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九年十二月,帝都金陵,漫天大雪。
若站在望楼栏边向北看,华安街上连绵的官邸都被大雪遮盖得严严实实,只能依稀分辨出四周的檐角。此长街的尽头处便是明安伯沈家的宅院。此时沈府内宅归芳院,陆宜娴披着件素白绒面银线梅花斗篷立在廊下静静看着四周的下人扫雪,院子里十分寂静,偶尔有风吹过的声音,但也旋即消散在半空中,留不下半点踪影。
十七年前,也应当是这样一个大雪天,陆宜娴想着。
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陆宜娴轻轻回头,是自己贴身的大丫鬟雪湖同老太太房中的春秋来了。雪湖立在陆宜娴身后,春秋上前含笑道,“问姑娘安。老太太那边传膳了,请姑娘过去。”
陆宜娴颔首道,“谢姐姐辛苦来了,我即刻便去。”
春秋屈膝福身,然后便缓缓退下,陆宜娴忙唤雪湖道,“这雪大不好走,差个门童送姐姐回去。”
雪湖答应着跟着春秋下去,陆宜娴把斗篷的兜帽戴上,系上带子,进了房让小丫鬟添了手炉的炭拿上,此时雪湖正好回来,一同去老太太的慈寿堂用膳。
外头冷得骇人,陆宜娴纵然抱着手炉,但脚下踩了雪,仍是寒浸浸的。进了慈寿堂偏厅便立刻暖和起来了,老太太早备下了炭盆子,烧得正旺,厅门口用厚重的棉帐搭着,透不出丝毫热气。
老太太瞧见陆宜娴打帘子进来便招手道,“娴儿来,先暖暖身子。”
雪湖拿过陆宜娴的手炉,取下斗篷交给门边的丫鬟,陆宜娴含笑走到老太太身边屈膝请安道,“请外祖母安。外祖母今日怎的这么早叫我过来?”
老太太抿唇微微叹口气,牵着陆宜娴坐下,“今儿得了你父亲的信,说是不日要调回京中,要你回京中陆宅去。”陆宜娴骤然听得此语,说不出话来,只听老太太道,“你到了议亲的年纪,本是该回本家的,去年你父亲让我送你去杭州我便没答应。但这回特殊些,因你父亲调回京中,我且问问你自己的意思,若你不愿回去,外祖母必然全力护着你。”
陆宅,一个几乎模糊的地方,陆宜娴已经十几年未踏足了。陆宜娴看一眼窗外纷飞的大雪,思绪又回到她出生的时候。因沈家老太太与早逝的陆家老太太是闺阁的姐妹,于是两家早早定了这门亲事。她是难产生下来的,她甫一降生母亲沈含便没了气息,从此她的生辰便是母亲的忌日。陆闻章双亲已逝,带着这个孤女到了两岁,先帝圣旨让陆闻章外放做官,陆宜娴便被外祖母接到沈宅抚养,至今已是十五年。但她是知道的,当年母亲怀有身孕之时撞见父亲在外养的已有身孕的妾室,心中羞愤,抑郁成疾,才会难产而亡。老太太每每想起她母亲,心中便无比酸楚,流泪叹息,“我那娇养十几年的独女,嫁人不过三年便弃了咱们祖孙两个去!”陆宜娴自然是不喜她父亲的。不过这些年陆宜娴虽不在父亲身边,但陆家的事情却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陆闻章离京之前娶了续弦夫人,是太常寺少卿家的嫡女樊氏,还让之前的外室朱姨娘进了门,一同去了杭州赴任。朱姨娘进府不久便病死了。樊夫人膝下倒是两子两女,此外还有两个妾室,一个是樊夫人做主买来的良妾安姨娘,一个是府中伺候的丫鬟,在樊夫人有孕时伺候了老爷便开了脸做了姨娘,府中都叫容姨娘。两个姨娘倒是没有子嗣。通房也还有些那便不提了。
陆宜娴细细思量半晌,终究还是攥紧老太太的手,含着眼泪道,“外祖母,我愿意回去。”
老太太听她这样说,更是流下眼泪来,轻轻拍着她的手背道,“好孩子,好孩子……”一边的春秋忙拿上帕子来替老太太拭泪。老太太接过帕子来又哭了半晌方才平复道,“你就是要回去,也不能这般轻易,必要你父亲与你后母亲自上门来接才是。”
陆宜娴听得此言,心中更是
难受,忍了半天的泪也落下来。老太太道,“罢了,你父亲回京的事情还早,先不说这些。今日你生辰,你母亲的祭品都一应准备妥当了?”
