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荀俣,后世人也许了解不多。

    在魏晋玄学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名叫‘言意之辨’。争论的焦点就是言语是否能完全表达人的意思。认为不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不尽意论’;认为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尽意论’。荀俣就是言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还有个弟弟名叫荀粲,却是言不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为此,两人还曾进行过一次争论,并被人记载于《三国志》当中。

    此时,荀粲刚出生,才一岁出头。

    而荀俣只六岁,也不过一懵懂童子……

    曹朋并不知道荀俣和荀粲,在历史中所占据的学术地位。

    在他眼里,荀俣还是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想来荀彧让他过来,更多的是想要和曹冲结交。

    也许,荀彧看得出,曹冲非池中之物?

    天晓得,这些老大人的心思,曹朋无法猜透。

    曹冲能有一个玩伴,倒也不是坏事。事实上,小孩子在年幼时能多一些朋友,有助于锻炼他的处世能力。反正荀俣也是个可靠之人,曹操没有拒绝,曹朋就更不会去妄作一个坏人。

    “先生,我快要顶不住了!”

    邓艾在小校场里,大声对曹朋说道。

    只见他两腿弯曲,双手平伸,做出四平大马的架势。

    一旁的曹冲荀俣早已经摇摇晃晃,比邓艾更加不堪……曹朋忍不住笑了,“你们这叫扎马?”

    “可是我看先生教典存他们,就是这样。”

    “只得其形,未获其神……扎马步,最重要的是一个‘马’字。,要站出个马来。”

    “站出马来?”

    曹冲终于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

    曹朋道:“你们骑过马没有?”

    “骑过!”

    “纵马奔腾,人在马上,身体随马起伏……马步,也正是从骑马之中获得的拳术根基。所以扎马的时候,也要一起一伏,凭空扎一个马出来。”曹朋看着眼前这三个童子,脸上露出一抹凝重之色,“你们是不是真的想要习武?你们可要想清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习武是一桩很辛苦的事情。若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们也练不出什么,倒不如好好读书。”

    汉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

    哪怕是小孩子,也对此极为痴迷。

    曹操年轻时曾做过游侠儿,荀彧也曾佩剑游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