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另一个时空里,贝托鲁奇玩的那一套,美国这边出钱出主要演员,大陆这边出群众演员出场地。
对此,中方肯定不太喜欢,所以等李旭一说完,高书记随即打趣的试探道:“李先生,这听起来,好像我们国家一个合适的演员都没有啊?”
“不是这回事,毕竟是主要面向欧美观众,所以必须用英语说台词,如果你们有英文说得好的,台词能过关的,我们也会考虑。”李旭这么回答道。
“其实,我能理解你们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宣传自己的迫切心理,”他随即又道,“但是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我敢打赌,剧本完成后,你们很多人可能不会喜欢,但对欧美观众来说,确实是一个了解你们的窗口。”
高书记干笑了声:“我们也不是那么严苛和不讲情理,只要是……合理的修改,都是可以的。”
“其实,电影的主线很简单,就和《我的前半生》的英文名一样,《从皇帝到公民》,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名字。”李旭笑了笑,“但是要参考的书不仅是《我的前半生》,还有溥仪曾经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所著的《紫禁城的黄昏》。”
“有所了解,”刘总经理当即接道,“在这个,接到两位先生送来的策划书后,我特意找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其中就有《紫禁城的黄昏》。坦率的说,除了一些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充满偏见的东西,以及过于美化溥仪同志以前生活,大部分还算贴近生活。”
“所以我会让编剧尽量将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观察,既不拔高,也不贬低,”李旭说着摆了摆手,“其实,我们现在说这么多也没有意义,毕竟八字还没一撇,不如等沟通完毕,将剧本第一稿完成了,再来详细讨论吧。”
顿了顿后他又道:“另外,我打算邀请黑泽明担任导演,李翰祥担任导演助理,听说后者和你们合拍了《火烧圆明园》,是吗?”
“是的。”刘总经理当即点了点头,他和高书记,以及文化部、广电的两位,都隐隐带着兴奋。
好吧,作为电影圈里有名有姓的大师,黑泽明在中国的人气很高的当然,对刘总经理等人来说,能邀请到他的话,那也算是政绩。
不过想想《德尔苏?乌扎拉》受到中苏两方面的批判苏联是在筹备的时候,国家电影委员会非常关注,并经常性的说他过于出力地描写好的中国人。
至于上映后中国方面的批判就不用多说了,真是非常有趣,也就难怪另一个时空里,九十年代面对大陆的邀请,黑泽明会说上一句:不去!
可惜这个时空里他没法耍脾气了。
“那就行了,”李旭这时点点头,“过几天我就会让人跟李翰祥联系,虽然我还没跟黑泽明先生挑明,但我想他不会拒绝的。”
现场的几个人都在点头,他们都是知道他身份的,想来天皇的远亲要邀请黑泽明来大陆执导电影,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惜他们不知道,九条的身份其实更好用。
“另外就是,还有一个项目,想要跟你们合作。”李旭这时对利潪招了招手,女秘书随即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文件不多,就几页纸,稍微翻两下就读完了,然后他们都露出了惊讶和意外的神色。
“一九四二?”刘总经理迟疑的问道。
“是的,就是一九四二,”李旭点了点头,“这次的合作就要全面一些了,而且在《末代皇帝》之后。两条线,一条白修德的所见所闻,一条是小人物的逃荒线,前一条线的编剧我来找人,后一条线由你们的编剧负责,演员也都找大陆的,尽可能用中文对白。”
是的,在《战争子午线》、《黄石的孩子》、《一九四二》之间,李旭终究还是选择了最后那部电影。无他,前世印象最深,而且拍得最操蛋。
倒不是说冯老炮在手法和剧情上有什么问题,而是人物相差甚远,有良心的地主,颠倒位置的李培基和蒋鼎文,略过不提的群众缴枪,当然还有洗地的常凯申。
李旭对此也不做评价,就是想看看,在80年代的这个时候,某些人还没死完的时候,大陆会怎么拍这部电影。
对此,中方肯定不太喜欢,所以等李旭一说完,高书记随即打趣的试探道:“李先生,这听起来,好像我们国家一个合适的演员都没有啊?”
