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一统三国602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全文免费阅读_第602章不养乱臣贼子来自

    吕布趁着刘虞讨伐公孙瓒不成反而身死的契机,以邺城朝廷的名义,火速派兵占领了刘虞和公孙瓒的地盘,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大部都落入吕布手里。

    吕布为了诱来公孙度援军,刻意地没有派兵去把易京以东的右北平郡、辽西郡占领,而是迁移了一部分居民,补充到吕布已经占领的地区。

    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新任的幽州刺史董昭前来奏报:“主公,朝廷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这幽州五郡,总共费时不到两个月,主公为了迅速稳定地方秩序,传令这五郡官吏照常任职,可这五郡官吏中,若是由公孙瓒派遣的恐怕被我军秋后算账所以逃入易京,若是由刘虞任命的担心我们冀州政策完全不同幽州所以也弃官不做,现在的幽州地方严重缺乏官吏,特别是缺乏主管政务的主官,如郡一级的官员太守、郡丞、主薄和县一级的县令、县丞、主薄都很匮乏。

    属下苦无良策,还请主公示下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吕布稍微想了一下:“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解决司州官吏问题的?”

    董昭笑道:“数月前,主公一举从伪洛阳朝廷上搜刮了将近两百位贤才,其中有九十多个贤才不论从才能还是德行,都足以胜任地方郡县政务,但主公担心他们的思想转变不过来,便把他们先放在邺城的中央大学堂政治学院进行培训。经过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又让他们去通天教受洗,从政治信仰到精神信仰。完全地对他们进行洗心革面,主公您才放心把他们放到各地郡县主持地方政务。

    主公您还担心这些官员跟袁绍等敌对势力勾结,便把所有主官家眷安在洛阳。由当地驻军负责看守。”

    吕布微微一笑道:“公仁,你照样办理不就是了!”

    董昭猛地摇摇头道:“主公,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洛阳朝廷上的官员大多都是来自于司州之外的其他州郡,他们在司州各郡县任职,不会存在幽州这边的问题。”

    吕布紧锁眉头道:“幽州这边有什么问题?”吕布自己对治政种田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他就只管军事,行政方面的事宜全都交给董昭等能吏去做。所以幽州官吏上存在的问题他并未察觉到。

    董昭苦笑道:“幽州官吏多半都是从本地选拔出来的,他们数代都在本地做官,配置家族势力,逐渐成为强大的地方豪强,历任外来刺史都不得不向他们这样的地方豪强门阀妥协,要倚重他们,要纵容他们。任由他们培植亲信、徇私枉法、殖产营私、鱼肉百姓而不敢处置他们。”

    说到这里,董昭压低声音说道:“主公之前借刀杀人除掉的鲜于辅、鲜于银兄弟所属的鲜于家族便是幽州官吏的典型,若是继续任用这样的官吏,特别是让他们继续蓄养家兵,虽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保境安民的积极性。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他们侵害乡人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会让他们在家乡配置亲信经营势力使得他们的家乡最后变成他们的王国,成为割据自立的军阀,恐怕主公大军一离开幽州,过些时候,还要继续回军花费功夫去清除他们。”

    吕布听了大惊,心里满是后悔,因为他想起自己在数月前搞出来的“本地人守护本土做子弟兵”的战略,其中应该也有这样的漏洞。

    吕布刚一想起来,郭嘉便推开议事厅的大门,将最新收到的一系列情报传递给吕布:“主公,您之前认为本地人守卫本地是子弟兵应该能够更好地守卫边境,便派西凉诸将领带领各自麾下将士回到他们的家乡镇守,几个月过去了,因主公大军远离凉州,他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招兵买马,收罗地方民心,拥兵自重割据自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郭嘉没有直接斥责是吕布一念之差导致了李傕、郭汜、樊稠、杨定、牛辅、董越等西凉将领现在拥兵自重割据自立的倾向,但他话语里面却明显地表露了这个疑问。

    吕布心里甚是烦忧,本来凉州有金城太守韩遂、武威太守马腾割据自立就已经够闹腾的了,若是李傕等西凉将领也都各自割据自立,吕布眼看就要夺下的凉州又要失去了。

    沮授在一旁见吕布非常郁闷,便笑着劝解道:“主公让本地人守卫本土本是好事,奈何这个本地人指的是普通士卒、普通民众,而不是是官员,官员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一旦在家乡做官,就非常容易培植亲属、结驷营党、贪赃枉法,甚至有可能割据自立。

    雄才大略的孝武皇帝(刘彻),早就敏锐地意识到,本土做官极易造成裙带关系滋生、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以至尾大不掉,所以他很早就确立了异地为官的制度。

    而到了本朝桓帝时期,原来的察举征辟制已经蜕变为贵族官僚引用亲故、招纳明党的工具,桓帝便推出了《三互法》,要求如下三类人必须回避:地方官自身本籍、婚姻之家的对象之籍、两州人士的对方之籍,怎奈没有落实到实处,所以现在大汉各地有数不清大大小小的割据自立不遵王命的势力。

    主公,您奉天子以讨不臣,可千万不要又培植出一批乱臣贼子!”

    吕布好好地思考了沮授提出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来搞得所谓的子弟兵策略是一厢情愿,这个时代的人物很多都怀着野心,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对大汉忠心耿耿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不忠的机会,而自己作为执政者,就不能给下面人不忠大汉朝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