陆宜娴轻轻点头,“是,还有普渡寺的法事都安排好了。”
正说着,门下的婆子到厅前来报,“老太太,棠姑娘与晚姑娘到了。”
老太太忙对陆宜娴道,“好孩子,快擦了泪水,与你那两个姐妹一同玩乐去。”
陆宜娴正解了帕子拭泪,就听外头爽朗的笑声传来,“娴妹妹!”
这一听便是陆宜娴的表姐,沈棠玉,大她半岁,是她舅舅沈令与舅母闫氏的嫡长女。闫夫人所出两女,后头跟着进来的便是闫夫人的幼女,也是陆宜娴的表妹,虚岁十五的沈晚玉。陆宜娴见两人进来,急忙亲起身去接,沈棠玉一边立着由伺候的丫鬟解猩红绒面棠棣斗篷的带子,一边向老太太屈膝道,“问祖母安。娴妹妹生辰大喜,我与晚玉可是都记着呢。”
陆宜娴瞧只来了她们俩,没瞧见沈府庶出的幺女沈梨玉,正要开口问,晚玉便道,“梨玉妹妹来不了了,昨晚下人忘了关窗,晚上风灌进来着了凉,现下说头晕身子软呢。”
老太太一听便皱眉问,“也不是第一回了。伺候的人怎这般不当心?冬夏,你去问清楚,把近身伺候的和昨晚守夜的婆子各打二十板,罚半月月钱。再有,请郎中了没有?”
若站在望楼栏边向北看,华安街上连绵的官邸都被大雪遮盖得严严实实,只能依稀分辨出四周的檐角。此长街的尽头处便是明安伯沈家的宅院。此时沈府内宅归芳院,陆宜娴披着件素白绒面银线梅花斗篷立在廊下静静看着四周的下人扫雪,院子里十分寂静,偶尔有风吹过的声音,但也旋即消散在半空中,留不下半点踪影。
十七年前,也应当是这样一个大雪天,陆宜娴想着。
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陆宜娴轻轻回头,是自己贴身的大丫鬟雪湖同老太太房中的春秋来了。雪湖立在陆宜娴身后,春秋上前含笑道,“问姑娘安。老太太那边传膳了,请姑娘过去。”
陆宜娴颔首道,“谢姐姐辛苦来了,我即刻便去。”
春秋屈膝福身,然后便缓缓退下,陆宜娴忙唤雪湖道,“这雪大不好走,差个门童送姐姐回去。”
雪湖答应着跟着春秋下去,陆宜娴把斗篷的兜帽戴上,系上带子,进了房让小丫鬟添了手炉的炭拿上,此时雪湖正好回来,一同去老太太的慈寿堂用膳。
外头冷得骇人,陆宜娴纵然抱着手炉,但脚下踩了雪,仍是寒浸浸的。进了慈寿堂偏厅便立刻暖和起来了,老太太早备下了炭盆子,烧得正旺,厅门口用厚重的棉帐搭着,透不出丝毫热气。
老太太瞧见陆宜娴打帘子进来便招手道,“娴儿来,先暖暖身子。”
雪湖拿过陆宜娴的手炉,取下斗篷交给门边的丫鬟,陆宜娴含笑走到老太太身边屈膝请安道,“请外祖母安。外祖母今日怎的这么早叫我过来?”