“不是这回事,毕竟是主要面向欧美观众,所以必须用英语说台词,如果你们有英文说得好的,台词能过关的,我们也会考虑。”李旭这么回答道。
“其实,我能理解你们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宣传自己的迫切心理,”他随即又道,“但是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我敢打赌,剧本完成后,你们很多人可能不会喜欢,但对欧美观众来说,确实是一个了解你们的窗口。”
高书记干笑了声:“我们也不是那么严苛和不讲情理,只要是……合理的修改,都是可以的。”
“其实,电影的主线很简单,就和《我的前半生》的英文名一样,《从皇帝到公民》,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名字。”李旭笑了笑,“但是要参考的书不仅是《我的前半生》,还有溥仪曾经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所著的《紫禁城的黄昏》。”
“有所了解,”刘总经理当即接道,“在这个,接到两位先生送来的策划书后,我特意找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其中就有《紫禁城的黄昏》。坦率的说,除了一些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充满偏见的东西,以及过于美化溥仪同志以前生活,大部分还算贴近生活。”
“所以我会让编剧尽量将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观察,既不拔高,也不贬低,”李旭说着摆了摆手,“其实,我们现在说这么多也没有意义,毕竟八字还没一撇,不如等沟通完毕,将剧本第一稿完成了,再来详细讨论吧。”
顿了顿后他又道:“另外,我打算邀请黑泽明担任导演,李翰祥担任导演助理,听说后者和你们合拍了《火烧圆明园》,是吗?”
“是的。”刘总经理当即点了点头,他和高书记,以及文化部、广电的两位,都隐隐带着兴奋。
好吧,作为电影圈里有名有姓的大师,黑泽明在中国的人气很高的当然,对刘总经理等人来说,能邀请到他的话,那也算是政绩。
不过想想《德尔苏?乌扎拉》受到中苏两方面的批判苏联是在筹备的时候,国家电影委员会非常关注,并经常性的说他过于出力地描写好的中国人。
至于上映后中国方面的批判就不用多说了,真是非常有趣,也就难怪另一个时空里,九十年代面对大陆的邀请,黑泽明会说上一句:不去!
可惜这个时空里他没法耍脾气了。
“那就行了,”李旭这时点点头,“过几天我就会让人跟李翰祥联系,虽然我还没跟黑泽明先生挑明,但我想他不会拒绝的。”
现场的几个人都在点头,他们都是知道他身份的,想来天皇的远亲要邀请黑泽明来大陆执导电影,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惜他们不知道,九条的身份其实更好用。
“另外就是,还有一个项目,想要跟你们合作。”李旭这时对利潪招了招手,女秘书随即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文件不多,就几页纸,稍微翻两下就读完了,然后他们都露出了惊讶和意外的神色。
“一九四二?”刘总经理迟疑的问道。
“是的,就是一九四二,”李旭点了点头,“这次的合作就要全面一些了,而且在《末代皇帝》之后。两条线,一条白修德的所见所闻,一条是小人物的逃荒线,前一条线的编剧我来找人,后一条线由你们的编剧负责,演员也都找大陆的,尽可能用中文对白。”
是的,在《战争子午线》、《黄石的孩子》、《一九四二》之间,李旭终究还是选择了最后那部电影。无他,前世印象最深,而且拍得最操蛋。
倒不是说冯老炮在手法和剧情上有什么问题,而是人物相差甚远,有良心的地主,颠倒位置的李培基和蒋鼎文,略过不提的群众缴枪,当然还有洗地的常凯申。
李旭对此也不做评价,就是想看看,在80年代的这个时候,某些人还没死完的时候,大陆会怎么拍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