年除了羡慕之外,更加勤奋。
抛开命数,这么刻苦修行,提升境界,是因为,提着枯枝练剑的少年恨不得马上就境界拔高,成为登楼境,看看铁匠大叔留给他的东西。
少年心心念念,里面一定要有功法啊,一定要有剑法啊。
这几日在修行练气的疲惫之余,董难言就会搬张椅子,坐在闲情逸致的宋皆宜身旁,跟上次木楼外说天下时一样,拽着少女的一角青色袖口,虚心又好奇的听着宋皆宜说一些故事,其中就包括着铁匠大叔张三的。
世间道理一箩筐,难抵天青三寸长,昏昏天幕无穷尽,一剑斩破露日光。
听到这句话的董难言联想到那日自家屋顶上持剑向天的男子,少年心头一阵快意,这是何等的潇洒无束。
不过少年快意之余又有些费解,询问身旁眼中放光的少女,“世间道理一箩筐,难抵天青三寸长,难道是说大叔不讲道理吗?”
正在练剑的少年自嘲一笑,他当时怎么能这么想。
听到董难言这种没脑子的问题,少女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少年,“你怎么一点悟性也没有呀。”
不允许身边的傻少年对她心目中崇拜的男子妄加猜测,宋皆宜耐心解释着这段话的由来。
九州外有一座暗无边界的囚书岛,岛主修为通玄,据说早年间因为被一些酸腐儒士所欺,失了读书人的身份,所以后来哪怕修为通玄后,仍是对此耿耿于怀,记恨在心,视为生平之耻。
怨恨读书人的囚书岛岛主每年都会将一些读书人抓进囚书岛,男子倒也不以修为压人,只是立下一条规矩,“若是能在道理上说的过他,便可出岛。”
不过这个岛主当真有大学问,多年来,不见天日的囚书岛满是读书人,竟是没有一人能在道理上说的过他。
后来甚至连一些儒家圣贤都被囚在岛中,但囚书岛岛主不以修为压人,硬是与读书人讲道理,所以一时儒家也不好出手对付,再加上男子修为高深,就算是有人想要去要人,也要先掂量一下自身有没有那个能耐。
宋皆宜眼中神采奕奕,“后来,下山历练的张三在神州结交了一位朋友,是一名修为平平的读书人,不过不巧的是,这名读书人被囚书岛岛主抓进岛中。”
昏无边界,漆黑沉沉中,男子对着擅进岛内的少年笑问道“你可知道,外人入我囚书岛,不管是谁,若无真才实学可是走不出去的?”。”
寻友而来的张三笑道“早在神山上,就深知岛主修为通玄,囚书岛的规矩,自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