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人自继任考课院副使至今已有三年光景,在这三年里也不乏有人想走些旁门左道让他网开一面,江大人自是不允的,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可江大人本意就不在那些个金银物十上,也从没放在心上过。

    正因如此,他才深受当今皇上的亲睐,如今户部、刑部空缺,京城隐隐有传闻道,皇上有意等江大人回京就让他进六部效力。

    俗话说的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非内阁不入六部。

    现如今内阁在大梁并不像从前那般重要,内阁听上去显贵,实际上都是补着虚职,哪里还能接触的到朝堂的核心事。

    沈大老爷在听闻这次南下的官吏是江从江大人时,还有些震惊,直到确认传言非虚,这才觉得命运弄人,当初一同参加科举时私交还算不错的那个江从,不仅是太和殿上先皇钦点的状元之才,甚至如今对方早已官居三品,自己却还只是个从五品的广陵府知州……

    “老爷是在为课考一事忧心吗?”刘大太太缓缓走上前来,“老爷也不要太愁了。”

    “劳太太关心。”沈大老爷叹了口气,“江大人当年与我同为学子,岁月弄人啊!”

    “这…”刘大太太不知该如何开口,只好替沈大老爷沏了杯茶,转过身默默离去。

    三日转瞬即逝,时间来到了八月二十三。

    江大人终于进了广陵府的大门,在众官员或紧张或忧虑的神情下,宣读了他考察的结果。

    “原从四品江宁府知府董羚董大人,迁正五品广陵府同知;原从五品广陵府知州沈文清沈大人,升从四品江宁府知府;原正六品江宁府通判金铭金大人,擢升从五品广陵府知州;原从六品江都州同沈子清沈大人,升正六品江宁府通判;原正七品江都知县曾瀚曾大人,迁正七品邗江知县,原从七品广陵府州判胡盛然胡大人,升从六品江都州同。”

    语落,有人惊讶,有人意外,最气愤的莫非董羚了,他与沈家结亲不成,便心生一计想毁掉沈家两位老爷的官路,可没想到这次课考中被贬的却是他,这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江大人环顾一圈,与沈大老爷远远的打了个招呼后,领着他带来的人出了广陵府的大门,向京城而去。

    三年一度的课考结果自然是需要张贴在城内供百姓观看的,看到沈大老爷的名字时,围观的百姓连声称“老天有眼”。

    沈大老爷在广陵做官已有近八年,在这几年间,沈大老爷治理的地方风调雨顺,因着沈大老爷提议的“建坝贮水”,原本频发的涝灾也有三两年没有席卷广陵了。

    百姓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家家年底都有余粮,农闲时也能进城喝几杯小酒,听几句相声。

    人们的生活好了,自然心中感激为他们带来多种便利的人,对于沈大老爷的升官,老百姓都喜闻乐见,他们觉得只要沈大老爷在广陵做官一日,他们的好日子就有一日。

    也倒不是其他官员做的不好,就比如说金铭金大人和胡盛然胡大人,两人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为民,可两人的年纪较沈大老爷来说,还是有些大了,对于一些新鲜的法子,两人倒也不是想不出来,而是习惯性的墨守成规。

    若说升官带来的影响,那便是沈家二房要从江都搬来广陵居住了,沈二老爷一开始想着不如住进沈大老爷府上,但左思右想总觉得不方便,自家一大口子人住进去,衣食住行都要操心,赶巧儿林氏提了一嘴她娘家在广陵还有几处空着的宅子,这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大梁对于地方官上任还是十分宽松的,给了三日时间供官员及亲眷搬家落户。

    再次踏上去广陵的路,沈怡乔心中升起一丝惆怅,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感觉这次去广陵安定下来,也待不了几日的光景。

    她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这种预感,她也没跟任何人提过,只是会在闲来无事的午后,一个人静静坐在案前想着她做得一个又一个的梦。

    林家在广陵府的院子称得上是不错,三进大小足够容纳下一大家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