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性子,不想委屈自己去模仿别人。”

    叶元铮当然也知道那些官差的议论,他也没放在心上。而且他对卓妧厌烦头顶,怎会让宁瑾去模仿她?

    “不必”叶元铮道。

    宁瑾还是很赞赏叶元铮的开明的,不过,或许到了他这种境地,不开明也得开明吧。

    “我们还要在路上走很长时间,明天买些锅碗之类的炊具吧。”即使是赶路,宁瑾也想让自己日子过的好一些。

    叶元铮想到今日吃的鱼,想来宁瑾的做饭的手艺不错,马上就同意了。第二天他们出发的时间有些晚,买了锅碗瓢盆后才出发。

    即使有马车,路上也走了一个来月,到了地方宁瑾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被流放的犯人一般都是要服苦役的,叶元铮不知怎么疏通的关系,他被派了个看管粮仓的工作,而宁瑾没有被安排工作。

    叶元铮又买了一个五间房的小院子,他们算是把家安下了。

    宁瑾没有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两个是表面夫妻,叶元铮的一些隐秘事情,宁瑾并不想知道的太多。

    知道的多了,牵扯的也会多,这并不是好事。

    五个房间,叶元铮一间,柳儿和俊儿一间,宁瑾和秀儿一间。剩下的是厨房和杂物间。

    叶元铮每日按时去上班,宁瑾在家做饭带孩子。三个孩子都是三四岁,到了开蒙的年纪。

    宁瑾没有把前世幼儿园那套教育理论,拿来给他们开蒙。而是按照这里正常的开蒙方式,背三字经,写大字。

    三个孩子都很乖巧懂事,宁瑾教起来并没有很累。

    这样过了一个来月,所有事情都走上了正轨,宁瑾开始上街调查市场,看有没有合适的生意可做。

    他们被流放的这个地方,是王朝西南沿海的一个小城。因为这里土地不肥沃,又经常有台风,当地经济很落后。街上连个像样的铺子都没有。

    宁瑾逛了一个来星期,有些失望。一是当地居民普遍贫困,就是做个生意也是糊口而已。所以,做生意不能挣当地人的钱。

    宁瑾想来想去,有两个生意可做。一是海运,出海挣外国人的钱。这个暂时她的实力还不足。

    另一个就是挣内地人的钱,把这里的特产运到内地。这个也不是很容易,运输和保鲜就是最大的难题。不过,这也不是不可以解决。

    保鲜的话,把这边的海产品做成干货或者罐头,保质期就会长很多。运输,这个要跟叶元铮商量一下,看她有没有相应的人脉。

    至于干货和罐头,她前世投资过一家食品公司,对他们的产品生产还算是了解。多试验几次应该就会成功。

    说干就干,宁瑾最先制作的是鱿鱼干。鱿鱼这种东西,在这里便宜的很,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