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荷报官后,雪儿的尸首交由元妻挪出竹意馆停放,当夜,冯泰未归。次日雪儿父兄便从庄上赶来,接走女儿尸身,一同带走的还有秀州衙门勘验雪儿服毒自尽的说法,其父兄对此毫无疑议。

    消息传开,冯府中渐渐出现对雪儿服毒自尽的另一种说法——周嬷嬷下毒毒死了主母院里的丫鬟。任何话经过口舌加工,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说得有鼻子有眼。

    十月初三午后,沈荷乘车出城,到东郊亡母坟上祭拜。前日下过雨,大雨冲刷过的石碑没有过多的晨灰,枯叶几片停在石碑下。因为有人料理,即使草木萧索的季节,坟茔四周矮树依然郁郁葱葱,碧色环绕。

    火舌吞噬着经卷,逐渐烧成黑色的碎片,风一托,空中飞扬而起,宛若一只只黑色的蝴蝶。它们在石碑前萦绕盘旋,有的落在坟头压着的黄纸上,有的落在贡品上。

    “娘,您再等些时日。”沈荷俯眼望着逐渐减弱的火焰,拈帕去拭贡品表面的黑灰。她跪坐在碑侧,领上白绒簇簇轻扬,双目闪过一道匕首的寒光。寂静的坟茔时不时传出低低的咳嗽,直尽天空中铅云沉重,大有降雨的征兆。

    魏氏养病的庄子离这里不远,她坐上车,命车夫赶往去年魏氏声称安排给她养病的山水闲庄,避雨喂马,暂作休息。

    车室内沈荷一手托着帕子,如雪的绸色中间躺着一颗陈皮糖,褐色的陈皮糖切割齐整,糖身带着一点又一点更深色的颗粒。这是没有捣碎的胡椒,仔细品尝,能够尝出酸甜之中一丝的胡椒味道。

    胡椒乃是禁榷之物,民间不得私自售卖,这点,为官者最为清楚。

    车马停住,她包裹住糖,放入香囊中,扎紧口子。周嬷嬷在旁看着,没明白她这番举动的深意。

    这庄子看去依山傍水,东面种植着成片成片的果林,四季水果皆有。庄户家宅门外晒着兔肉干、腊肉、辣椒玉米等物,快要下雨,庄上佃农忙着给果树上油纸。冯家经营最好的田庄,当属这里。

    得知是冯府的车马,没等多久,黄庄头夫妇拿着油纸伞前来接迎,天空开始往下滴落雨珠,黄庄头夫妇忙迎沈荷入庄内避雨。片刻,热茶已上。

    屋外斜风细雨,廊前已经是一大片水渍。

    黄夫人唤来两个女儿伺候,年纪十六七岁,不比沈荷大多少。黄家两个女孩皮肤略黑,长相相似,性格也相似,一样活泼,絮聒却可爱。很快沈荷便从她们口中得知魏氏的许多消息。

    喝完一盏茶,雨也停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顾周嬷嬷反对,沈荷执意要去看望在庄上修养“怪病”的魏氏。黄家两个女儿自小在庄上长大,对庄上四处十分熟悉,心性单纯,听沈荷说特意来探望舅母,只觉得她人美心善,不作起他想法。

    见雨停了,两姐妹一路说笑领着沈荷到魏氏修养的小院。

    沈荷知道此处,小院环水而建,柳花相衬,曲廊衔着,四五间屋舍,仿造冯家老宅所建,颇为清雅宁静,舅舅本留给自己颐养天年的庄子,建造时留了心,从前她娘在世时,舅舅常提起此地。

    黄家姐妹停在离院子几十步外,黄家大姐指着前方曲廊,道:“沈小姐,前方就是冯夫人养病的院子,平日不允许庄上的人靠近,我们只能走到这里。”

    “是呀,再向前去,爹娘准把我和姐姐打到屁股开花。”黄家小妹笑道。

    黄家大姐踱到沈荷耳边,双手圈在唇边:“沈小姐快快进去快快出来,冯夫人她……我娘说冯夫人她得的是疯病,不认人,常常骂人还打人,连冯老爷都不认不出来了,你要担心,要是冯夫人发病起来,你会受伤的。”

    沈荷谢过黄家姐妹俩,便沿着曲廊走入院里,周嬷嬷视这里是虎穴龙潭,紧紧随在身后,一步不敢跟丢。

    冯泰对外称魏氏来庄上修养病体,吃斋念佛,因此随同魏氏前来的人并不多,除对魏氏忠心耿耿的白妈妈,便是几个原本就在明心斋伺候魏氏的年轻女使。

    雨后,几个女使在廊上擦拭打扫。听到久不闻的脚步声,纷纷昂头寻望。

    见是沈荷,其中一个兴奋地胡言乱语:“来了!来人了!老爷,老爷来看夫人了!”说完扭身往里跑,留下其余几个面面相觑,或低头不言语,或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