老太太抿唇微微叹口气,牵着陆宜娴坐下,“今儿得了你父亲的信,说是不日要调回京中,要你回京中陆宅去。”陆宜娴骤然听得此语,说不出话来,只听老太太道,“你到了议亲的年纪,本是该回本家的,去年你父亲让我送你去杭州我便没答应。但这回特殊些,因你父亲调回京中,我且问问你自己的意思,若你不愿回去,外祖母必然全力护着你。”
陆宅,一个几乎模糊的地方,陆宜娴已经十几年未踏足了。陆宜娴看一眼窗外纷飞的大雪,思绪又回到她出生的时候。因沈家老太太与早逝的陆家老太太是闺阁的姐妹,于是两家早早定了这门亲事。她是难产生下来的,她甫一降生母亲沈含便没了气息,从此她的生辰便是母亲的忌日。陆闻章双亲已逝,带着这个孤女到了两岁,先帝圣旨让陆闻章外放做官,陆宜娴便被外祖母接到沈宅抚养,至今已是十五年。但她是知道的,当年母亲怀有身孕之时撞见父亲在外养的已有身孕的妾室,心中羞愤,抑郁成疾,才会难产而亡。老太太每每想起她母亲,心中便无比酸楚,流泪叹息,“我那娇养十几年的独女,嫁人不过三年便弃了咱们祖孙两个去!”陆宜娴自然是不喜她父亲的。不过这些年陆宜娴虽不在父亲身边,但陆家的事情却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陆闻章离京之前娶了续弦夫人,是太常寺少卿家的嫡女樊氏,还让之前的外室朱姨娘进了门,一同去了杭州赴任。朱姨娘进府不久便病死了。樊夫人膝下倒是两子两女,此外还有两个妾室,一个是樊夫人做主买来的良妾安姨娘,一个是府中伺候的丫鬟,在樊夫人有孕时伺候了老爷便开了脸做了姨娘,府中都叫容姨娘。两个姨娘倒是没有子嗣。通房也还有些那便不提了。
陆宜娴细细思量半晌,终究还是攥紧老太太的手,含着眼泪道,“外祖母,我愿意回去。”
老太太听她这样说,更是流下眼泪来,轻轻拍着她的手背道,“好孩子,好孩子……”一边的春秋忙拿上帕子来替老太太拭泪。老太太接过帕子来又哭了半晌方才平复道,“你就是要回去,也不能这般轻易,必要你父亲与你后母亲自上门来接才是。”
陆宜娴听得此言,心中更是
难受,忍了半天的泪也落下来。老太太道,“罢了,你父亲回京的事情还早,先不说这些。今日你生辰,你母亲的祭品都一应准备妥当了?”
陆宜娴轻轻点头,“是,还有普渡寺的法事都安排好了。”
正说着,门下的婆子到厅前来报,“老太太,棠姑娘与晚姑娘到了。”
老太太忙对陆宜娴道,“好孩子,快擦了泪水,与你那两个姐妹一同玩乐去。”
陆宜娴正解了帕子拭泪,就听外头爽朗的笑声传来,“娴妹妹!”
这一听便是陆宜娴的表姐,沈棠玉,大她半岁,是她舅舅沈令与舅母闫氏的嫡长女。闫夫人所出两女,后头跟着进来的便是闫夫人的幼女,也是陆宜娴的表妹,虚岁十五的沈晚玉。陆宜娴见两人进来,急忙亲起身去接,沈棠玉一边立着由伺候的丫鬟解猩红绒面棠棣斗篷的带子,一边向老太太屈膝道,“问祖母安。娴妹妹生辰大喜,我与晚玉可是都记着呢。”
陆宜娴瞧只来了她们俩,没瞧见沈府庶出的幺女沈梨玉,正要开口问,晚玉便道,“梨玉妹妹来不了了,昨晚下人忘了关窗,晚上风灌进来着了凉,现下说头晕身子软呢。”
老太太一听便皱眉问,“也不是第一回了。伺候的人怎这般不当心?冬夏,你去问清楚,把近身伺候的和昨晚守夜的婆子各打二十板,罚半月月钱。再有,请郎中了没有?”