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本股市发展史(3/7)
同时,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降低物价水平,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
但由于各贸易国普遍恢复金本位制,导致物价整体偏低。所以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改善贸易情况的目的,反而使日本国内经济陷入了通货紧缩,国内经济走向萧条。
1929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将本就处于萧条期的日本经济推向深渊。
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从战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过热的经济催生了投机泡沫,股市高涨。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为了抑制投机交易,于1928年采取了金融紧缩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崩盘。
由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使得这场股市冲击由美国辐射至世界各国,多个国家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投资者的信心遭到重创,导致东京和大阪两大股票交易所的股价再次暴跌,最终,两大交易所陷入混乱并停业。
而美国的经济危机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与各国恢复金本位制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各国为了恢复金本位制的做法与日本相似,也是以国内经济的紧缩为代价,来换取对外贸易的顺差,这就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在金本位制恢复之后,美国成为最大的黄金流入国,为了维持金本位制的平衡,美国主要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资本投资,来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危机爆发后,美国需求锐减,对外投资减少,其他国家为了维持金本位制,只能继续采取国内通货紧缩的政策,却使得国家陷入了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
最终,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多数国家开始选择脱离金本位制。
1931年9月,英国率先脱离了金本位制,之后各个国家紧随其后相继推出,国际金本位制分崩离析。
在危机刚刚传播至日本国内时,内阁仍希望能维持住金本位制度,因此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经济持续疲软,矛盾日益加剧,国内军国主义情绪高涨。
并且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军国主义情绪逐渐到达顶峰,日本军部也在此期间实现了法西斯化。
随着国内法西斯势力日益壮大,日本军部开始向政党发起进攻,试图推翻内阁,阻止金本位制的恢复。
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部提出出兵中国东北的议案。
但这一主张在当时并未得到内阁的支持,这引起军部的不满。
在1930年11月,滨口首相参加陆军演习时,在东京车站遇刺,次年去世。
滨口首相遇刺后,若槻礼次郎继任首相,日本的权力中心逐渐向军部转移,军部无所忌惮地准备对中国东北发动战争。
在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军部法西斯势力借势在国内策划了一系列政变,意图夺取政权。
最终,1932年,若槻内阁被迫辞职,军部提出“废除政党政治”的要求,日本历史上的政党内阁时代结束。
若槻内阁辞职后,犬养毅内阁上台,任命高桥是清进行经济改革,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也被称为“高桥财政”。
但由于各贸易国普遍恢复金本位制,导致物价整体偏低。所以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改善贸易情况的目的,反而使日本国内经济陷入了通货紧缩,国内经济走向萧条。
1929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将本就处于萧条期的日本经济推向深渊。
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从战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过热的经济催生了投机泡沫,股市高涨。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为了抑制投机交易,于1928年采取了金融紧缩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崩盘。
由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使得这场股市冲击由美国辐射至世界各国,多个国家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投资者的信心遭到重创,导致东京和大阪两大股票交易所的股价再次暴跌,最终,两大交易所陷入混乱并停业。
而美国的经济危机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与各国恢复金本位制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各国为了恢复金本位制的做法与日本相似,也是以国内经济的紧缩为代价,来换取对外贸易的顺差,这就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在金本位制恢复之后,美国成为最大的黄金流入国,为了维持金本位制的平衡,美国主要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资本投资,来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危机爆发后,美国需求锐减,对外投资减少,其他国家为了维持金本位制,只能继续采取国内通货紧缩的政策,却使得国家陷入了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
最终,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多数国家开始选择脱离金本位制。
1931年9月,英国率先脱离了金本位制,之后各个国家紧随其后相继推出,国际金本位制分崩离析。
在危机刚刚传播至日本国内时,内阁仍希望能维持住金本位制度,因此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经济持续疲软,矛盾日益加剧,国内军国主义情绪高涨。
并且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军国主义情绪逐渐到达顶峰,日本军部也在此期间实现了法西斯化。
随着国内法西斯势力日益壮大,日本军部开始向政党发起进攻,试图推翻内阁,阻止金本位制的恢复。
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部提出出兵中国东北的议案。
但这一主张在当时并未得到内阁的支持,这引起军部的不满。
在1930年11月,滨口首相参加陆军演习时,在东京车站遇刺,次年去世。
滨口首相遇刺后,若槻礼次郎继任首相,日本的权力中心逐渐向军部转移,军部无所忌惮地准备对中国东北发动战争。
在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军部法西斯势力借势在国内策划了一系列政变,意图夺取政权。
最终,1932年,若槻内阁被迫辞职,军部提出“废除政党政治”的要求,日本历史上的政党内阁时代结束。
若槻内阁辞职后,犬养毅内阁上台,任命高桥是清进行经济改革,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也被称为“高桥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