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父皇不在了,我更嫁不了。

    不过,没有关系。

    等去和亲了,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让两国不起战事,这样安国候就不必再上战场了。

    不止他们一家,这大寅的百姓都能安享太平。

    我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学习外邦语言,搜集大寅农商技术,甚至已经着手准备培养一批医者,种些药草,带去传说中疾疟横生的贫瘠苦寒之地。

    可面对能嫁他的机会,我还是自私了。

    十八岁生辰那日,皇兄问我,心中可有属意之人。

    我身份特殊,自知婚姻由不得心。便摇头,说无。

    大寅再好,我始终是要嫁去别处的,回鹘也好,突厥也好。

    皇室公主,鲜少有到我这个年纪还不出嫁的,从前是父皇宠爱,如今是皇兄偏疼。我适时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对于即将到来的和亲,我都准备好了。

    可皇兄沉默了会儿,并未开口提及我想象中任何一个国家。

    他问我,安国候幼子,才高八斗,德才兼备,是京都有名的世家公子,你可有听闻?

    我不知皇兄是何意思。

    安国候忠心耿耿,更是扶持皇兄登基的肱骨之一。可我与皇兄并非一母同胞,甚至,我的母妃在世时,对皇兄并不算好。

    用我去笼络朝臣,显然天方夜谭。自父皇殡天,这满朝文武,早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娶我了。

    我心中忐忑,点了点头。

    皇兄继续道,"他如今供职于翰林书院,还未娶妻,身份配你倒也不低,你若同意,朕便亲自为你们赐婚。父皇走的突然,未来得及安排你的婚事,生前最疼爱你,你若嫁在京都,父皇在天之灵定然欣慰。"

    此事于我,算得上是天上掉馅饼了。我竭力压制住内心的狂喜,平静的抬起头,道,一切任凭皇兄安排。

    他若娶了我,只怕仕途难再登顶。

    可我心中亦有考量。

    安国候育有两子一女,女儿入宫做了贵妃,一双儿子,一文一武。

    候世子同安国候一样魁梧,于领兵打仗一事上颇有天赋,已在军中历练数年,声望渐起,接替安国候在军中的位置指日可待。

    做人臣子的,最怕功高震主,如今边疆不稳,大寅离不开安国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